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2期

《湖南新聞聯播》扶貧報道的敘事策略分析

李嘉音 朱愛敏
2019年02月15日09:31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2期

摘要:《湖南新聞聯播》在精准扶貧報道領域持續發力,推出《為了人民》《黑茶大業》《走進深貧村》等扶貧報道,取得了非同凡響的社會效果。本文用新聞敘事理論,從《湖南新聞聯播》扶貧報道的敘事情節、敘事細節、敘事場景三個方面分析其敘事策略,發現敘事策略在扶貧報道領域的運用可以體現個人的社會價值,起到勵志和示范的作用,同時遵循新聞報道客觀規律。

關鍵詞:《湖南新聞聯播》﹔扶貧報道﹔敘事策略

敘事學源於法文中的“敘述學”,通常用於對文學敘事的研究。但以忠誠反映事件真相為基礎的新聞與虛構的文學作品是不同的。真實是新聞的核心和靈魂。新聞敘事是希望“引進西方敘事學研究方法,把新聞報道作為敘事文本,從敘事學角度研究新聞報道的內部機制和運作規律,試圖從理論上探討新聞報道如何借用文學敘事的手法來達到傳播的客觀公正和生動感性,從而使新聞兼具真實與美感”①。因此,新聞敘事是在遵循新聞真實原則的前提下,借用文學敘事的手法,使得新聞更加生動,增強可讀性。

新聞敘事策略是為了完成敘事行為,達致敘事效果而使用的話語建構策略。新聞敘事策略包括話題敘事和風格敘事這兩種新聞敘事形態。其中,風格敘事從微觀層面上看,是要通過加大文學性來增強新聞的滲透力,是為了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達到生動感性的目的②。當然,這些主要是指報紙文本的敘事風格。電視新聞的敘事形式與之存在差別,除了純文字的文本之外,還有聲音和畫面,因此,電視新聞的敘事策略,要顧及解說詞、聲音、畫面等方面。

《湖南新聞聯播》的扶貧報道充分發揮了電視新聞的敘事功能,講好故事是湖南衛視新聞敘事的顯著特征。在電視上講一個好的故事,離不開情節、細節、場景這幾個方面。因此,本文從上述三個方面,對《湖南新聞聯播》的敘事策略展開分析。

一、注重情節發展

在文學中,根據巴特的敘事理論,首先要有一個謎題(enigma),引導我們提出關於敘事進展的問題:誰輸誰贏?角色會對消息做出何種反應?關系如何發展?這個謎題使我們興致高昂,我們希望看到謎題是如何解決的。其次,有一個延遲/擱置謎團解開的方案。第三,找到一個解開謎題的方案,這樣做就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給予我們愉悅感。③

在《湖南新聞聯播》的《為了人民》系列扶貧報道中,有一集是《新化石龍村:扶貧娘子軍》。在這一集中,7名當選的村干部都是婦女,年輕、肯干事、會干事為這支娘子軍贏得不少選票。“娘子軍”一上任,就組織重新評定低保資格,發現有44人不符合低保標准。即將被清理出低保名單的村民當然反對這樣的評定結果。此時,以劉桂花為首的娘子軍怎麼辦? 解說詞說道:“劉桂花強烈感覺到‘扶貧要先扶志’,她通過給兩個主動退出低保名單的村民送‘有志青年’的錦旗,進行表彰,以帶動其他村民擺正思想。至此,等、靠、要的懶漢思想解決。這一問題告一段落。”

同樣,在《彭小平:上校當“新兵”》這一集裡,可以看到相似的情節模式:彭小平所駐的貧困村叫“那鐵村”,村左邊就是河,按理說那鐵村應該是“缺錢不缺水”,然而實際上,受喀斯特地貌影響,這裡的地表水下滲嚴重,缺錢更缺水。如何解決?彭小平找專家勘探地貌,決定打井建立蓄水池。然而兩個月過去了,水池仍沒有建成。原來,村民王萬某以為建蓄水池用的是自己家的地,立馬找來施工隊開挖,后來才發現這是另一村民王國某的地,王國某叫停了施工,才導致蓄水池沒有建成。怎麼辦?扶貧隊長彭小平分兩步走:第一,曉之以理——挖水池是為了全村人民的利益﹔第二,按國家標准一分不少對王國某予以補償。協議達成后,水管裡的水噴涌而出,問題解決。

《湖南新聞聯播》扶貧報道展現了一個動態的過程:貧困境遇→政黨的派遣者→具體脫貧路徑策略的出現→成功脫貧,吸引著我們關注貧困群體從貧困到脫貧這一過程,並對基層工作者依靠吃苦精神和聰明才智,幫助貧困群裡解決問題充滿期待。

二、挖掘敘事細節

在敘述情節時,對於細節的處理非常關鍵。細節能夠形象地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文學創作中,細節的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至關重要﹔在新聞報道中,細節具有同樣的表現力。細節在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時,可以見其形,聽其聲,傳其神。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通常在他們的一些細微動作和表情中得以充分展現。

