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9期

新媒體時代政府引導網絡輿情的挑戰及出路【2】

王俐
2018年11月20日13:4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輿情引導方式簡單,引起網民不滿

網絡空間具有開放性、匿名性等特征,這為網民提供了表達意見和建議的渠道。根據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074 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5.8%,較2016年底提升 2.6個百分點,我國網民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網民規模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到最新新聞,知曉事件發展進程,參與新聞事件全過程,表達自己的觀點。

長期以來,政府相關部門慣用傳統媒體時代的管控方式,但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這就造成了對事件處理、回應不及時,導致輿情不斷發酵,網民情緒激動,引起了網民的不滿和不信任。政府習慣了傳統媒體時代的管控方式,針對網絡輿情並不急於回應,任由輿情不斷發酵,政府在發現情勢難以控制后,被迫採取刪除評論等粗暴直接的方式進行管理,或者禁止社會媒體人、網民對政策或事件的進行評論。政府採取此種管控的方式看似暫時控制了輿情,但實際上引起了網民們更加強烈的不滿和對政府的不信任。

三、政府引導網絡輿情的對策

(一)加強輿情引導力量,把握引導話語權

政府設立新媒體賬號的目的是解讀政府政策,傳播主流價值觀,但是隻有賬號而沒人關注仍然達不到目的。因此各地政府可以致力於提高自己賬號的影響力,根據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報告,微博賬號被轉發數排名中,“共青團中央”居首位,“上鐵資訊”排名第二,“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排名第三。各地政府可以向這些優秀賬號學習,對自身賬號進行改進。對關注度較高的賬號進行分析后發現他們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第一,賬號主體人格化,以“共青團中央”為例,該賬號以“團團”自稱,樹立了一個積極向上又呆萌可愛的形象,贏得了網友的喜愛,在人格化的過程中該賬號不再是一個名稱,而是一個生活在你身邊的朋友,會向你撒嬌賣萌,還會與你互動,讓網友們倍感親切。第二,賬號內容多元化,它熟悉網絡熱詞,會用表情包,上聊天文,下說地理,教授實用技巧,梳理新聞熱點,緊跟時代潮流。網民以年輕人為主,隻有抓住年輕人的眼球后才有可能影響年輕人。第三,善於利用名人影響力,共青團中央主辦每年舉辦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曾包括張藝興、楊洋等明星,這讓該活動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有效擴大。因此,各級政府主體的賬號應該重視新媒體的力量,用心經營新媒體賬號,提高賬號發布的數量、頻率,提高發布內容質量等,增強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二)端正輿情引導態度,及時回應整改

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曾經指出:“在新聞宣傳中,適當的提供一些反面信息,要比單純提供正面信息可能更好地收到預期效果”。傳播學中有兩面提示理論,即指在宣傳和提示自己一方觀點和有力材料的同時,以某種方式提示對立一方的觀點或者不利於自己的材料,這樣更能增強說服效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例如,主流媒體報道貪污腐敗事件,揭露官員犯罪細節、判決結果等,這種行為讓民眾看到政府鐵腕治污的力度,相信政府有能力、有決心肅清政府內部的腐敗分子。政府應該辯証的看待網絡中的批評性評論,或者負面消息,如果政府善於利用這些信息,及時作出回應,反而會扭虧為贏,樹立政府樂於聽取民眾意見,積極改進的形象,贏得民心。

因此,政府應該端正輿情引導態度。首先,各級政府要接受評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因為可能影響政府威信而一禁了之。其次,對於網絡上“一邊倒”的評論要進行疏導,及時回應,幫助民眾認清事實真相。網絡提供一個民意表達的便捷渠道,政府更容易聽到民眾的聲音,在証實民眾反映情況屬實后,政府應立即通過新媒體做出回應,加以整改,並跟蹤整個事件,直到事情解決為止。對於謠言等更要及時澄清,給民眾一個合理的解釋,避免拖得時間過長導致民眾的進一步的不信任。最后,建立起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主流媒體接受網民評論,回應網民熱切關心的問題,這樣民眾意見能得到充分表達並得到回應,政府能夠走進民眾當中解釋政策,澄清謠言,聽取意見,在溝通中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三)創新輿情引導方式,尊重民意表達

