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0期

戰略伙伴語境下的中俄媒介合作:方法與實施機制

臧文茜
2018年12月10日10:53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媒介合作是中俄公共外交的重要內容。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國際戰略關系之一,雙邊關系的良性發展和“一帶一盟”建設對接,為中俄媒介合作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中俄媒介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內容日益豐富,合作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合作機制也日趨制度化和常態化。“一帶一盟”建設對接框架下中俄新聞傳媒機構率先建立起來的媒體合作實施機制,可以為未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的新聞傳媒機構交流合作提供鮮活案例和有益借鑒。

【關鍵詞】中俄戰略伙伴﹔中俄新聞機構﹔媒介合作﹔“一帶一盟”﹔實施機制

近年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持續穩定發展,為中俄兩國政府新聞傳媒機構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俄媒體合作機制2002年建立,2008年召開第一次會議。在人文合作委員會框架下,中俄媒體合作分委會迄今已召開了八屆會議。每一次會議雙方合作內容的側重點均有不同。近年來,中俄傳媒界開展了一系列重大交流合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新的歷史時期,中俄究竟該如何進一步有計劃、有方法、有步驟、務實地發展兩國之間的媒介合作關系,以贏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成為亟待破解的課題。

一、戰略伙伴語境下中俄媒介合作方法分析

(一)以媒為介,全力推動“一帶一盟”戰略對接

1.充分發揮中俄媒體聯動效力

“一帶一盟”建設對接合作,恰逢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強大的傳播能力將為中俄媒體密切合作插上騰飛的翅膀。中俄媒體均應把握機會,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相互配合,形成報道合力,實現准確把握和有效傳播。

2.設置多樣性新聞議題

中俄媒體應設置多樣性新聞議題,全面反映世界多極化和文化多樣性,反對西方信息霸權,向受眾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

3.充分展示發展紅利

堅持多作正面報道,深入挖掘成功案例,充分展示發展紅利,為“一帶一盟”建設對接合作注入信心、聚攏人氣。兩國媒體應積極呼吁,推動雙方營造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依法治國的法律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兩國企業在對接合作過程中有更加便利的體驗、更加放鬆的心態、更加充分的信心。

4.提升傳播產品品質

在“一帶一盟”對接合作過程中,高品質的媒體內容不可或缺。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中俄媒體應著力提升各自新媒體傳播產品的內涵和品質,提升國際傳播力和國際競爭力,就雙方都關心的重大議題協同報道,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這種相互借力的傳播方式將使傳播效果成倍增加。

5.組建中俄聯合通訊社

中俄兩國都已經意識到,當今世界大國的核心競爭力既離不開硬實力,也離不開軟實力。組建兩國聯合國際新聞通訊社是中俄媒介合作的一個大手筆,也是提高兩國國際話語權的有益嘗試。與西方媒體慣於揣測事實的報道理念不同,聯合通訊社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向廣大民眾報道符合兩國利益的真實信息。

(二)以媒為介,全面促進交流互信

1.夯實中俄友好民意基礎

媒體是中俄兩國民眾彼此增進了解的窗口。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一帶一盟”建設的對接,為中俄媒介合作帶來了眾多值得報道的好選題。中俄兩國媒體應主動出擊,圍繞兩國利益交會點,凝聚共識和互信,幫助夯實中俄友好的民意基礎,做兩國民眾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推動中俄雙邊關系的穩定發展。

2.探尋中俄文化共鳴點

中俄媒介合作應在實踐中互通有無,以便及時發現兩國文化的共通之處,從而進一步增進相互了解與理解,相互塑造更為豐滿的國家形象。中俄媒體攜手並進,尋找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等兩國文化的共鳴點,把握合作契機,彼此感染,互相影響,打造全媒體時代的“傳媒共同體”,不但要做到相交,更要實現相知。

(三)以媒為介,積極創新合作模式

1.從單一媒體合作向媒體聯動轉變

融媒體時代,新聞產品由過去單一的傳播形式向多媒體、立體化的傳播形式轉變﹔接受信息的方式也由過去的固定地點接收方式演變為可隨時隨地瀏覽信息的移動化形態﹔媒體從業人員也由過去的單一分工向全媒體身份轉型。因此,中俄新聞傳媒機構的合作也應順應時事,從單一媒體合作向媒體聯動轉變,以便形成合力,提升傳播影響力。

