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四萬多人同時在線看文物 這檔綜藝讓國寶"出圈"

2018年12月11日07:4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4萬多人同時在線看文物 這檔綜藝讓國寶“出圈”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袁秀月)時隔一年,央視的高分綜藝《國家寶藏》再度回歸了。在B站,不到一天,第一期播放量已經近50萬,有4萬多人同時在線觀看。有網友說,上線不到10分鐘,彈幕就已經養肥。

  視頻截圖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節目模式基本承襲上一季的模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明星擔任國寶守護人,演繹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

  不同的是,這季新加入了8大博物館,分別是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雲南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第二季《國家寶藏》將帶來27件別具特色的文物,伏羲女媧圖、銅奔馬、長信宮燈……其中,還有一件近現代文物,即來自雲南省博物館的聶耳小提琴。

  在第一期節目中,故宮博物院帶來了三件國寶,分別是樣式雷建筑燙樣、李白草書《上陽台帖》以及清乾隆年制金甌永固杯,而他們的國寶守護人分別是王菲、翟天臨、濮存昕以及黎明。

  《國家寶藏》海報

  對於很多人來說,“樣式雷”可能比較陌生,但對於學建筑的人來說,這可是個鼎鼎有名的家族,甚至還有這樣的說法:“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原來,“樣式雷”是清朝宮廷建筑匠師家族,故宮、北海、圓明園、頤和園、景山、天壇、承德避暑山庄等國內一大批知名建筑,都出自他們之手。

  雷氏家族在完成建筑方案后,為了供皇上審定,都需要制作立體模型,按1/100或1/200的比例,用草紙板熱壓制成,又稱為燙樣。

  《國家寶藏》海報

  “樣式雷”家族主持皇家建筑200多年,他們制作的諸多燙樣,也成為后人研究古建筑的珍貴材料。

  民國年間,“樣式雷”家族燙樣以及建筑圖紙大量向外流傳。同時,中國古典建筑也漸漸沒落。

  為此,以朱啟鈐為首的營造學社發動文人收購大量圖紙和燙樣,並以現代建筑學科的方法對當時中國的古建筑進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調查,搜集到大量珍貴數據。這不僅是拯救文物,還是中國建筑史的一個轉折。

  《國家寶藏》海報

  在節目中,王菲從《大公報》記者的視角出發,演繹了營造學社與“樣式雷”的這段故事。

  “中國古建筑有過設計沒有,怎麼設計的,在我們系統研究之前,基本是空白,我接觸到了‘樣式雷’之后,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從事古建筑研究的王其亨教授感慨道,和西方建筑史比,我們基本上就是得了“失語症”。

  有網友看完后說,第一次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奧妙,“不僅僅是驚艷,是竟熱淚盈眶了”。還有網友說,看了“樣式雷”,感覺一種歸屬感纏繞過來。

  視頻截圖

  讓人熱淚盈眶的還有“詩仙”李白。在中國,李白可謂是婦孺皆知,他不僅是一位詩人,還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精神符號。但你知道嗎,李白寫過那麼多首詩,傳下來的真跡隻有一副,那就是《上陽台帖》。

  在節目中,翟天臨扮演李白,在和杜甫的幾次交匯中,演繹出李白的抱負和“壯志難酬”。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生活應該會失去不少鼓勵。犯了難,說不了‘長風破浪會有時’﹔想辭職,說不了‘我輩豈是蓬蒿人’﹔處逆境,說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國家寶藏》海報

  翟天臨和濮存昕朗誦的這段《如果沒有李白》,也讓很多人為之動容。有網友說:“那種文化的自豪,民族的自信,與有榮焉。”還有人評價,看完第一期后有種“余音繞梁”的感覺,感覺比第一季更多了一些情懷。

  “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斷根,就算經歷了百年的劫難,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流傳至今的是中國,她的人還在,她的文不滅。”有網友看完后,就當下中國文化面臨的國際情形,發出這樣的話語。

  節目制片人、總導演於蕾則表示,選出來這三件文物,是因為它們最適合節目形態,有對今天時代的關照。

  “在這個故事邏輯之下,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我們每一件國寶都活到了今天,每一件國寶蘊含的或者是手藝,或者是審美,或者是價值觀,或者是蕩氣回腸的家國情懷,在今天都有非常現實的關照意義。所以在聽完了這些故事之后,大家才會有一些被激蕩起來,心潮澎湃的感受。”(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