根據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報告,中國網民中以10~39歲群體為主,佔整體網民的73.0%,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最高,達到30.0%。網民中具備中等教育水平的群體規模最大,截至2017年12月,初中、中專/高中/技校學歷的網民佔比分別為37.9%,24.4%。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為11.2%。從中可以看出,網民以年輕人為主,教育水平處於中上。針對目前情況,政府必須創新輿情引導方式,首先,政府部門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網友關注度高的話題,輿情傳播原因與路徑,網友參與方式等,追蹤和監測最新輿情動向,做到防患於未然。其次,政府部門應主動設置新議題,吸引網友討論,分散輿情焦點,主動公開不涉密信息,避免民眾對政府行為等的臆測、懷疑等。尊重民意表達,聽取民眾有益的建議,改善政府不適當行為。從而贏得網友對政府的信任,在理性討論中潛移默化影響網民群體。最后,政府部門可以嘗試運用多元表達方式,除了政務微博以外,政府部門可以利用問答網站如知乎等,在線解答網民疑問,可以利用新興的視頻方式,面對面與民眾溝通。相對於社會媒體、自媒體等解讀政府政策用意,政府出面主動做出的回答更加准確、真實,也側面避免了對政府政策誤讀等問題的存在。

(四)凝聚輿情引導力量,發揮社會媒體作用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網絡媒體,所發布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准確的,不能為吸引民眾關注而胡編亂造,也不能在不了解事實情況下就做出結論,更不能做“標題黨”運用駭人的標題吸引關注度。主流媒體由於本身隸屬於政府,任何一句話,一個行動都代表著政府,承擔著政府官方發言人的角色,民眾也會因為是政府方面發布的消息而更加信任,如果主流媒體存在曲解事實、斷章取義等情況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會更惡劣。因此,對於主流媒體來說,要提高賬號運營人員的素質,在尊重真相的情況下發表觀點,不偏激,不引戰,引導民眾理性參與事件討論。主流媒體發布信息時應以事實為依據,在客觀事實和社會道德的基礎上,理性表達觀點,不造謠,不傳謠,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不忘社會公德,自覺承擔相關責任。

對於社會媒體、自媒體來說,應該具有責任意識和專業素養,助力政府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部分社會媒體自媒體人關注量眾多,形成網絡中的意見領袖,他們的觀點往往會被更多人看到,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媒體、自媒體發布新聞時,應調查清楚事實真相,不要“看圖說話”,不以吸引眼球為目的編造故事。政府部門可以建立獎勵機制,包括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於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宣傳政府政策的媒體予以鼓勵,對於刻意引導負面輿情,抹黑政府形象的行為依據法律進行處罰。在主流媒體的引導下,凝聚社會媒體、自媒體等各方媒體的力量,共同引導網絡輿情。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輿情引導難度越來越大,網絡輿情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一旦觸發便難以遏制,傳播的突發性給政府回應及輿情引導增加難度。目前,主流媒體輿情引導力量不足,引導方式單一,社會媒體自身道德素養有限等使網絡輿情更加難以控制。因此政府應對症下藥,盡快增強主流媒體的力量,掌握引導輿情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規范主流媒體,端正輿情引導態度,創新輿情引導方式,凝聚輿情引導力量,發揮社會媒體作用。主流媒體、社會媒體、自媒體人樹立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用事實說話,不造謠、傳謠。在政府積極引導下,主流媒體需重新掌握輿情引導的主導權,尊重民意表達,社會媒體、自媒體共同努力,弘揚社會正能量,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法)古斯塔夫·勒龐著.馮克利譯.大眾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110-111.

﹝2﹞陳輝,李剛,李威.主流媒體的網絡輿論發聲與引導策略研究﹝J﹞.現代傳播,2017(7):7-9.

﹝3﹞梁冠華,鞠玉梅.新媒體給現代輿情管控帶來的挑戰——基於反沉默螺旋理論﹝J﹞.情報科學,2018(4):155-159.

﹝4﹞王陽.從《烏合之眾》看新媒體中群體心理與輿論現象的關系﹝J﹞.新媒體研究,2018(6):26-27.

﹝5﹞徐克東.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青年記者,2017(5):33-34.

﹝6﹞孟威.習近平的新聞輿論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當代傳播,2016(3):4-11.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