2.推進優勢合作

中俄都是互聯網發展大國,也是互聯網用戶使用大國,網絡空間的安全關系著國家安全。中俄互聯網合作有利於增進世界信息安全。面對國內外受眾,中俄兩國媒體應積極倡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資源互補,優勢互換,全方位推進網絡與新媒體領域的產業合作,以此帶動中俄媒介合作全面發展。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循序漸進,由點及面。

3.多渠道深度合作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原有的互聯網媒體也正在向移動媒體轉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正在實現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中俄媒介合作必須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不斷建設和拓展信息傳播的新渠道和新空間。如新聞產品互換、共同策劃和聯合採訪與制播、媒體聯合教育培訓,建設傳媒共同體等。中俄媒體積極主動把握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的有利契機,從思想到業務,從項目到平台,有助於中俄媒介合作越來越深入,領域越來越寬廣。

(四)以媒為介,繼續完善合作機制

1.推進新媒體平台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網絡媒體的作用不可忽視。在互聯網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中俄兩國媒體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擁有各自獨特的優勢,雙方媒介合作前景廣闊。特別是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中俄兩國積極發揮各自新媒體平台優勢,加強在這個領域的合作,對深化兩國公共外交,提升兩國國家軟實力,提升兩國國際話語權,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信息傳播新秩序,都具有重大意義。

2.建立“一帶一盟”互聯網合作機制

中俄媒介合作應實現互聯互通。在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發展背景下,建議以“一帶一盟”建設為契機,不斷強化中俄兩國網絡與新媒體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沿線國家的互聯網合作機制,以此帶動沿線國家在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領域共同建設和發展。在中俄媒介合作的推動下,重構國際互聯網新秩序,實現“一帶一盟”沿線國家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五)以媒為介,不斷創新合作形式

形式多樣的交流,是新聞媒體加強合作的重要途徑。通過交流與合作,中俄兩國媒體在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進程中可以發揮獨特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演進,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迅猛發展,世界新聞信息傳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革,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對傳統媒體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在這種形勢下,兩國媒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僅不能弱化,而且必須進一步加強。兩國媒體應注意不斷尋求新的合作形式,做到取長補短,互助互惠,以求得共同發展。中俄媒體要不斷創新合作形式,為維護和塑造國家形象盡責、盡心、盡力。

(六)以媒為介,努力創新合作內容

1.不斷嘗試新的合作內容

“一帶一盟”相互對接,將中俄戰略伙伴關系推向新高度,將進一步增加兩國發展戰略的契合點。媒體要順應兩國民心,順乎時代潮流,在交流合作方面有更大作為。未來雙方要不斷發掘新的合作內容,進一步擴大兩國媒體合作空間。以東歐最大的傳媒集團之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傳媒集團為例,其所有的旗下公司都在尋找跟中國媒體伙伴的合作項目,尤其是體育賽事轉播方面的合作。該集團與中方合作伙伴一道,致力於俄羅斯節目內容在中國落地,中國節目內容在俄羅斯本土化工作。

2.實現兩國媒體稿件互換

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媒體新聞的專業性進一步提出了挑戰。在中俄媒介合作過程中,雙方通過稿件互換,互相加大報道力度。通過互相開設對方專欄、聯合舉辦網絡活動、合辦網絡新媒體等形式,在網絡媒體、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領域展開合作,旨在共同建設和拓展符合中俄兩國利益訴求的信息傳播的新通道和新空間。

3.中俄新媒體合作是趨勢和亮點

2006年以來,中俄新聞媒體在聯合報道雙方一系列大型國家級活動時創意不斷,亮點頻出,為促進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推動雙方人文領域合作不斷“添薪加火”,使中俄民眾之間的好感和友誼持續升溫。2015年12月開啟的“中俄媒體交流年”,如今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中俄媒體交流年框架下,雙方已經簽署了包含十大領域、近200項交流活動的合作協議,其中除了傳統項目“互訪、演出、電影節”“論壇、座談、研討會”“合作節目、合拍影片、合出圖書”之外,雙方還計劃在新媒體領域開展合作,如建立新聞社交應用平台、深化網絡電視合作等。中俄新媒體合作是伴隨新興網絡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新媒體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並有可能成為未來中俄媒體合作的新亮點。

(七)以媒為介,主動聯手應對信息戰

1.發展網絡與新媒體技術是關鍵

一直以來,西方媒體都處於國際信息傳播強勢地位。西方國家在外宣戰略投資問題上從來毫不吝嗇,這導致世界受眾隻能接收單方面的信息。今天,中國和俄羅斯媒體技術及質量並不比西方差,當務之急是進一步發展先進的網絡與新媒體技術,從而打破西方媒體的信息傳播壟斷。

