盧新寧:守正創新 造就新時代的新聞人
——在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上的致辭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
人民網廈門11月10日電(記者 燕帥 趙光霞 宋心蕊)由廈門大學和人民網聯合主辦的“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今天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在開幕式上致辭,以下為全文內容: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上午好!很高興與各位一起參加全國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我謹代表人民日報社,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指導、支持本次論壇的教育部、福建省委宣傳部、廈門市委市政府、廈門大學表示衷心感謝!金秋時節,相聚在美麗的廈大,相信這將是一段難忘的時光。
廈門大學歷史悠久,新聞教育傳統深厚,人民日報與廈門大學聯系緊密。多年來,不少才華橫溢的學子離開芙蓉湖,步入金台園,成為我可愛的同事。2011年,人民網在這裡設立獎學金,激勵優秀新聞學子成長成才。今年4月,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同志受聘擔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今天,我們又在這裡舉辦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分享觀點、激蕩思想,足見我們之間的深厚淵源。
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新聞學有不解之緣。《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是陳望道,他曾任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最早介紹列寧十月革命實踐的瞿秋白,職業身份是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赴莫斯科的特約通訊員。在年輕人中卓有成效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革命學說的惲代英、肖楚女,都主編過《中國青年》雜志。這充分說明新聞傳播、思想宣傳與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學說之間的密切關系。
新聞傳播學院是培養新聞人才最主要的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 黨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守正創新,培養讓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傳播事業的接班人,是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的時代課題。
有人說,移動互聯網時代,14億中國人,大約20億部手機和Ipad等移動終端,這就是今天新聞宣傳的主戰場。而專家認定,物聯網和萬物互聯時代正在到來,華為公司甚至預測在不遠的將來有200億個移動終端。這是李白杜甫時代難以想象的遼闊的傳播平台!業界和學界需要積極行動起來,未雨綢繆、提早布局。這次主流媒體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攜手舉辦論壇,正可以著眼於新時代新聞事業發展願景,規劃培育有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底色、有國際眼光、有跨學科全媒體融合技能的新型人才,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更遠。借此機會,有幾點想法與大家分享。
一是守正固本。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傳播學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培養造就新時代的新聞人,需要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我們的事業和教育,最根本的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年輕學子來說,扣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第一粒扣子”,新聞傳播學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是強化擔當。老一代新聞人曾經把“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責任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更深層、更持久的因素。今天的新聞傳播環境非常復雜。越是這樣,越需要有擔當的新聞工作者挺身而出,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三是深入實踐。新聞傳播學是一個與實踐密切相連的學科,在傳播活動無時不在、無人不能的今天,“新聞無學”論很有些市場。隻有提高我們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才能體現新聞的專業價值。希望新聞學院與新聞媒體能加強合作,幫助我們的同學走出來、動起來,將基本理論素養、廣博的社會通識和深入的實踐訓練結合起來。
四是擁抱創新。新技術革命、互聯網沖擊,讓我們所從事的行業正經歷幾百年未有之變局。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都在探索如何適應這種變革,而要把“最大變量”轉化為“最大增量”,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人。希望學界和業界能展開全方位合作,加強新媒體、新技術能力的培養,以海納百川的姿態不斷地為我們的學生、為未來的新聞事業賦能。
各位院長,各位嘉賓,如果把新聞看做一條長河,人才就是汩汩源頭。培養一代又一代堪為時代棟梁的新聞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衷心希望借助論壇這個平台,推動學界和業界加強交流合作,攜手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新聞人。
預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