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部影片齊聚春節檔 過年看電影正成新"年俗"

大年初一下午,深圳市民張先生帶著一家大小來到電影院觀看賀歲檔電影,這已經是張先生一家第五年以看電影的方式度過大年初一。如果說除夕看春晚、逛花市已經成為一種“標配”,那大年初一看電影正成為一項新“年俗”。不斷刷新的票房正印証了這一點,根據全國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2019年2月5日(初一),“春節檔”電影單日斬獲14.35億元票房,再次打破大年初一單日票房紀錄。
16部影片齊聚春節檔
激發居民觀影熱情
5日中午12時許,深圳博納國際影城已經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總說過年了深圳就成了‘空城’,可這電影院比平時還熱鬧。” 張先生手握著一家大小共6張即將開演的《瘋狂外星人》電影票笑著說道。記者在現場看到,影院等候廳幾乎站滿了和張先生一樣等候觀影的家庭,有的是家長帶著孩子觀看動畫片《小豬佩奇過大年》,也有年輕人帶著父母觀看喜劇片《飛馳人生》,還有年輕夫妻攜手觀看科幻片《流浪地球》。
自2013年《西游降魔篇》斬獲12.46億元票房,春節檔就成為全年最受歡迎的“黃金檔期”。今年的春節檔更是大片雲集,“巨星”薈萃,成為史上上映電影數量最多的春節檔,觀賞性較高,氣氛十分熱烈。根據藝恩網監測,今年春節檔共上映16部影片,有黃渤、沈騰主演的《瘋狂外星人》,韓寒導演、沈騰主演的《飛馳人生》,劉慈欣小說改編、吳京參演的《流浪地球》等領銜,共有7部喜劇、3部科幻奇幻、3部動畫,3部劇情片,類型豐富,口碑也較往年有所提升。國產電影高質量、多類型的供給升級,大大激發了居民春節觀影的熱情。
從大城市熱到小城鎮
黃金場次一票難求
不只是在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看電影這一新“年俗”也在二三線城市和小鎮青年當中興起。
春節假期,外出工作的年輕人將新的消費習慣帶到家鄉,也為當地影院帶來了觀影熱潮。6日(初二),佛山市民馬女士一家來到鎮上新開的電影院觀看周星馳導演的《新喜劇之王》。馬女士告訴記者,根據當地風俗,年初二是她帶著丈夫兒子“回娘家”的日子,今年她提議全家一起看電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以前過年街上商鋪都關門了,隻能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敘舊。現在可以看電影了,票也不貴,能消磨不少時間,是過年的好去處。不過,小鎮裡影院不多,得提前用手機搶票,黃金場次常常一票難求。”
根據全國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2月5日,2019年大年初一總票房便達到14.35億元,電影場次51.12萬場,觀影人次3177.55萬人次,票房一舉超過了去年大年初一的單日總票房,再次刷新大年初一單日票房紀錄。不斷刷新的春節檔高票房背后,是我國文化消費日益升溫的寫照。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6萬家企業調查,2018年我國居民文化服務消費快速攀升,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9257億元,比上年增長8.2%。經過電影業的多年深耕,電影作為新的春節文化消費新“年俗”已經得到廣泛認可,而其他文化消費新方式也在逐漸得到培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