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9期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國特色新聞學構建

胡 鈺
2019年02月27日09:16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國特色新聞學構建

  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新聞活動的基本規律,是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引下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主要目標是基於中國道路形成中國學派,以對中國新聞實踐的學理性研究提出具有解釋力與引領性的新聞理論。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要堅持全球視野下的問題意識,為營造積極清朗的新聞輿論生態、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解決世界性新聞傳播問題提供中國特色的新聞理論。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中國特色新聞學 新聞實踐與新聞學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新聞學研究,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抓住這一機遇,關鍵在於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神實質,著力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新聞學。這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推動新聞輿論工作在理念、方法等方面的全面創新,建設積極清朗的新聞輿論生態,對內凝聚人心持續奮斗,對外展現良好國家形象廣交朋友﹔這也是新聞學學科自身發展的必然,新聞學是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活躍的新聞實踐對新聞理論發展提出強烈需求,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新聞學學科體系是新聞學界、業界的共同使命。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品質與中國特色新聞學構建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在新聞活動領域的體現,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曾經指出馬克思的兩大理論發現:一是唯物史觀,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另一個是剩余價值,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①這兩大發現,使得馬克思不僅是革命家,也成為科學家。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認識新聞活動,要從理論層面來把握當代新聞活動的最新變化,構建具有說服力、解釋力的新聞學理論體系。

  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新聞活動的基本規律,是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佔據道義制高點,是為了打碎全世界無產者身上的鎖鏈,擺脫資本對勞動的剝削,解放全人類,因此,中國特色新聞學的研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要為了絕大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開展研究。這種研究導向的差別是有鮮明差異的,前者要求研究基於新聞更好地服務人民、引導人民來探尋新問題、發現新規律,后者則會替少數權力者控制輿論、獲取少數人利益來尋找工具和手段。事實上,西方新聞學、傳播學服務冷戰體系中的資本主義國家利益、服務政治大選中的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導向就非常鮮明,這成為資本控制社會的有效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當代國際傳播體系的不平衡,成為少數強勢國家控制國際傳播秩序的依據和力量。

  馬克思主義佔據真理制高點,給新聞學研究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觀、方法論。因此,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的方法的先進性,將新聞活動作為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能動的、辯証的認識過程,認清新聞生產是基於事實的意義生產過程,掌握“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價值是新聞的靈魂”的基本規律。隻有從理論根基上避免唯心主義、客觀主義的認識論,才能超越專業主義、商業主義、技術主義的新聞觀。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它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統一中作出了表率,在返本開新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以中國事業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馬克思主義新思想新觀點,其中包含大量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新聞活動的理論成果,成為在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要遵循的方向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實踐特質與中國特色新聞學構建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是書本上的新聞理論,從其出現開始,就成為無產階級新聞實踐的重要指南,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1849年,由馬克思擔任主要負責人的《新萊茵報》在創辦即將一周年的時候停刊,在最后一期報紙上,報社宣示道,“《新萊茵報》的編輯們在向你們告別的時候,對你們給予他們的同情表示感謝。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的最后一句話都始終將是:工人階級的解放!”恩格斯在三十多年后評價說,“沒有一家德國報紙——無論在以前或以后——像《新萊茵報》這樣有威力和影響,這樣善於鼓舞無產階級群眾。而這一點首先歸功於馬克思。”②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中國的“威力和影響”,也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不同時代的新聞工作中的堅持。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中國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什麼時候很好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什麼時候新聞輿論工作就會取得廣泛的成績,反之則會出現“客裡空”現象,則會出現“新聞工作是代表黨還是代表人民”的質疑。在中國,新聞輿論工作的力量來自於“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新聞輿論工作要成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也要成為人民發展的引導者,要在“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中推進新聞輿論工作。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開展新聞輿論工作,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結合新實踐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觀點,后者為中國特色新聞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中國特色的新聞理論要對中國新聞輿論工作的現實復雜性與理論規律性進行揭示,特別是對處在全球傳播格局弱勢與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條件下的當代中國新聞輿論實踐進行研究,源於實踐,指導實踐,保持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的緊密互動。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引下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主要目標是基於中國道路形成中國學派,以對中國新聞實踐的學理性研究提出具有解釋力與引領性的新聞理論。西方新聞實踐和理論中強調新聞游離於意識形態之外,新聞媒體獨立於政府管理,新聞自由具有絕對地位,但實際上西方新聞界具有很強的“政治正確”原則,受控於清晰的資本控制,在戰爭等關鍵時刻不惜以假新聞來堅決維護本國利益。中國的新聞實踐和理論強調新聞輿論工作是極端重要的意識形態工作,新聞媒體要圍繞國家發展大局開展工作,新聞自由是有明確邊界的。在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中,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方法,對中國新聞實踐中的這些特點,從歷史的維度、文化的維度、全球的維度給出理論性的闡釋,對西方新聞實踐與理論中的資本中心主義、媒介中心主義、西方中心主義的現象給予針對性的批判。