2.主動出擊打破壟斷是重點

在應對西方“信息戰”的過程中,中俄媒體不應一味防守,而是應主動出擊。雙方都認識到,中俄媒體應該為深化兩國的戰略伙伴關系發揮積極的作用,客觀報道,加強溝通,及時化解矛盾。在西方仍然把持國際話語權的今天,中俄媒體有必要聯手打破西方的壟斷,主動利用各種平台,積極向世界發聲。

3.形成合力共同發聲是核心

在共同的戰略利益面前,中俄進一步加強合作是大勢所趨。作為國家利益的維護者,中俄媒體有義務、有責任攜起手來,加強協調,共同發聲,擴大兩國的國際話語權。[1]

(八)以媒為介,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1.加快培養懂俄語的人才

中國正在加大對俄羅斯的報道力度。加大對俄羅斯報道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俄語人才的培養。實踐証明,僅僅是人才培養還不夠,尤其是隻培養語言類人才無法滿足兩國新聞媒體合作之需要。中新社社長章新新認為,中俄媒體論壇和中俄合作交流機制非常重要的一面,就是希望能夠搭建不僅相知,而且還要相親的平台。章新新建議加強人才的交流和培養,不僅指記者和語言類的交流,還包括管理人才。隻有這些復合型人才有保障了,加強兩國新聞媒體的合作機制與互通渠道建設才有希望。因為在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中,最難實現的就是人不僅要相知,而且要心相通。

2.加強對新聞採編人才聯合培養

在未來的媒介合作進程中,中俄媒介合作要加大新聞採編人才聯合培養的力度與進度。如派遣骨干記者,規劃整合報道力量,以便統籌協調,加大對“一帶一盟”建設對接的整體報道力度。同時,要加強在媒體運營管理等領域的人才培養合作,以便更好地為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服務。

3.推進新聞傳播院校聯合辦學

自2002年中俄建立媒體合作機制以來,兩國媒體交流日益頻繁。從2005年起,中俄高校每年輪流舉辦中俄大眾傳媒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通過媒體之間務實合作,既有利於推動中俄媒體自身的發展,也有助於在協作中提高中俄兩國的國際話語權,打造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為構建公平正義的國際體系新秩序作出貢獻。

(九)以媒為介,擴大合作報道整體規模

1.著眼全局,推進“一帶一盟”全面對接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兩大戰略對接合作,為中俄兩國媒介合作內容注入了新活力。“一帶一盟”所涵蓋的范圍,從經濟貿易到文化交流、從政府舉措到企業行為、從雙邊交往到多邊合作、從國家立場到民眾感知,為全球媒體報道提供了不少新鮮選題和生動故事。中俄媒體應積極闡釋“一帶一盟”對接的重要意義和宏偉藍圖,充分展現中俄以及歐亞各國的經濟優勢、社會特色和人文風貌,共同記錄各國開展對接合作進程中的生動故事、感人細節和精彩瞬間。

2.合作范圍注重深度與廣度

中俄目前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相似。中國日報社社長朱靈指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掌握著引導國際輿論和評判國際事務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經常以偏頗甚至敵對的立場設置有關俄羅斯的報道議題。為此,俄聯邦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包括媒體整合、融合的改革措施,重點支持幾家國家級媒體,強化對外傳播,力量相對集中,並給予資金上的大力支持。在運營上,這些俄羅斯媒體既堅定地發出俄羅斯主流聲音,又遵循傳播規律,在傳播技巧上方式靈活、針對性強。中俄媒體合作的范圍應注意廣度、注重深度。中國媒體應認真研究學習俄羅斯各類新聞媒體新聞傳播的風格、樣式、角度,借鑒俄羅斯國際傳播的戰略和具體舉措。俄羅斯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在國際傳播領域,與中國所處的國際輿論環境類似。

3.敞門合作實現互聯互通

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多家主流媒體都敞開大門,相互開展了實質性合作。除了繼續加強傳統媒體領域的合作外,雙方還不斷拓展新的媒體合作領域。從技術合作到內容合作,從形式合作到產業合作,中俄兩國政府已經為雙方媒介合作提供和創造了一切必要和有利條件。

