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短視頻大爆發 如何從最大變量成長為最大增量

冷 凇 張麗平
2019年03月04日06: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從最大變量成長為最大增量

  過去的2018年,是短視頻大爆發的一年,短視頻的使用時間、用戶范圍、應用領域等都實現了由短變長、由點及面的成長,原有的單一長視頻生態被悄然解構。短短的時間內,互聯網巨頭爭先恐后涌入短視頻領域,在摸索中短視頻行業漸趨規范,發展環境進一步淨化。未來,如何讓短視頻從傳媒領域的最大變量成長為最大增量,逐漸成為文化傳播的新擔當,已是當今融媒體時代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從產品到作品,構建藝術審美

  心理學研究曾証明,人類存在著“生動性偏見”,具有視覺顯著性的信息容易左右人們的判斷。相對而言,視頻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在智能手機、移動網絡的助推下,短視頻從“20分”到“15秒”僅用了幾年時間。在不用拼技術的5G時代,以藝術思維和創意開道的短視頻創作者將打敗拼流量的所有人。

  當下短視頻創作呈現產品多、作品少的狀態,融媒體時代加速了短視頻的擴張,同時也更加呼喚它的藝術化傳播。在影視藝術領域,短視頻雖然短平快,但依然不能跳出藝術美學的規范,同樣需要符合受眾的接受心理。對於“美”可以有千萬種理解,萬千種定義,但藝術之美是可以被感知的,正是這種可感知性,使得受眾在解碼藝術作品時獲得精神的喜悅與震動。當下,短視頻傳播更需要細節放大、插敘倒敘、高潮前置,創作者需要以優化用戶體驗為中心,展開對編排方式、內容選題和互動模式的專業化、精細化設計,才能真正制作出符合傳播規律和用戶接受習慣的優質作品。未來短視頻隻有完成從產品思維到作品思維的跨越,才能真正實現藝術化審美,重塑當今的傳媒發展格局。

  從消遣到欣賞,充盈人文內涵

  當前,短視頻消費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網絡原生的移動短視頻頭部機構開始興起﹔以互動、豎屏、10-30秒長度為特征的小視頻發展勢頭猛烈,算法和社交關系在短視頻分發中佔據重要地位。可見,短視頻正以主體多元化、內容碎片化、受眾年輕化、平台社交化為特點進行著高效傳播。瞬間窺探他人生活、短時獲得突發爆點,讓眾多短視頻平台成為吸睛高手,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消遣神器。然而,若無創新和內涵續航,這一切終將成為空中樓閣。

  不久前,短視頻作品《啥是佩奇》突然刷屏,引起了眾多分發和關注,短片由一段“尋找佩奇”的故事引發了關於親情與陪伴的全民思考。優質短視頻作品的出現讓所有以流量為上的內容集體“翻車”,以消遣娛樂為目的的瞬時快感終究不敵有內涵有深度的藝術欣賞。讓短視頻及時轉向,邁向欣賞高度,需要在內涵和選題上梳理四個維度:專業中的高“顏值+言值+研值”、言論中的反常態、行為中的不可思議及情感中的強共鳴。《啥是佩奇》用優質內容戳中了人們內心的軟肋,它的成功充分証明了在這個淺表性閱讀的時代,具有藝術美感、內容穿透力和人文內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眾發自心底的呼喚。

  從淺表到深度,釋放社會價值

  以短見長、以小博大是短視頻可以期許的未來,然而流量不是恆久的能量,讓短視頻以一公分的寬度挖掘一公裡的深度,除了賦能藝術魅力、人文內涵之外,還要激發短視頻作品釋放出更強大的社會價值。

  在流量競爭中短視頻內容生產已悄然從頭部向多元化延伸,新聞類、探索綜藝類及劇情類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在選題和內容創新上隱藏著短視頻從淺表到深度的發展機會。傳統短視頻更多是淺表性閱讀,帶來的問題是看過之后缺乏思考,卻可以將很復雜的內容淺顯化表達出來,省時高效地傳遞給觀眾。

  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及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內容,都可以通過短視頻來呈現。尋找短視頻的機會,需要講好治國理政、奮斗圓夢、合作共贏的中國故事﹔需要創造性轉化中國文化,提煉文化精髓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需要幫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從教育角度切入引領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升級鄉村戶外綜藝,傳揚鄉村文明新氣象。把生動鮮活的短視頻作為外包裝,內核是講好中國故事,這樣才能讓觀眾看過之后,感到有趣、有料、有情、有思考,是我們現在所呼喚的一種短視頻。

  1985年,盧米埃爾兄弟以《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等12部約一分鐘的短片開啟了世界電影之旅,讓電影成為三種時間藝術和三種空間藝術之外的“第七藝術”,帶著對技術的摸索和對藝術的嘗試,短視頻以這樣一種角色誕生。120多年后的今天,當人類科技再次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當影視藝術已然爐火純青,短視頻又將重構影視發展格局,釋放出影視藝術沉澱了一百多年的力量。

  (作者冷凇系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張麗平系中心創研基地特聘研究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