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頭"到"外星人" 寧浩:想再拍一部重慶的電影

寧浩2019年元旦在重慶和張一白合影。
2019年的新年,導演寧浩來到重慶跨年。他發了一條朋友圈,“故地重游”四個字,下面配滿了九張圖片,都是他拍攝的渝中區羅漢寺附近的照片。現在的寧浩是著名導演、監制,執導的《心花路放》票房超過10億,監制的《我不是藥神》票房超過31億。
2005年,同樣是在渝中區羅漢寺,寧浩拍攝完成了《瘋狂的石頭》。那時候的寧浩,還是一位新人導演,隻拍過《香火》《綠草地》等為數不多的影片。
在重慶拍攝的《瘋狂的石頭》,讓寧浩從一位新人迅速成為中國最具關注度的導演,也逐漸成長為現在中國最著名的導演之一。重慶,絕對算得上是寧浩的福地。
2005年拍完《瘋狂的石頭》后到2019年,寧浩隻來過重慶一次﹔2019年才過了20多天,寧浩已經來了兩次。“我很喜歡重慶,對重慶也很有感情,確實太忙了,沒有機會多來。”目前,寧浩監制的一部電影正在重慶拍攝,他終於有機會經常來重慶。
工作間隙,寧浩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聊了當年選擇在重慶拍攝《瘋狂的石頭》的緣由,也聊了即將在春節檔上映的第三部“瘋狂系列”——《瘋狂的外星人》。寧浩說:“我希望能夠盡早回來,再拍一部山城重慶的電影!”
《瘋狂的石頭》劇本在重慶完成
創作時沒想過能夠上映
記者提前幾分鐘到達採訪地點,寧浩卻早已在等候。剛一進屋,他便放下咖啡,主動起身,伸出右手和記者握手問好。
現在的重慶,早已成為影視圈最熱門的取景地,每年有上百部的電影、電視、綜藝、網劇等來這裡拍攝。但是在十多年前,重慶並不像現在這樣受到劇組和導演的青睞。2005年,寧浩作為編劇和導演,一邊寫《瘋狂的石頭》劇本,一邊到處尋找合適的拍攝地。“當時沒有錢,隻有去自己去過的地方選,准備從裡面找一個地方來拍。”那時候寧浩從沒來過重慶,重慶也壓根不是他的備選地之一。
寧浩就這樣寫著劇本到處溜達,他和岳小軍來到大理。岳小軍是《瘋狂的石頭》另一位編劇,也是片中小軍的扮演者。在大理,寧浩和岳小軍偶然認識了一位重慶女孩,不停地給他們說重慶有多好。“那個時候還很年輕,說走就走,我們就說去重慶看看。”
已經過去快14年,寧浩對當時的重慶記憶猶新。“一來就很喜歡,到的第一天晚上吃飯時,就覺得重慶很嗨很爽,重慶人也都很豪爽。”寧浩當時住的小旅館,就在得意世界旁邊,可能條件比《瘋狂的石頭》裡的招待所好一些,“但樓下車很多,一堵車司機們就不停地按喇叭,那場面太沸騰了。”也許這就是導演的特別之處,寧浩一點也不覺得鬧,“很好,非常適合《瘋狂的石頭》這個故事。”
寧浩決定在重慶拍攝《瘋狂的石頭》,也放棄了接下來去其他城市看景的計劃。其實不僅是在重慶取景拍攝,《瘋狂的石頭》劇本也是在重慶創作完成的。因為朋友介紹,寧浩搬去了重慶大學后門的招待所,在那裡住了下來,繼續寫《瘋狂的石頭》劇本。“寫了一個多月,每天就在重慶邊寫邊玩,在解放碑、川美、重大這些地方逛。”說到這裡時寧浩笑了,雙手攤開,手臂上揚,“那時候創作沒有現在這麼焦慮,覺得這部電影根本不會上映,沒有希望,純粹就是娛樂。”
重慶很難被“格式化”
要來重慶建內景基地
拍完《瘋狂的石頭》后,寧浩再來重慶已是2012年,在他執導的《黃金大劫案》上映時,他來到重慶宣傳電影。第三次來是2019年的新年,寧浩來到重慶跨年,還去羅漢寺附近,拍了當時電影中的一些場景。
“重慶的變化挺大的,現代化程度非常高。”寧浩望著窗外的高樓,手指著遠方,似乎在尋找他記憶中的重慶。“重慶是一個特別豐富的地方,不論是視覺還是生活,都特別豐富。”在寧浩看來,電影的第一要素就是視覺,“重慶非常適合作為故事的發生地,中國很大,但像重慶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卻不多,重慶確實是一個好的電影拍攝基地。”城市化進程讓中國很多城市的面貌趨同,但寧浩卻不擔心重慶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重慶人本身的性格,會讓重慶的文化生生不息,重慶是很難被‘格式化’的。”
十多年裡,寧浩來重慶的次數並不多。“我很喜歡重慶,對重慶也很有感情,確實太忙了,沒有機會多來。”寧浩說自己每次來都會去羅漢寺。寧浩也對重慶的電影業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重慶的外景已經足夠豐富了,我覺得重慶可以建一個大的內景基地,建專業的影棚,就像美國那種的。”說到這裡寧浩有些興奮,“明年,我來琢磨琢磨這件事!”