4.由點及面開展全媒體全方位合作

中俄媒體在信息交流、新聞產品互換等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新媒體和新技術的發展,給中俄媒體合作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在互聯網傳播的大趨勢下,兩國媒體在合作的同時,應注重運用全媒體手段,共同設置議題、全方位報道。在產品研發、雙方人員交流,在新媒體互動上應廣泛開展合作,真正發揮出紐帶與橋梁作用。讓兩國媒體能夠全方位釋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講出更多的好故事。

(十)以媒為介,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管合作

1.加強網絡與新媒體合作

中俄同為新媒體發展大國,網絡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促使兩國新媒體用戶群體不斷擴大,產業需求不斷上升。近年來,微博、微信等本土社交平台用戶迅速增長,《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傳統媒體接連推出移動應用平台。與此同時,俄羅斯將信息化建設視作國家經濟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之一,在世界信息技術變革大潮中迅速崛起。Vkontakte等社交網站在俄羅斯網民,甚至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提高。特別是“今日俄羅斯”通訊社借助新媒體平台,開始為全球185個國家的1.6萬多家媒體提供新聞服務,在塑造俄羅斯國家形象、傳播本國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媒體發展領域,中俄有很多經驗值得互學互鑒。

2.協調好新媒體力量

面臨傳統媒體不斷遭到沖擊、網絡安全威脅日益上升等一系列挑戰,如何利用雙方在新媒體領域的各自發展優勢,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提供更多高質量媒體公共產品,提升本國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將成為未來兩國媒體界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中俄作為活躍在當今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兩個重要大國,要用好新媒體的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積極“發聲”,服務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世界公平正義。相信隨著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日益深化,雙方在新媒體領域的合作將面臨廣闊前景。

3.交流網絡監管成功經驗

今天,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行業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在俄羅斯也十分明顯。目前,俄羅斯多數媒體都有了自己的手機版、iPad版、臉譜網版和推特網版,許多媒體具備了全媒體的形態,但隨之而來的網絡信息管理問題則日益凸顯。俄羅斯網民數已經超過5000萬,居歐洲第一位。在管理方面,俄羅斯一靠立法,二靠監督,三靠民眾參與。在網絡信息傳播和監管方面,俄羅斯有許多好的方法值得中國借鑒。

二、戰略伙伴語境下中俄媒介合作的實施機制

今天,中俄新聞傳媒機構的合作日趨制度化和常態化。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中俄新聞傳媒機構建立起來的媒體合作機制,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開展合作提供有益借鑒。

(一)實施機制形成的基礎

1.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媒體合作分委會

中俄2002年確立媒體合作機制。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媒體合作分委會是兩國新聞傳媒機構合作機制的框架基礎。在該框架下,兩國合作項目涵蓋了新聞媒體的各個領域。利用這一機制,雙方可以解決很多分歧。[2]因此,該分委會被學界看成是中俄新聞傳媒機構合作實施機制的主要基礎。

在中俄媒體的積極參與和有力推動下,兩國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大型活動——從“國家年”“語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到“媒體交流年”等。中俄媒體共同見証和促進了中俄兩國關系的深化發展。中俄新聞傳媒機構積極服務中俄關系大局,交流合作力度不斷加大,影響不斷擴大,媒體交流合作機制不斷完善與成熟。

2.“一帶一盟”對接合作

善弈者謀勢。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俄將兩國關系提升到全面協作戰略水平高度。中俄媒體關系是兩國關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基於兩國傳媒機構密切合作以來積累的經驗和奠定的基礎,2015年5月8日,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簽署《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3](簡稱“一帶一盟”),決定2016至2017年為“中俄媒體交流年”。中俄傳媒機構之間的合作開始上升到國家層面和戰略高度。在這樣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下,兩國媒體必將大有可為。

3.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媒體理事會

2014年成立的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媒體理事會,為中俄雙方新聞傳媒機構的務實合作注入了新鮮血液,是對中俄新聞傳媒機構合作實施機制的深度補充,也是通過民間渠道對中俄兩國外交的積極配合和有益補充。[4]截至2016年,該媒體理事會已經舉行了三次圓桌會議。

4.金磚新聞網和上海合作組織媒體俱樂部

成立金磚新聞網和上海合作組織媒體俱樂部,是中俄媒介合作的又一創舉。該合作模式由中國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等新聞傳媒機構同俄羅斯俄通社—塔斯社等新聞傳媒機構聯合成立。這些機構為中俄新聞傳媒機構合作實施機制拓展了空間。不可否認,上述合作模式對促進中俄媒體交流合作機制的完善與發展,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二)實施機制的主要內容

