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吉林廣播電視台劉洋:報道雖辛苦 收獲很溫暖

張席貴
2019年03月13日13:1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劉洋:報道雖辛苦 收獲很溫暖

吉林廣播電視台記者劉洋(左)在現場播報。

兩會宣傳報道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每當完成一篇成熟的稿件,總是感覺有種沉甸甸的收獲,這種收獲很溫暖,讓自己的心靈很踏實。

今年是吉林廣播電視台全媒體資訊中心記者劉洋第三年上會,她是負責吉林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採訪工作的記者之一,每一天的安排,都是緊鑼密鼓。3月10日晚上10:15,《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與她溝通採訪事宜時,她正在寫稿,並表示要寫到后半夜才能完成任務,這是她在兩會上經常工作到的時間點。於是,我們把採訪定到了3月11日早晨7:50。

工作到凌晨是常事

3月2日,劉洋隨吉林代表團一行乘飛機來到北京。因為有過兩次參加全國兩會採訪的經歷,這裡的環境她非常熟悉。

劉洋進行了充分的准備,在會前和會中,陸續發回了一些報道。讓她感觸最深的是,履職第二年,一些新代表們的建議和議案已經十分成熟,關注的領域也越發廣泛,對我們國家的建設、社會的長治久安,有著更深入的思考和見解。

“作為一名記者,一定要認真記錄、傾聽代表們履職盡責的聲音,通過深入細致的採訪,把他們的聲音及時傳遞出來。”劉洋向記者介紹,兩會的採訪時間緊、任務重,基本上是白天跟著採訪,晚上回到賓館草草吃一口就開始整理素材,編寫稿件,工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兒。對她而言,這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同時也是對自己職業能力的全面檢驗。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採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細心進行反復核對,不允許有任何差錯。

劉洋說,每當完成一天的工作,帶著沉沉睡意睡去的時候,感覺心裡滿滿的都是收獲的喜悅。

發掘社會關注的素材

3月7日上午,吉林代表團在駐地召開全體會議,並向境內外媒體開放。為宣傳報道好這一重要會議,劉洋連續工作了40多個小時,會議結束后,她找了個角落瞇了兩個多小時,就又開始了新的工作。正是這種勤奮和努力,這種對職業的敬畏與堅守,讓她圓滿完成了這次吉林代表團全體會議的宣傳報道任務。

一篇篇帶著溫度的報道及時傳回吉林,傳到了千家萬戶。

提及這次吉林代表團全體會議採訪,劉洋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對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創始人張寶艷的專訪。張寶艷去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建議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起刑點從“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至“十年以上至死刑”。因為提出這條建議,張寶艷登上微博熱搜。

2007年,張寶艷與丈夫自費創辦“寶貝回家”尋子網,專門幫助被拐賣、被遺棄、走失、流浪乞討兒童回家。10年來,她與全國各地30多萬名志願者在各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幫助1900多個家庭重獲團圓。如今通過與公安、民政等部門的合作,“寶貝回家”尋親的效率越來越高,去年一年就找到了400多名被拐兒童。

劉洋向記者介紹,實際上這並非張寶艷首次在全國兩會上關注婦女兒童問題,早在去年兩會時,張寶艷就提出了“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取消訴訟時效”的建議。

“提出這個建議並非意味著我要提倡死刑,而是增加刑罰時長。”張寶艷表示,之所以會提出這一建議,與她的日常工作有關。張寶艷也經歷過兒子走失的心急如焚,因此特別關注被拐兒童。

“這樣的建議全社會關注,同時也是一個好的新聞素材,作為跑兩會的記者,能夠及時把這樣的新聞發掘制作出來,也是職責所在。”劉洋說,記者能夠從國家的層面、代表的層面、老百姓的層面來思考問題,就會寫出更好的新聞稿件。

採訪過程也是學習過程

第一年跑兩會,劉洋的女兒才兩歲半﹔今年跑兩會,她的女兒四歲半了。劉洋說,她的女兒在不斷地成長,她也在採訪中一天天成熟。

劉洋在兩會上基本沒有時間給家裡打電話,她的女兒在姥姥的照看下,姥姥每天定時將一些視頻和照片發到劉洋的微信裡。能夠抽出一點時間看上一眼,熟悉的眉眼、肉嘟嘟的小臉,哪怕相隔千裡,劉洋心裡也感到暖暖的。

“我這次參加兩會,採訪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劉洋向記者介紹,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記者也要與時俱進,在話語方式表達上要接地氣。在這樣一個全球精英媒體匯聚的平台,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新技術、新機制、新創意層出不窮,這也是讓她開眼界的地方。讓她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兩會期間,傳統媒體記者正迅速向全媒體、融媒體記者轉型發展。

“寫好每一篇稿件,報道好每一個人大代表,讓大家聽到來自吉林的聲音。”劉洋向記者介紹,兩會宣傳報道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每當完成一篇成熟的稿件,總是感覺有種沉甸甸的收獲,這種收獲很溫暖,讓自己的心靈很踏實。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