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11期

基於互動儀式鏈理論的粉絲文化傳播機制研究

馬夢嬌
2019年01月15日09:4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隨著互聯技術的飛速發展,粉絲群體傳播在社會化網絡中擁有強大的傳播力。學界針對粉絲現象的研究多是從粉絲群體的歷史沿革、特征、經濟等表層方面的分析,未能從理論角度對粉絲文化傳播的內在機制進行深入的探究。而在大數據化時代,一旦有爭議性的輿論話題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理論性的對粉絲現象的傳播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在關鍵時刻對極化傳播進行合理的疏導,對構建和諧主義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此,本文借助社會學的互動儀式鏈理論結合傳播學等相關概念,對粉絲文化的傳播形式深層次的剖析。

一、概念闡述

(一)新媒體網絡時代的粉絲文化概述

粉絲群體跨越了“六度分隔”的界限得以飛速發展,同時產生了新的變化。傳統的粉絲傳播模式形式單一且受到媒體議程設置、時空限制的影響,與偶像的互動呈單線模式且非常困難。新時代社會化網絡的自由化、即時性、便捷性賦予了粉絲間互動的新途徑,溝通更加簡單。其次表現在粉絲文化的主體偏移上,傳統時代的主體是偶像,粉絲對偶像的情感是狂熱的,而當下越來越多的媒介平台更多的是把粉絲即大眾放在了主導位置上,比如《明日之子》《偶像練習生》等更是將偶像與粉絲的主體位置進行了互換﹔最后表現在情感和金錢應援方面,勞倫斯·可羅斯伯格在粉絲文化上提出了“情感投入”的觀點,但在如今的網絡新媒體時代,粉絲文化不僅表現在情感投入上,更表現在金錢應援上,比如選秀類節目的付費投票等方式,粉絲們以可量化的方式在社交網絡中表達他們的影響力。

(二)互動儀式鏈理論概述

蘭德爾·柯林斯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他在2003年提出了互動儀式鏈理論,他認為互動的基礎是獲得情感能量,這是人類交流互動的核心要素。根據柯林斯的觀點,互動儀式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基本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需要聚集在同一場所裡﹔其次,對局外人設定了某種界限﹔再次,人們的注意力需要集中在相同的對象或相同的活動上﹔最后,人們會分享產生的共同的情緒或者相同的情感體驗﹔當這所有的因素累積到一定的程度,關注的焦點到達了高峰,這些要素彼此作用會產生群體團結﹔個體的情感能量爆發﹔有代表性群體的符號或神聖物﹔個體主動維護群體意識這四種結果。由此可以看出,互動儀式的基本點是在相同的關注焦點下,群體成員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情感能量。

二、網絡時代粉絲文化的互動儀式鏈分析

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社會化網絡中,粉絲群體作為互聯網新媒體時代的一種新型社會群體形式,它具有明顯的特征,在其群體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群體認同感、集體意識感等已基本完成了互動儀式鏈的基本模型。而不同的粉絲群體有自己獨特的群體規范和管理方式,依托於互聯網的強大平台,在新媒體上產生的輿論行為有時會對偶像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互動儀式鏈的基礎上,應結合新時代特點對其進行完善和修正,最終發現可建構成一個獨特的閉環式互動儀式鏈條來研究當下粉絲文化的群體傳播。

(一)粉絲文化存在的交互式場域——媒介提供場景化平台 柯林斯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當身體與身體充分接觸時,才能提供共同的關注與情感。不可否認的是,身體的接觸也帶來了時空的限制性和持續性。在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化網絡平台,尤其是在微博上,為粉絲的社交溝通提供了自由的環境,同時它打破了時空一體的限制性,其持續性、即時性為粉絲群體的交流和互動創造一種與真實空間同在的虛擬場地。比如當明星進行電視劇宣傳時,會通過網絡首先在粉絲群中進行分享,並進行更加多樣的形式的互動同時以一種更加輕鬆愜意的方式建立情感紐帶。

(二)粉絲文化存在的“知識的鴻溝”——粉絲群體的設限行為 簡而言之,知識的鴻溝是由於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通常比較低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獲得更快的信息。然而本文認為,對於同一明星而言,粉絲群體和非粉絲群體之間也存在“知識的鴻溝”現象,明星經常會把電視劇、電影或者演唱會等最新信息公布在粉絲群中,以期獲得高效率的傳播。而作為明星的粉絲來說,也總是能比非粉絲的群體提前了解到更多、更快、更新的偶像訊息。當有非粉絲(局外人)想要加入粉絲群體,除了改變自己原來的興趣取向外,還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對偶像進行各種了解和學習,加強對此偶像的了解,縮小“知識的鴻溝”,以此獲得身份認同。

(三)粉絲文化存在的相同關注點——引發符號式的情感共鳴 對於粉絲群體來說,共同的關注焦點是始終存在的現象。比如說當群體共同的偶像在參與某些活動的時候,粉絲群體的團結性就會變得異常強烈,當黑粉對偶像進行攻擊時,粉絲群體會自發抱成團兒來維護偶像形象,這是一種自然產生的儀式感,其本身是一種彰顯其身份特質以及身份認同的表達方式,同時當群體中的某些個體維護偶像的行為有別於其他粉絲時也是一種儀式再創造的表現,進化的過程中也是儀式感不斷深化的表現。

(四)粉絲文化存在的節奏式效應——群體的團結一致 埃裡克斯與舒爾茨提出:人們平時的交談本身可以作為一個“節拍器”,雖然人們談話時候並沒有實際上的節拍器來幫忙打節奏。網絡粉絲群體無論是對話風格還是思維方式,都具有高度的統一性,節奏貫穿於社交的始終,處於同一偶像下的粉絲群體總能達到協調一致,互通有無的節奏韻律,同時這種節奏感可以使得粉絲群體的共識感和認同感達到最大化。當明星進行活動宣傳時,粉絲群體最強烈的快樂來源於全身心地投入到同步進行傳播活動中,擁有共同的焦點使其無比團結,共享群體情感能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