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路徑探索
張慶潔
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距離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提出的“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思維”恰好過去了四年。四年間,從中央到地方,媒體融合均呈現出一種轟轟烈烈、不可阻擋之勢,特別是2018年以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是進入提速階段。那麼,如何才能建設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打通宣傳思想工作中至關重要的“最后一公裡”,就成為擺在廣大基層媒體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狀
媒體融合,既是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戰略,也是媒體自身發展需求。從國家層面來看,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已經日益成為思想輿論的主戰場,如果不加速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把主流媒體的影響力積極向網絡空間延展、鞏固和壯大主流輿論陣地,就有可能危及意識形態安全和執政安全﹔從媒體自身發展需求來看,新興媒體對廣大受眾的快速吸引和巨大影響力,已經嚴重威脅到傳統媒體的生存發展,而縣一級媒體由於大多體量小、影響力弱,受到的沖擊也更為明顯。有媒體人認為:“縣級媒體融合是未來的重大機遇,如果主流媒體沒有抓住這次機遇,就再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全國各縣媒體在融合的道路上,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嘗試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也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特點。
在北京,隨著2018年7月21日海澱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挂牌,全市16個區融媒體中心均已宣告成立,建設速度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北京市希望通過“下定一個決心、創造一個條件、建好一支隊伍、聚合一個平台、探索一個機制、再造一個流程”,切實加快區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從簡單相“加”到真正相“融”,最終實現優勢互補,從而達到聚合共振效果。
各區採取的措施大致相同,將所轄的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兩微一端以及第三方平台賬號等媒體資源,參照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的模式,實現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效果。同時,普遍借助“外腦”,與中央、市屬媒體和互聯網公司強強聯合,或與區域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廣泛合作關系。
以海澱區融媒體中心為例。一是建立雲端指揮調度平台,將原報紙、電視、新媒體三套策採編發流程整合為一套,通過區情綜合研判、新聞線索匯總、選題上報審核、記者編輯調度、媒體協同跟進、稿件分級審核、確定播發平台等流程,將各媒原本分散的重大選題策劃、採編指揮調度統一整合起來。二是充分發揮區域互聯網科技資源優勢,成立“百度融媒體工作室”等9家融媒體工作室,同時聯合駐區重點互聯網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成立中關村媒體融合發展聯盟,整合區域資源,深化宣傳協同,引導網絡流量,拓寬傳播渠道,將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媒體傳播優勢。
在全國其他省市,江西省按照省、市、縣三級部署,以江西日報社為龍頭,依托“贛鄱雲”平台,在全省建設了24個縣(市、區)級“中央廚房”。通過不同級別層層授權,使加入“贛鄱雲”平台的江西省各地融媒體中心,在“一張網”內實現數據共享、技術共享、用戶共享。
在四川,以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為龍頭,推出了打破區域、行業界限,覆蓋全省各縣(市、區)的融媒體“中央廚房”——“四川雲”。在互聯互通的同時,“四川雲”還積極整合市政服務、交通出行、醫療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資源,以搭建“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奔波”的全省“政務通”平台。
有數據統計,目前全國縣級媒體融合的普及率比較高,從擁有平台的數量看,擁有四種類型的達21%,擁有三種類型的達39%,擁有兩種類型的達25%,擁有一種類型的是9%。從平台類型上看,最高的是微信公眾平台,達到87.54%,而客戶端建設則差強人意,僅有30.96%。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面臨的問題
首先是“合”易“融”難。縣級融媒體中心或是由過去的幾家傳統媒體合並而成,或是在原有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建設新興媒體。其中,較為復雜的是由幾家獨立的傳統媒體合並而來的融媒體中心,每家都原有一套班子和人馬,還有互不相通的工作流程,需要對機構設置、崗位分工、績效考核、人員隸屬等問題進行重新梳理,統籌協調。如果處置不當,極有可能僅僅是形式上融合,仍舊是不同媒體機構各自為政、互不相干,必然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陣痛和磨合期,才能走出混亂、實現真正融合。其次,即使是由一家媒體發展壯大起來的融媒體中心,也有可能是傳統採編部門與新媒體部各是兩條平行線,你忙你的,我干我的,仍然是“你是你,我是我”,互不相融。
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危機意識不足。新興媒體有自身發展特點和獨特話語體系,在技術手段和傳播時效的要求上,也和傳統媒體有很大區別。融媒體建設,最主要的就是要融思想、融方法、融手段。但對傳統媒體的同志,特別是管理團隊來說,還有些人仍然四平八穩,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以為然,認為傳統媒體才是端得上桌面的正餐,報紙就是報紙,電視還是電視,正統地位一時難以被撼動,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與己關系不大,甚至即使要改,也沒有那麼迫切。如此因循守舊、瞻前顧后下去,恐怕隻會錯過互聯網飛速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的良機,失去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最佳時間窗口。
