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傳統媒體關停並轉:"整"后盤活資源 "合"后破繭重生

王新華 魏岳江
2019年01月15日13:3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整”后盤活資源 “合”后破繭重生

北京青年報社整合《北京青年報》、《法制晚報》、北青網等媒體資源,集中力量進軍融媒體,而這也成為當下媒體整合的縮影。資料圖片

歲末年初,全國又約有20家報紙停刊休刊。當下,從傳統媒體停刊休刊趨勢來看,它們中多數選擇走媒體資源整合、合並重組轉型之路。有的通過“整”盤活資源、優化重組,實現“合”后的破繭重生、融合發展,正由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彼消彼長、你死我活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一體方向轉變﹔有的曾經頗具影響力的傳統媒體面臨著關停的境遇或重整行裝再出發轉型新媒體之路,它們中不乏直接裁員后被其他有實力的媒體合並或把客戶端作為轉型方向的媒體。

整合不能形散而力不聚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傳統媒體已經進入“寒冬”,誤認為傳統紙媒即將“消亡”,甚至還排出了時間表和倒計時,對此,有智者不必大驚小怪,但也不能盲目樂觀缺乏危機感。按照辯証唯物主義觀點,一切物質都處於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傳統媒體如今面臨的生存危機只是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所要經歷的陣痛過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發展中相互交織、相互滲透,相互比拼、相互競爭,相互融合、一體發展,在未來彼消彼長發展變動中必將找到更為和諧融洽存在的臨界狀態,最終也必將走向互利共贏的道路,實現由相融到相加的轉變,產生1+1>2的效益。

當前,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防止出現媒體資源“整”而不“合”,形散而力不聚,導致媒介資源的白白浪費,甚至“合”后也不能重生、抱團也不能取暖,出現資源整合后“小而全”“低而散”“內容重”的格局。這種媒介資源的整合雖然看起來讓人感到人員多了、牌子亮了、實力強了,但實際上發展桎梏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導致一旦面臨市場競爭就“原形畢露”,即使抱團取暖度過行業寒冬也是暫時的,最終,必將迎來寒風刺骨的寒冬臘月北風吹,劣勢資源抱團取暖也便走到盡頭。基於此,我們必須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的原則,借鑒國外主流媒體轉型有益經驗,積極探索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技術、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防止媒體資源整合展開新媒體神器競技比拼等現象。

變革應避免投入大效益低

融合發展過程中,業界在建設上要准確把握媒體融合發展趨勢,樹立資源整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維,注重頂層設計、通盤考慮,制定長遠規劃、明確目標,畫出路線圖,積極穩步推進,破除媒體融合就是資源簡單相加的固有思維定式,防止不加以淘汰劣勢資源、不排除糟粕就把幾家媒體資源合在一起,導致投入大效益低的粗放經營模式。

在內容上要保持盤活傳統媒體內容為王優勢,繼續挖掘傳統媒體作者資源,大力發展新媒體作者資源,聯合同行業媒體、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凝心聚力拓寬原創生產渠道,通過適當的獎懲制度引進保留具有原創活力的編輯記者,並且適當提高原創內容稿費,以及媒體內容相關評優,增強採編人員榮譽感。

在平台設置上要推進用戶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習慣、閱讀體驗,通過在線支付的方式來選擇閱讀一些原創內容、觀看原創視頻等,探索知識付費的可行性。目前,有的主流媒體設立當天免費閱讀,隔天讀者隻能免費閱讀第一版,其他版面需付費閱讀﹔有的雜志隻為用戶提供封面和目錄免費閱讀,其他內容閱讀需要付費,甚至有的報刊改為電子版網上訂閱。總之,內容付費漸成趨勢,付費方式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差異化,滿足不同用戶需求,主要有以下途徑:微信自由打賞、網絡視頻付費、微信原創付費、局部報刊內容付費、微博問答付費等。

比如,有的國外主流媒體採取讀者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免費閱讀數篇新聞,若想繼續閱讀則需要支付費用﹔採取設立“自選套餐”,允許用戶每月免費瀏覽幾篇文章之后,繼續閱讀需要付費,如加拿大報紙《溫尼伯自由新聞》在用戶付費領域的嘗試主要是“以用戶為主導的小額支付”模式,設立“自選套餐”,允許用戶每月免費瀏覽3篇文章,如果用戶要繼續瀏覽新的內容,則需要付費﹔採取鼓勵用戶實名制注冊賬號,建立會員制,提供增值服務,如英國《衛報》採用的策略是增加讀者收入,建立會員制,讓讀者獲得更多優質內容、閱讀體驗、讀者沙龍等無形權益。

在組織機制上要優化組織架構,優化配置、合並整合媒體資源,加強內部組織管理,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推行績效改革,解決媒體平台分散經營、傳播終端交叉重疊的問題,從而克服內容傳播的同質化,激發團隊創新活力。從成本與效益的角度進行衡量和取舍,按照先微信后客戶端的順序,成熟一個開發一個,循序漸進穩步推行,努力打造有品質、有溫度、有思考的媒介產品和適合自己定位的新媒體平台,提升媒介集團的影響力、公信力和引導力。

此外,在讀者需求上還要以滿足受眾多元化、移動化的信息需求為最終目的,要經實地調研和科學論証,圍繞讀者興趣點策劃選題。這其中,國外很多有影響力的媒體大多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作者構成、高質量讀者來源、訂閱者特征、讀者瀏覽文章時間等,優化內容,提高讀者轉化率。而這樣的實踐,在國內業界還處於起步期,未來可開發的空間值得期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