1.定期會晤機制

目前,中俄媒體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定期會晤機制。其下設的定期會晤委員會要求,常務理事定期會晤,各級理事代表對話渠道暢通。

從2015年開始,中俄媒體交流迎來加速發展。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媒體合作分委會與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媒體理事會的建立,金磚新聞網與上海合作組織媒體俱樂部的構建,“一帶一盟”對接合作框架下“中俄媒體交流年”的舉辦,這些框架下的交流與合作,無疑促進了中俄新聞傳媒機構定期會晤機制的完善與發展。

2.溝通協調機制

兩國共同舉辦論壇和各層次的交流會,是中俄新聞傳媒機構交流與合作的主要活動內容。中俄媒體的交流碰撞,增進了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相互報道的准確度、客觀度不斷得到提升。

中俄兩國新聞傳媒機構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制定媒體理事會溝通協調機制,在中俄新聞傳媒合作機制框架下進行協商合作。

3.媒體論壇機制

“媒體交流年”的確立,為中俄兩國傳媒機構的務實合作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對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媒體論壇是鞏固兩國關系的最佳途徑。中俄媒體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兩國媒介合作步入新階段。在論壇上,兩國傳媒界建立接觸,彼此相識,為今后更好地開展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便利。

因此,兩國要繼續推進中俄媒體論壇機制化。通過論壇,匯聚共識,互學互鑒,聚焦時下理論前沿,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抓住時代機遇,爭取更多話語權,向國際社會傳播健康、正義的思想和理念。

4.業務交流機制

(1)從項目對接階段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中俄媒體交流年”的開展使兩國媒體合作呈現出了以“國家站位、市場運作、技術先導”為特點的良好發展態勢。從媒體項目的落實推進看,中俄媒體合作已經從項目對接階段進入到具體實施階段。在雙邊商業、科學和文化領域合作中,媒體提供信息支持的作用不可替代。為了更好地提供全方位的媒體支持,中俄兩國新聞傳媒機構還應進一步統籌規劃,加強戰略引領,互通共享,優化議題設置以及拓展新的合作領域。

(2)逐步建立全方位新聞業務交流合作。2016年,在普京總統訪華期間,兩國元首共同出席了2016年中俄主流媒體聯合採訪活動啟動儀式,見証雙方媒體簽署了4份合作協議。雙方圍繞政策交流、相互報道、出版發行、媒體產業等10個領域,精心設計了227項合作項目。其中,第二屆中俄媒體論壇、中俄最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評選等一批重點項目已陸續成功舉辦或啟動。

在中俄媒體合作機制框架下,中俄傳媒機構新聞業務交流與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空間不斷壯大,合作形式日趨多樣。雙方的合作項目不僅涉及聯合採訪、新聞產品互換、節目聯合制作、經典作品互譯、國際圖片書畫和影視展、營銷渠道建設、新聞人才聯合培養,也包括網絡與新媒體業態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3)媒體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相對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而言,中俄新聞傳媒機構的交流合作尚有極大的提升空間。未來,中俄傳媒機構應積極借助網絡與新媒體平台,進一步擴大兩國媒體的互動交融,實現信息傳播的融合化、全媒體化,能夠全方位、全天候提供信息。

同時,以“媒體交流年”為契機,繼續推動中俄媒體合作向縱深發展,為推動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為構建世界傳播新格局提供正能量。

5.合作管理機制

(1)成立管理機構。中俄媒體合作分委會以及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媒體理事會成立相關組織管理機構,下設中俄雙方主席及秘書長等職務。這些中俄媒體合作分委會已經成為兩國媒體交流與合作的有效平台。

(2)擬定合作文件。在中俄傳媒機構合作過程中,一些條款協議和政策文件均屬雙方合作管理機制范疇。這些具有約束行為的合作文件,為中俄媒體合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6.資源共享機制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背景下,中俄媒體應進一步積極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推動雙方資源的全面優化配置。

當前,中俄媒體正共同面臨四大發展機遇,應該在共享的基礎上實現聯通共贏:

一是共享網絡科技發展。互聯網對於輿論的影響力,歸根結底是由於科技的巨大作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些技術將再一次顛覆我們的想象和思維,也必然給網絡媒體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無數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証明,互聯網時代無法單兵獨斗取得勝利,必須聯手合作。中俄網絡媒體應該聯手合作,搶佔下一代互聯網傳播技術發展制高點。

