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8年11月上

發現新聞價值須錘煉政治眼光

宋亮亮
2019年02月15日15:30 |
小字號

來源:《青年記者》2018年11月上

“有些小事看起來很不起眼,你怎麼能從中發現好新聞呢?”有不少同仁問過筆者這個問題。發現好新聞,關鍵要靠好眼力。記者增強眼力的辦法有很多,其中一個非常重要卻易被忽視的途徑,就是通過樹立政治意識、強化政治學習、用活政治知識來錘煉政治眼光,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進而提升發現新聞、判斷新聞、洞察新聞的能力。

從三篇獲獎報道說起

很多時候,好新聞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一些看似普通的身邊人、身邊事。近年來筆者採寫的《600家店鋪為拾荒阿婆攢紙箱》《公務車停滿政府大院“過年”》《海口有個“家訓村”》等獲獎作品,都是以小見大的案例。

1.舊紙箱裡發現“友善互助”。2015年12月26日,筆者在海口DC商業城三樓看到一位撿垃圾的老阿婆,手裡拎著一隻大袋子,在過道裡走來走去,很多商鋪都把自己店裡的紙箱子遞給她。剛開始,筆者只是很同情這位老阿婆,採訪了10余家商鋪后得知,她在商業城裡撿垃圾已經好幾年了,但她不願意接受別人施舍的錢財,隻肯要廢舊物品。商戶們很受感動,大家一商量,決定以后有賣貨剩下的紙箱就替阿婆攢著,等她來了,就送給她去賣錢。筆者覺得這件事情雖小,卻很有社會價值,它反映了人們的友善互助,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生動體現,於是繼續深入採訪,最終挖掘出600家店鋪長年堅持為阿婆獻愛心的感人故事。這篇題為《600家店鋪為拾荒阿婆攢紙箱》的消息於2016年榮獲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海南新聞獎一等獎,2017年1月作為“短、實、新”作品的范文,被中央宣傳部等主辦的期刊《三項學習教育通訊》全文轉載。

2.停車場內發現“作風轉變”。2013年2月14日大年初五,有讀者反映,還不到上班時間,海口市秀英區政府大院裡卻停滿了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筆者隨后趕到現場發現,公務車密密麻麻停滿了院子。值班保安說,以前每到節假日,院子都是空空的,像這樣的情況他還是頭一次碰見。筆者聯想到,當時中央八項規定出台不久,全黨上下對標落實,開啟了激濁揚清的作風之變,很可能是在此背景下,秀英區實行了節假日集中封存公務車的做法。經過多方採訪核實,預想情況得到印証。原來,當年初,海口市根據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印發了《關於2013年元旦春節期間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廉潔自律的通知》,“嚴禁公車私用及領導干部擅自駕駛公車”是其中一條。秀英區委、區政府正是落實上述規定,要求該區黨政機關公務車節日期間集中停放在政府大院,不得私用。一篇題為《公務車停滿政府大院“過年”》的消息新鮮出爐,榮獲海南新聞獎一等獎。

3.小鐵牌上發現“文化自信”。2017年9月12日,筆者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美富村採訪時,發現村道兩側民宅的門柱上都有一塊小鐵牌,上面寫著宅院主人的家訓。沿途走訪幾戶村民得知,很多村民家裡都有代代流傳的家訓,大家把家訓釘在大門口,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教育后代。筆者覺得此事很新鮮,便接著深入採訪挖掘,得知該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朴,非常注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從當年5月開始,村裡集中挖掘、整合家訓文化,除了讓每戶村民公布家訓,還專門拿出500平方米土地建設家訓展覽館,致力於打造成一個家訓主題示范村。了解上述情況后,筆者感覺這是一個“好料”,因為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這件事從本質上反映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基層的保護和傳承,是人民群眾自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一個縮影。據此,筆者採寫了消息《海口有個“家訓村”》,榮獲海南新聞獎一等獎。

好眼力需要政治眼光

從小事件中發現大背景、大主題,政治眼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找准新聞的角度。角度決定方向,經驗不足的年輕記者面對一些新聞事件經常感覺一頭霧水,判斷不出新聞價值,找不到報道的角度。比如《公務車停滿政府大院“過年”》報道,如果不清楚中央八項規定出台的背景、內容和意義,即使到現場看到政府大院內停滿了公務車,也判斷不出這件事是不是新聞、新聞點在哪裡,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採訪,更挖掘不出事件背后的新聞價值,甚至有可能覺得此事沒什麼意義而放棄採訪。而筆者能夠發現公務車在節假日集體封存是個“異常”情況,並由此想到中央八項規定,是因為從2012年底該文件出台開始就堅持認真學習、緊盯動態進展,熟練掌握了相關內容及其社會影響,並做到了舉一反三看問題。

