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武大單波:短視頻的創作與傳播有可能賦予城市“有意味的形式”

2019年03月08日23:59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武大單波:短視頻的創作與傳播有可能賦予城市“有意味的形式”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長江學者 單波

  3月1日,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浙江大學公共外交與戰略傳播研究中心、抖音,在浙江大學舉辦了“短視頻時代的城市文化傳播與城市美學”的主題研討會。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就短視頻時代背景下的城市形象構建及文化傳播價值進行了交流探討。

  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單波提出,抖音短視頻的走紅顯示了人們對交流和表達的需求,短視頻讓個體被世界看見,讓個體走出封閉的自我,創造與他者連接的可能,也創造了抵抗城市的冷漠、孤獨、陌生的可能。

  脫離蒙昧,走向文明,人類不斷在同他人和世界的交往中豐富自我、表達自我和發展自我。通過表達和創造,人在世界和關系中彰顯出個性。十八、十九世紀的自畫像,互聯網時代的手機自拍,到抖音短視頻的流行,無不展現出人們對交流的渴望,對個性化生存的向往。短視頻給人們的表達和交往帶來了新的有意味的形式,創造有利於自我表達、自我實現的城市文化空間。

  “短視頻促成不同個體間的交流和鏈接,成為城市日常交往的新時尚”。單波認為,抖音短視頻為不同個體交流互動提供了平台,涵蓋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樣性、多元化的交流互動,使得城市生活打破區隔化方式,成為城市日常交往的一種新時尚、新語態。

  從傳播的維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城市視作媒介。城市的作用一方面是匯聚,城市將不同的人、物、事情和關系匯集到特定空間,富有多樣性、可變性的城市為心靈的豐富和表達提供著養料。另一方面,城市又是平台,它保存著人類活動的“作品”,如建筑、交通工具、廣場、博物館、劇院、廟宇等,每一個人的心靈在這個平台被型塑。

  在享受現代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時,個體不得不面對大量陌生的關系和缺乏“溫度”的事物。短視頻技術、短視頻平台和相關文化的出現為解構“水泥森林”的城市意象帶來了新氣息。更為感性、迅捷和廣泛的交流為沖淡城市的冷淡帶來了機會,城市中的建筑、人物和符號極為便捷地融入短視頻,成為互動與溝通的話題、素材和媒介。

  有如白居易通過特定的場景表達“江南憶,最憶是杭州”,今天的人們人們進入各種有意味的城市場景,在短視頻上進行自我表達,建立一種愉悅新鮮的城市感知,建立屬於自己的可呼吸的交往空間。單波認為,城市文化是公眾的精神表現或者思想的表現形式,正如“文”通 “紋”,很多短視頻實際上成為城市文化的修飾符號與修辭手段,表現為城市文化的參與式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短視頻有可能將城市文化的內涵(文)賦予符號化、可視化的形式(紋),創造性地表達城市文化的價值訴求,沖破城市的冷漠與陌生,尋求基於文化趣味與文化價值的互動關系。

  單波認為,人與城市的傳播關系存在藝術和文化的共性理解。網絡短視頻的創作與傳播有可能賦予城市“有意味的形式”(美感),平衡人對效率的需求和人文需求,讓城市更便於往來交會、安頓身心。

(責編:馮粒、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