  在中國特色新聞學中,新聞價值的核心原則是積極性效果,而不是沖突性內容,新聞媒體要成為社會進步的參與者、推動者,而不是旁觀者、批判者。這種中國新聞工作的定位是完全不同於西方新聞工作的。對這種根本性的差異,在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時不應回避,而應清晰地表明與堅持,並在兩種道路、兩種制度、兩種文化的競爭中去比較、檢驗與改進。

  當代中國,社會存在的多樣性決定了社會意識的多樣性,全球化與互聯網使得新聞輿論工作面臨的挑戰性更大,能否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導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極端重要的戰略意義。而意識形態問題的復雜性對新聞理論研究的徹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馬克思所言,“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③因此,中國特色新聞學構建要在抓住人類新聞活動的根本上下功夫,要在中國新聞實踐上下功夫,而不是從理論上特別是西方理論上去找現成答案,要把中國新聞理論之根深深扎在中國新聞實踐之土壤中。用新中國新聞教育和研究的奠基者甘惜分先生的話說,就是“立足中國土,回到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創新氣質與中國特色新聞學構建

  馬克思主義是創新的理論,不是僵化的教條。英國學者、《馬克思傳》作者戴維·麥克萊倫認為,“馬克思著作的思想力量在於他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馬克思在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價值兩方面都是思想的巨人。”④事實上,社會科學理論的科學性是原則而不是教條,對馬克思主義的簡單化、程式化隻會帶來教條化、荒謬化。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來自於其批判性,對人類社會不公平現實的批判。在批判中建設,破除舊秩序,建立新社會。馬克思主義的這種批判性使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有先天的創新氣質,成為剖析媒體變革、國際傳播變革帶來的人類信息傳播活動新問題的有效工具,成為指導中國新聞實踐與理論創新的有效思想武器。

  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要堅持全球視野下的問題意識,為營造積極清朗的新聞輿論生態、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解決世界性新聞傳播問題提供中國特色的新聞理論。在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理論中,輿論生態由強勢媒體主導,好的輿論生態以一個聲音為主。而在新媒體時代,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成為當代新聞傳播活動的突出特征,社交媒體成為形成社會情緒和認識的重要力量,社交媒體輿論與傳統媒體輿論的疏離乃至沖突成為全球現象。為此,一方面,從技術視角看,要認識到當代傳播環境中多樣性輿論存在的必然性,探索新形勢下的積極輿論生態建構規律,有效開展輿論引導﹔另一方面,從全球視角看,要認識到講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國家形象的緊迫性,探索新媒體傳播規律和新型文化業態,積極開展創意傳播與跨文化傳播。

  習近平同志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⑤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⑥近些年來,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積極推動新聞輿論工作創新,走在全國新聞界的前列,不論是融合媒體發展還是創意內容制作,不論是國內輿論引導還是國際傳播能力提升,都體現了以先進思想、權威信息佔領新興媒體渠道、引領多樣輿論生態的中堅作用,成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積極踐行者,也為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提供了鮮活的實踐支撐。

  中國特色新聞學的構建要培養濃郁的創新氣質,動態地、准確地、系統地分析全球傳播格局和中國新聞實踐。特別是要善於創造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善於提出符合新的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觀點和理論,善於把思想的先進性與技術的先進性結合起來,如此,中國的新聞實踐與新聞學話語體系就能更加有效地傳遞中國的國家形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全社會乃至全世界凝聚起推動中國發展的磅礡力量。

  中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但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准、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⑦以更強的使命感形成合力加快改變這種局面,是新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任務,也是機遇。當代世界是極具文化多樣性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隻有構建自己的理論才能獲得存在的價值﹔當代中國是極具發展獨特性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裡構建自己的理論具有豐富的歷史積澱與實踐基礎。為此,新時代的中國新聞學界要以強烈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立足中國土,回到馬克思,開創新理論。

  (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會長)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189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頁。

  ④戴維·麥克萊倫:《馬克思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466∼467頁。

  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頁。

  ⑥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頁。

  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8頁。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