2.挖出新聞的深度。有不少同仁反映,走基層發現的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看不到有價值的線索,寫出來的報道比較瑣碎、零散、膚淺,缺乏思想和深度。上述問題的出現,不排除一些題材本身就缺乏新聞性,但也有很多情況是因為自己“不識貨”。就像《600家店鋪為拾荒阿婆攢紙箱》報道,筆者在採寫之前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爛熟於心,一看到好人好事就想到了“友善”這一價值觀,便順著“阿婆撿垃圾→店鋪送給阿婆舊紙箱→阿婆謝絕施舍自食其力→整座商城的店鋪自發為阿婆攢紙箱”的脈絡抽絲剝繭、層層推進,“凡人善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根主線貫穿始終,最終挖掘出新聞背后的新聞。反之,如果不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豐富內涵,便會覺得這是小事一樁、見怪不怪,新聞價值也就被忽視了。

3.提升新聞的高度。一篇報道的站位和格局,決定了它的檔次和價值。如果不了解時事政治而去採寫海口“家訓村”報道,會局限在“事情很新鮮”“村民有創意”等層面。筆者將新聞價值提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高度,得益於在此之前就多次學習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該文件的出台旨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其中明確要求“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文化”,海口“家訓村”的打造恰恰反映了上述主題。

4.增強新聞的准確度。新聞報道的底線,是確保導向正確、事實准確、不出差錯。在實踐中,對稿件的事實性差錯和技術性差錯,隻要採編環節增強責任心,加強審核校對把關,就比較容易發現和避免﹔而一些涉及政治原則、政治導向、方針政策等內容的政治性差錯,單純地進行文字校對很難發現。比如,將“台港澳長途電話”誤稱“國際長途電話”,稿件中出現“市人大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忙裡偷閑觀看十九大開幕會”等表述。要防范和揪出政治差錯,需要新聞記者有一雙講政治的眼睛。

政治眼光的錘煉方法

新聞記者要錘煉政治眼光,須著力從樹立政治意識、強化政治學習、用活政治知識三個方面下功夫。

1.深刻認識講政治的重要性。有的記者認為政治離自己很遠,隻要會採訪寫稿就可以了,不需要去關心政治。有的記者把講政治和做新聞對立起來,覺得講政治是一種束縛和限制,影響和妨礙做新聞。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並用“五個事關”闡釋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用48個字廓清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上述要求的核心與要義,概而言之就是講政治。中國新聞獎評選總標准的第一條就是有關講政治的要求。可見,講政治不僅和做新聞不相矛盾,還是新聞採編工作第一位的要求,是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必要前提。新聞工作者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講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樹立起強烈的政治意識,為錘煉政治眼光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加大政治學習培訓的比重。新聞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理論性、專業性,記者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政治學習。筆者在工作中一直注重政治、業務兩手抓,近年來採取了多種措施,不斷強化自身及團隊的政治學習。比如,及時把中央主流媒體刊發的重要時政報道和重要文件轉發到部門微信工作群供大家學習,針對記者稿件中容易出現的政治問題召開學習會進行分析研討,把黨的十九大報告、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報道等重要資料裝訂成若干個口袋書,分發給部門員工隨身攜帶翻看,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筆者在近期的一次專題調研中發現,新聞界存在重業務學習、輕政治學習的現象,建議媒體同仁在強化業務培訓的同時,加大政治學習培訓的比重。可以結合媒體工作的性質和特點,通過多種載體和形式,及時學習有關黨中央政策主張和重大決策部署的新聞報道,認真研讀黨的十九大報告等重要文獻,熟練掌握常用的政治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

3.強化政治知識的實踐運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政治意識、政治知識要轉化為政治眼光、政治能力,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既要“上接天線”又要“下接地氣”。“上接天線”是指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與決策部署,“下接地氣”是指深入基層調研、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兩者是密不可分、有機統一的,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具體體現。然而,實踐中將兩者割裂的現象比較常見:有些記者忙於跑會議、看材料,很少走基層,隻了解宏觀層面的政策,不了解一線的具體情況,採寫的報道內容單薄、空洞、乏味﹔有些記者基層倒是沒少去,但不關注、不了解時事政策和時代背景,採寫的報道缺乏高度和思想,沒有靈魂。為此,新聞記者應繼續轉變工作作風,一方面要堅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政治知識,做到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深入“走轉改”、踐行“三貼近”,鍛造出有思想、有溫度、接地氣的精品佳作,不斷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作者為海口日報政文部負責人、主任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