二是共享網絡市場發展。中俄雙邊貿易增長一直保持良好勢頭,規模巨大的互聯網市場份額,必將為兩國雙邊貿易的進一步拓展帶來空前的機遇。

三是共享網絡文化發展。互聯網不僅給傳統文化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還創造了全新的網絡文化。我們應該利用好雙方信息資源互換的良好合作基礎,攜手推出更多網絡文化精品。

四是共享網絡媒體發展。媒體融合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中俄兩國應積極運用網絡與新媒體技術,打造健康的互聯網傳媒生態環境,拓展網絡媒體新業態,建立通暢的信息交流渠道,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7.國際新聞傳播人才聯合培養機制

(1)加強俄漢雙語人才的培養。加大俄羅斯報道重要的就是加強俄語人才的培養。但僅僅加大語言類人才的培養力度還不夠,還應加大俄漢雙語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力度。

(2)加強新聞採編等人員的交流。互相增派骨干記者,規劃整合報道力量,統籌協調,加強人才的交流和培養。交流不僅指記者和語言類的交流,也包括管理人才、管理機制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從理念上能夠加強中俄兩國新聞傳媒機構合作機制的建設和互通的渠道。因為在文明和文化的交流當中,最難實現的不僅是相知,而且還要人心相通。因此,有必要為中俄媒體搭建不僅相知而且相親的平台。

(3)加強採編和媒體運營管理等領域人才的培養合作。建立國際新聞人才聯合培養新聞院校,加強中俄兩國在採編和媒體運營管理等領域人才的聯合培養合作,不斷提高新聞領域交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加大對“一帶一盟”建設對接的報道力度。

8.互聯互通機制

新興媒體時代已來臨。原有的傳播格局被打破,媒介生態被改變。加強互聯網領域的合作,對提升中俄兩國文化軟實力、建立更加暢通的信息傳播新通道、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信息傳播新格局,意義重大。

網絡改變世界,媒體影響生活。中俄媒體應抓住機遇,以“一帶一盟”全面對接為契機,建立實用有效的互聯網合作機制,盡快實現相互間的信息、資訊、電子商務、新媒體等領域的全方位對接,進而實現聯通共贏。

9.服務保障與反饋機制

在中俄媒體合作框架下,還應建立相應的服務保障與交流合作反饋機制,加強與各方的聯系,對合作進展做到及時跟進、統計、分析,對出現的問題能夠做到及時溝通與反饋,從政策解讀、項目推介、形勢分析、問題反映等方面主動為中俄媒體合作雙方提供參考。能夠及時發現並圓滿解決在兩國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竭誠為合作各方服務,推動中俄新聞傳媒業交流合作活動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在中俄媒體合作機制下,首先,應做好頂層規劃,加強中俄媒體交流合作的組織領導﹔其次,應建立完善的服務保障機制,幫助打造並推出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中俄媒體交流的品牌項目﹔再次,應建立和健全高效與長效的反饋機制。

三、結語

在兩國領導人的大力支持下,中俄兩國新聞媒體間的交流合作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中俄新聞媒體不應滿足現狀,而是應攜手進一步拓寬合作的深度與廣度,為兩國友好往來架設起友誼與合作的橋梁,增進民眾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

面臨傳統媒體不斷遭到沖擊,網絡安全威脅日益上升等一系列挑戰,如何利用雙方在新媒體領域的各自發展優勢,相互借鑒學習,汲取有益經驗,開展交流合作,共同發展進步,如何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提供更多高質量媒體公共產品,提升本國媒體的國際影響力,將成為未來兩國媒體界探討的重要課題。

不可否認,戰略伙伴語境下中俄新聞機構率先建立起來的媒介合作機制,亦能為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未來開展媒介合作提供鮮活案例和有益借鑒。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俄戰略伙伴語境下媒介合作研究”(編號:15BXW014)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汪嘉波.中俄媒體合作空間廣闊[N].光明日報,2015-06-26.

[2]阿列克謝•沃林.中俄媒體合作機制良好[N].光明日報,2013-09-04.

[3]杜尚澤,陳效衛.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N].人民日報,2015-05-09.

[4]王庚年.共建機制 互學互鑒[N].人民日報,2015-06-28.

(作者為沈陽體育學院管理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博士,第一財經駐俄羅斯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