“我希望能夠盡早回來,再拍一部山城重慶的電影!”寧浩非常肯定地說。
劉德華讓我自由拍片
新人有能力我就扶持
提到《瘋狂的石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劉德華。正是劉德華的慧眼識才,才讓寧浩有錢完成這部電影。這不是寧浩和劉德華的第一次交集,在寧浩就讀於山西電影學校時,學習畫海報的寧浩畫過的唯一一張海報,就是劉德華。
真正見到劉德華,寧浩已經是完成《香火》《綠草地》等影片的新人導演,“在香港見到劉德華的時候還是特別激動,也很高興,他的影響力太大了。”劉德華那時候參與了“亞洲新星導”計劃,看了寧浩拍攝的《綠草地》,決定出資支持寧浩拍電影。據說當時願意支持寧浩的人還有兩位,出資也不少,但寧浩選擇了和劉德華合作。“可能是基於劉德華在電影圈兢兢業業的表現,自己對他也多了很多信任。當然更重要的是,劉德華給了我很大的自由,我拍什麼他不管,我有選材的權力。”
2016年,以寧浩為首、集齊了13位新導演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正式啟動,寧浩也開始扶持新導演、新電影。2018年,由寧浩投資和監制,年輕導演文牧野執導的《我不是藥神》,一舉拿下超過31億元的票房,現在寧浩監制的另一部年輕導演執導的電影也正在重慶拍攝。“剛開始我選擇新導演,是選跟自己聊得來的,我能夠看明白他的能力,就幫助他。”經過這樣的“初級階段”,寧浩現在選擇新導演標准有所改變,“我要看到他們的不同之處,看到他們的長處,隻要他們能力夠,我就為他們提供平台化的資源。”
對於導演和監制這兩個身份,寧浩說對於他自己來說其實沒有不同。“對我來說都是拍電影,我做監制,隻管劇本的選擇、演員的判斷等等,現場我是不會干涉導演創作的。”
為《瘋狂的外星人》熬出白發
拍科幻電影是從小就有的情結
採訪進行中,寧浩的老朋友、2005年曾陪著寧浩一起在重慶選景的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聶晶來“探班”,老友相見,寧浩感嘆道,“你還是那麼年輕,我都有白頭發了,就是弄這部片子長的。”
寧浩說的這部片子,就是春節檔即將與觀眾見面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這是寧浩“瘋狂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電影故事一直保密。寧浩說,還是會延續“瘋狂”系列的黑色喜劇風格,講述小人物的故事,不過有了外星人的加入。
《瘋狂的外星人》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寧浩在劇本籌備上就花了5年時間。“買了版權后,我寫到版權過期了都還沒完成劇本。”寧浩大笑,他非常喜歡劉慈欣的作品,“於是我又再付了一遍版權費,而且那個時候劉老師的版權費已經水漲船高了,我還是堅持按市場價又買了一次版權。”
寧浩說其實在《瘋狂的石頭》過后,他就一直想拍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情結,而這個情結可能就跟你小時候認識世界的‘法門’有關。”寧浩小時候不喜歡看武俠小說,更愛看卡通。“我記得有一套《銀河列車999》的漫畫,給了我很大的刺激。”從小學開始,寧浩就喜歡看《奧秘》《我們愛科學》《飛碟探索》這樣的雜志,還有日本動漫、《變形金剛》等動畫片,“這些給了我一個逃離現實的方式,我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所以我對科幻題材一直有一種情愫。”
黃渤曾經說過,《瘋狂的外星人》是“瘋狂”系列的最后一部,記者向寧浩求証,寧浩撓了撓頭,重復了一遍:“最后一部?不知道。”
選沈騰不是為“流量”
和票房比更在意觀眾是否滿意
《瘋狂的外星人》裡,寧浩、黃渤、徐崢的“鐵三角”組合換人了,沈騰取代徐崢成了新的主角。這兩年沈騰可謂是喜劇電影的“流量大咖”,主演的多部電影都創下了非常高的票房。“我認識沈騰很久了,幸好我們在《心花路放》中就合作過,不然要說我‘蹭流量’了。”