創新思想、手段和方法欠缺。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就是要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關注的核心仍然是內容生產,以優質的傳播內容吸引受眾,手段和方法都是為內容服務的。目前,雖然縣級融媒體中心基本上都建立了新聞網站,並且開設了微信公眾平台、微博,甚至開設了時下很火爆的抖音號,有條件的還開發了客戶端,貌似在傳統播發平台之外大大拓展了互聯網傳播渠道,但不少地方還只是停留在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真正優質產品少,內容上還缺乏吸引力,缺少互聯網元素和新媒體特征,報道方式、表現手法和技術手段相對陳舊,缺乏腦洞大開的創新。
關於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幾點建議
切實做到變“合”為“融”。“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可以說,目前大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都還處在“合”的階段,要想盡邁向相“融”階段,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必須根據融媒體的運營特點,徹底打亂原有的機構設置、人員隸屬,再造一個全新的流程。
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人員構成,通常來自於區域內原有的報紙、電視和網站,他們原本分屬不同媒體以及下設部門。合並之后,如果仍然基本按原有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隸屬來分配,只是做一個粗線條的調整,那麼多年之后,恐怕仍舊是“你是你、我是我”。
媒體融合的前提,關鍵是對人的有序整合。人員隸屬關系,必須按照融媒體中心再造的生產流程,全部打亂,根據個人和崗位的適配度進行一個重新組合。例如,融媒體中心可設立一個大的採訪部,其中的記者,可以有來自於報紙的,也有網站的,更可以是原廣電的。融合之后,他們就都是融媒體中心採訪部的全媒體記者,只是根據最終的播發平台,來決定是採用文字、圖片還是視頻的形式進行報道。
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必須首先解決好人的融合問題,共同樹立起全局“一盤棋”的觀念,才能最終做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媒體融合,管理團隊必須帶頭換思想。要想抓好融合,必須抓住管理團隊,以確保融合發展的步伐向著正確方向進。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必須要有一個擁有創新思想的管理團隊。
大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在融合之初,首先做的就是一個簡單“合並”,這就意味著要對原有管理團隊人員的消化、轉型,也必然會帶來思想動蕩、人心不穩。而這些原傳統媒體的管理人員,在各自採編隊伍中往往有不小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這就要求上級管理部門能夠拿出有效措施,鼓勵富余的管理人員積極轉型﹔同時管理人員自身,要能夠拋開級別、待遇的顧慮,以全新的理念和姿態投入到融媒體建設中去,以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此外,面對飛速發展的新媒體技術和手段,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管理團隊,必須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通過融合發展特別是網絡新媒體中獲得新動能,才能形成滿足新需求、贏得新市場的能力,才能打破固有思維的束縛、創新思路,帶領大家在重重包圍中找出一條新路。有調研發現,凡是日子過得好、成功突圍的縣級媒體,背后往往有一個敢想、敢干、強有力的管理團隊,通過有效的融媒體傳播,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高度認可,也從宣傳成效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用互聯網思維辦好融媒體。媒體融合的核心是互聯網思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思維,盡可能融合一切新興媒體手段,為我所用。
一要樹立用戶至上意識,用戶興趣在哪裡,輿論陣地就在哪裡,融媒體產品就跟進到哪裡。通過全媒體運作、全終端覆蓋,使各種報道資源充分共享、新聞要素深度融合、不同媒介聯合作戰,從而實現傳播次日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要泛媒體化經營,做實做好“新聞+政務+服務”這篇大文章,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認真做好新聞與政務及服務的結合。
可以通過做好新聞,來更好地聚合政務、服務資源。一個好的新聞報道,必定是內容為王,因形式和手法新穎而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從而拉近與本地群眾的距離,便於政務和服務的開展﹔再通過做好政務和服務,提升媒體服務能力,更多地贏得當地群眾的信任,產生更大的媒體公信力,進一步拓展市場資源,最終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反過來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
新媒體時代為縣級基層媒體帶來了巨大挑戰,更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縣級融媒體中心隻有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通過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個包括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矩陣的全媒體傳播平台,以更加優質、豐富的融媒體產品,去吸引口味多變的受眾群體,才能最終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守住乃至拓展媒體傳播的“最后一公裡”這個關鍵性的輿論陣地。
作者系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