比如《湖南新聞聯播》的《為了人民》系列扶貧報道中有一集是《陳勇:引得活水來》,在這一集當中,駐三裡村的扶貧隊長陳勇為了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打出一連串的“組合拳”,村民說“等於給我們這裡搞了個印鈔機”。但是,這樣的好事剛開工沒幾天,就有人犯了懶。陳勇找到了這個犯懶者戴痴仁的家,隻見他家徒四壁,十分破敗,隻睡覺不干活。原因就在於“被救濟慣了,現在還是光棍”。陳勇問他:“想娶老婆嗎?”他說:“想。”陳勇便抓住他的心理勸導他:“我們管天管地,娶老婆管不了,你不做事,老婆娶不到的。”此時,節目抓住戴痴仁的眼睛拍特寫鏡頭,隻見戴痴仁眼睛左右轉動,若有所思。陳勇趁熱打鐵說道:“隻要肯干,每年最少賺2萬。”戴痴仁眼睛發亮,把這話聽到心裡去了。在后來的分包到戶會上,戴痴仁張口就要35畝地,為的就是娶老婆,蓋房子。

這裡的特寫鏡頭運用得恰到好處,懶漢思想的出現是因為缺乏內在致富動力,長期依靠政府救濟,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陳勇抓住了戴痴仁的欲求,明確表示“隻要肯干活,每年至少賺兩萬,不僅能娶老婆,而且能蓋房子”。這正中戴痴仁的靶心,電視通過特寫鏡頭很好地把它展示了出來,印証了“扶貧先扶志”這一工作環節。

三、構筑敘事場景

場景描寫是新聞報道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記者在對事件的敘述中,常常借用攝影技巧,將一個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畫面剪接、串聯、組合起來,這種手法不僅有助於視覺場景的建立,而且通過意識流的方法生動地展現了報道對象,避免了傳統新聞報道中常用的依據時間、空間或事件發生過程的先后來安排結構的呆板④。

如《湖南新聞聯播》的《黑茶大業》中的《絲綢之路上的傳說》,湖南安化自古出好茶,銷往世界各地。安化黑茶最主要的外運路線是走水路,經資水、洞庭、長江,在漢口上岸,到陝西涇陽后壓制成磚茶,再銷往大西北。部分進入俄羅斯和中亞、西亞,這條洲際古茶道全長大約1.3萬公裡。

如何構筑一個貼切的敘事場景描述這條運輸路線,是對敘事策略能力的一個考驗。此時,該片借助了蒙太奇的手法,創造出了獨特的影視時間和空間。畫面中,馬馱著成包的茶葉出發,沿著崎嶇的石板路走到碼頭,出了安化縣。在展現茶葉一路向西行進,走過漫長道路時,片中出現了一張泛黃的地圖,茶葉每走過一個地方,就會在地圖上標注出來。茶葉越走越遠,標注的地點也越來越多,路線崎嶇綿長,已不足以看到全貌。鏡頭隨之越拉越遠,帶著泛黃灰暗的格調,向人們展示出安化黑茶的路線全貌。將具體和抽象的場景相結合,通過色彩的渲染,描繪出了古代安化黑茶走過的漫漫路程,也讓觀眾感受到了黑茶悠久的歷史。在這裡,《湖南新聞聯播》將安化黑茶拍出了新聞大片的效果,將新聞的真實性和電視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四、結語

《湖南新聞聯播》採用種種的敘事策略,歸根到底是為了發揮扶貧報道的示范、鼓舞、激勵、號召的作用,幫助人們樹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同時行動起來,為廣大貧困群體的順利脫貧盡一份力。在這裡,駐村隊長帶著國家的使命,深入一線,在最窮苦的地方發光發熱﹔貧困群體重新樹立志向,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勤勞雙手摘掉貧困帽,走出了一條新的人生道路。因此,無論是幫扶貧困群體的駐村隊長,還是貧困者,都在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湖南新聞聯播》的扶貧報道運用一系列的敘事策略,遵循新聞真實性的傳播規律,與電視視聽特點有機結合,振奮人心,鼓舞斗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對於其敘事策略的分析有助於把握扶貧報道的傳播規律,使媒體更好地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同時,本文用敘事理論分析扶貧報道的實踐,是敘事理論在扶貧報道領域的運用,也為扶貧報道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理論視角。

注釋:

①④陳虹.試論新聞報道的敘事策略[J].新聞記者,2005(5):24-27.

②[美]維多利亞·奧唐奈.電視批評(第三版)[M].嵇美雲 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77-78.

③李德剛.電視新聞調查性報道的敘事策略[J].聲屏世界,2004(7):8-10.

基金項目:2018年新疆財經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新疆主流媒體扶貧報道創新研究”(編號:XJUFE2018K035)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