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鄉愁、認同與傳統文化的再扎根——兼評《記住鄉愁》國際版

2019年02月22日16:24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華人華僑群體,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主力人群。由於文化根源性帶來的心理依存和群體凝聚,早期海外華人在世界各地建設唐人街,借助文化符號構建了異域他鄉中的微型文化園景。雖不免壓縮、改造和失真,但終不失獨特的中華文化特質。唐君毅論中華文化在海外是“花果飄零,靈根自植”,正點出了這種處境。

進入21世紀之后,海外華僑群體的狀況發生了眾多結構性變化。首先,以世代而論,生於中國而移民海外的第一代僑民漸漸故去,生於斯長於斯的二代甚至三代、四代移民越來越多,血統混雜的現象已趨普遍。其次,以時代而論,清末民初的移民潮已步入歷史,建國前后的移民潮也過去了大半個世紀,而改革開放之后的移民活動仍在持續。再次,以地域和路線而論,傳統的起始於閩、粵、浙,以東南亞為中轉站前往歐美的路線已經不再是主流,無論是來源省份、目的地國家還是遷移路線,都更加多樣。總之,現在的海外華人華僑群體更為多元化了。

《記住鄉愁》(國際版)這部紀錄片就集中處理了第一種華僑群體的結構性變化。主持人吳宇衛本身就是一個代表性符號,他的父親是馬來西亞華人移民,母親是塞浦路斯的希臘裔,本人在英國出生長大。這種身份混雜是當前全球化的表征。那麼,他會面臨什麼樣的文化復雜性甚至是認同困境?2018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摘金奇緣》(Crazy Rich Asians),講述了一位美國華裔女性的故事。主人公在美國長大,已經徹徹底底美國化了,到了亞洲來,反而經歷了一系列的文化沖擊。血統未混,但文化已經徹底西化了。對於當代本地出生的海外華裔來說,中華文化並不必然是認同保証。

然而,中華文化元素可能仍植根於血脈之中,它需要借助媒介的力量來激活。正如吳宇衛所說,他的父親會在生日時為他做一碗長壽面,還會一起共度春節。《記住鄉愁》(國際版)以主持人的游歷、觀察、體驗,將這些飄零的文化符號重新帶回豐富的原生情境。早期海外華人多半出自閩、粵、浙,紀錄片就以唐人街文化中留存的文化為線索,以鄉村的文化生態復原為舞台,一一體驗制面、劃龍舟、舞獅、養蠶、碾藥……把華僑們所熟悉的傳統文化符號進行溯源、闡釋、再現、體驗,使濃縮的、帶有根源性的文化符號與華僑群體自身的處境重建聯系,為之一紓“鄉愁”

這種鄉愁背后是認同的重新扎根。對於海外僑民的新人群來說,探索與樹立自己的文化認同是必然經歷的成長過程,而對於中華文化來說,借助華人華僑的海外傳播可以生長出更豐富多彩的文化花果。這部紀錄片的價值,也就由此體現出來了。(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張磊)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