寧浩和沈騰確實相識已久。在《瘋狂的石頭》上映后,開心麻花買了劇本的話劇版權,沈騰就是這部同名話劇的導演和主演。“話劇出來后請我去看,我覺得弄得挺好的,對沈騰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直就想著跟他合作一下。”寧浩笑著說,沈騰年輕時挺帥的,不是走的幽默路線,“真的,我寫的作品一直和他的形象對不上,所以一直沒有合作。直到《心花路放》的時候,我說不管怎麼樣,我們先合作一個吧。”
《瘋狂的外星人》是雙男主的設定,寧浩一下子就想到了沈騰。“和徐崢相比,沈騰更多一點小市民的感覺,徐崢的感覺更偏城市中產一些,所以我就邀請沈騰來演。”寧浩透露,其實徐崢也出演了《瘋狂的外星人》,“我請徐崢演外星人,他也挺像外星人的。”
《瘋狂的外星人》在2017年開機時就宣布了定檔2019年春節檔,是最先定檔的影片,結果今年春節檔一下子涌進了10多部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將面臨激烈的競爭。“我也不知道以往春節檔有多少部電影上映,挺熱鬧的,挺好。”說起來似乎很輕鬆,但寧浩直言,作為導演要說完全沒有票房壓力,也不是。“我一直處於一種半游離狀態,票房有時候也要想一想,但我更在意觀眾看完滿不滿意。”
人物檔案
寧浩,導演、編劇,1977年生於山西,先后畢業於北師大藝術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2001年,寧浩憑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寧浩執導電影《瘋狂的石頭》,獲第43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同時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09年,寧浩執導的喜劇電影《瘋狂的賽車》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后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2018年,寧浩監制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獲得超過31億元的票房。
重慶印象
“我很喜歡重慶,對重慶也很有感情。重慶是一個特別豐富的地方,非常適合作為故事的發生地。中國很大,但像重慶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卻不多,重慶人本身的性格,會讓重慶的文化生生不息,重慶是很難被格式化的。我希望能夠盡早回來,再拍一部山城重慶的電影!”
對話
記者:今年春節檔同樣有一部改編自劉慈欣作品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擔心票房競爭嗎?
寧浩:其實他們的版權就是從我這裡出去的。我很喜歡劉慈欣老師的作品,我就做了他作品的代理。我希望服務於劉老師,幫助他把作品推廣出去,介紹給靠譜的導演,做成好的電影,讓觀眾們看到。
記者:下一步電影有計劃嗎?會拍什麼類型?
寧浩:反正特效片我是真不想干了,肯定不會再弄大特效的電影了。
記者:是因為國產特效經常被吐槽是“五毛特效”嗎?
寧浩:我覺得“五毛特效”弄出自己的特色就挺好的。沒必要必須要像美國電影特效,觀眾想看那樣的特效,去買美國電影的票看就行了。中國電影特效必須弄出中國電影的意思來,要有獨特的麻辣味,要追求自身的特質。
記者:你的每一部電影自己都有客串,《瘋狂的外星人》裡有嗎?
寧浩:這部有,以后就不太想演了。想去干點別的有意思的事情,電影以外的事情,比如畫畫什麼的。前面跑了這麼多年了,停一停也挺好的,中國不缺拍任何一種電影的導演。(記者 孔令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