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媒體融合天地寬
近日,以“融合創新、引導服務”為主題的首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高峰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作為江西省第一個探索宣傳媒介大融合改革試點縣,新余市分宜縣打造新型縣級融媒體的做法、經驗在會上引起熱烈反響。
“新余融媒體建設從2014年開始啟動,目前一縣一區、一報一台全部完成了融媒體機構改革,成立了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和物理空間改造基本完成。”新余市委網信辦主任敖衛兵說,新余融媒體建設經驗入選中宣部典型案例,吸引了省內外280多個市、縣(區)前來考察交流。在今年5月中宣部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上,分宜縣就融媒體改革經驗作了典型推介。
機構融合,機制重置優化
2016年9月、11月,新余市分宜縣、渝水區融媒體中心先后成立,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門的電視、廣播、網站、報紙、微博、微信,打造全新生產流程。
“改革之后,我們不僅實現了各類媒體的深度融合,同時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改革薪酬制度,有力地激發採編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分宜縣融媒體中心總編輯李建艷說。
市級媒體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步伐,從單一媒體向融媒體轉型,重塑品牌影響力。新余日報社將原有日報、晚報、新媒體相對分散的組織架構,整合組建融媒體採訪、發布、視覺、經營、管理等“五大中心”。市廣播電視台成立融媒體新聞中心,將原有部室重新整合,下設信息採集部、編輯制作部、重點報道部、網絡傳播部。
機構融合之后,流程再造的作用凸顯。新余日報社總編輯劉平珍告訴記者,現在記者外出採訪,第一時間向融媒體中心傳送短文章、短視頻和現場圖片,融媒體編輯根據微信、微博、網站和手機客戶端的傳播特點,進行再加工編輯制作,經審定后實時在各自渠道推送。採訪結束后,記者再根據採訪掌握的新聞素材,制作、編寫成比較全面整體的深度報道,做到一次採集、多樣生成、多元發布,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戶端和網站等實時追蹤,及時與用戶互動引導,匯成新聞流。
在市級媒體機制重置、隊伍轉型等方面大膽創新。新余在市級媒體內部推行“項目制”,凡是重大主題報道,由牽頭人“組閣”,不受部室限制,組成臨時性的“項目編輯部”,策劃研究報道﹔建獎懲機制,對新媒體指數排行、活躍指數、閱讀量等情況進行獎懲,並將客戶端的下載納入黨報黨刊發行,給予資金補貼。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出台考核實施細則,評選“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播”等,探索吸引人才的有效辦法。
平台融合,送“餐”快捷高效
今年1月15日,一年一度的分宜縣兩會召開,分宜縣融媒體中心新聞採訪部記者李精生前往採訪。與兩年前不同的是,李精生的採訪工具不僅是攝像機和話筒,手上還多了一部手機。在拍下會場精彩瞬間的同時,他拿起手機,通過手機碼字,將會場上的即時新聞快速地發向“雲端”。一公裡之外的“分宜融媒體中央廚房”裡,經過三級編審后,稿件在“分宜融媒體”客戶端發布出來。從採寫、編輯到發布,前后不超過30分鐘,一條融媒體新聞就面世了。此后,深度報道陸續在當地電視台、報紙刊發。
5個月之后的端午節,分宜縣洋江鎮舉辦龍舟競渡和端午民俗活動,通過互通技術,在線觀看人數400多萬,是分宜縣總人口的13倍。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也進行了6分鐘直播,實現了中央、省、市、縣、鄉、村“由下而上”六級聯動,影響力和傳播輻射力度均超歷史。
這是新余與省級媒體技術平台融合、與中央級媒體進行傳播平台融合帶來的宣傳效果。
新余市依托省級媒體,建設開發融媒體“中央廚房”智慧雲(融媒體採編技術平台)。依托中央廚房採編系統,有效解決了省、市、縣、鄉、村5級稿件採寫編發,以及現場直播、活動互動等技術問題。各級宣傳員將寫好的稿子上傳到“中央廚房”,江西手機報、新余發布、新余新聞網、精彩渝水、畫屏分宜以及鄉鎮和村裡的編輯,馬上進入“中央廚房”,按需加工編輯,然后在各自的微博、微信、網站、客戶端等平台進行分發。
新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羅紅明介紹,為擴大受眾用戶,讓新余故事“走出去”,新余一方面與相關媒體開展戰略合作,與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等的採編系統聯通,讓新余新聞進入中央媒體的“中央廚房”,中央媒體按需發布。另一方面,豐富新聞形式,吸引“抓取”,打破傳統媒體版面意識、欄目意識,創意制作手機小游戲、音視頻直播、微視頻、融媒體封面、H5等新聞產品,通過網民分享傳播,形成熱點,促使媒體“抓取”轉載。
近年來,通過邀請中央、省級媒體“走進新余”“中國網絡媒體新余行”等活動,新余策劃推出的“一座城,送別一個人——記蔣國珍老師”“援非天使郭璐萍”等“新余故事”頻頻亮相各級主流媒體,受到廣為傳頌。
功能融合,服務貼身暖心
平台建好、管好,還要用好,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好”。
今年10月14日,新余日報社融媒體平台新余發布微信推送了一篇《急!羅坊19戶貧困戶哭泣:每天10小時“泥足深陷”挖出的25萬斤雪蓮藕滯銷》的報道。這篇報道推出后,迅速點燃了社會各界幫扶熱情,也迅速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第二天,區委、區政府迅速開展了扶貧產品進機關食堂、進學校食堂、進企業食堂、進餐飲企業、進批發市場的“五進”活動。一個星期的時間,25萬斤雪蓮藕基本“消化”完畢。此后,還聯合機關單位、學校、餐飲企業、電商企業,建立扶貧產品銷售微信群和幫扶平台,創造了精准扶貧的一種新模式。
“近年來,利用融媒體平台,我們先后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線上線下銷售葡萄2萬多斤、玉米10多萬斤、冬瓜20萬斤。”新余日報社融媒體中心新聞總監陳玉霞介紹,“我們還在新余發布新聞移動客戶端開設《掌上問政》欄目,搭建起‘網上群眾路線’新渠道,老百姓借助智能手機就可以便捷反映訴求,問政欄目記者採訪核實后,及時轉交有關部門處理,兩年來先后為群眾協調解決訴求2000多件。”
新余市積極探索“新聞+政務+服務”運營模式,融合新聞、政務、問政、服務等功能,增強融媒體與群眾的關聯,不斷適應、滿足群眾需求,真正解決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問題。目前,隻有117萬人口的新余,客戶端總裝機量近50萬。在新余,連接客戶端,市民便可以看到市內外新聞信息,享受網上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參政議政,便利生活。
“為順應媒體變革大潮,新余把融媒體改革作為貫徹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市委常委會先后3次研究融媒體改革工作,確定改革的思路和模式。”新余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力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打通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裡”問題,新余市對市、縣、鄉、村4級媒體人員、平台、內容和技術進行全面融合,讓黨委政府與鄉村最基層實現了互通互聯。
今年初,新余啟動市、縣(區)融媒體中心記者下到最基層擔任鄉村宣傳員工作,100名記者、編輯深入到全市38個鄉鎮(辦)的492個行政村(社區),負責挂點幫扶行政村的新聞宣傳、社會宣傳、理論宣講、信息收集及融媒體的運營發展等工作。此舉極大緩解了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缺專業能手的問題,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新余故事傳遍四方。
(本報記者 劉夢 胡曉軍 本報通訊員 平國旺 袁曉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