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0期

黨媒全媒體傳播格局的最大變量與增量

李良榮
2019年03月19日14:09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黨媒全媒體傳播格局的最大變量與增量

  未來十年,中間階層將成長為中國社會最中堅的力量,亦成為中國社會能否長治久安的重要影響因素。中間階層這個傳播力極強的群體,才是深入滲透進商業平台、網絡媒體的最大的渠道資源,才是佔領整個輿論主戰場的主流傳播網絡和權威影響力。抓住中間階層的心,就抓住了最高效、最有力的全媒體傳播網絡。

  人民日報是中國最大的黨媒融合創新平台。在中國的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人民日報的理念、思路、戰略,引領了整個中國傳媒業轉型創新的步伐。今年媒體融合發展論壇的主題是“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這很符合中央“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的要求。但如果把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僅僅理解為一種先進的傳播手段,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那就太狹窄了。無論是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還是新型主流媒體,都應具有中央所提出的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四力”是全國的綜合性指標,先進的傳播手段有助於提升傳播力,但像人民日報這樣的央媒更應看重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此,我們必須關注社會結構變化引發的網民結構變化,網民結構的變化帶來傳播格局的改變,帶來全新傳媒生態和業態。

  近幾年來,網民結構的最大變化是:中間階層取代“三低”(低學歷、低年齡、低收入)成為網絡主力軍﹔中間階層從網絡上“沉默的少數”變成“積極發聲的多數”,從后台走向前台,成為網絡主導性力量。

  我們來看看兩組數據:

  微信用戶:以中國目前最主流的社交網絡平台為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微信經濟社會影響力研究報告》和《2016年微信用戶數據報告》顯示,在職業群體方面,企業職員、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事業單位員工,這三類群體2016年總共佔微信用戶總體的76.5%。與此同時,學生(無收入群體)群體用戶減少,農民、待業人員、離退休人員等(低收入群體)群體的佔比降低,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等收入群體已成為微信用戶的主流。

  微博用戶:新浪微博數據中心發布的《2013年新浪媒體微博報告》《2015年度微博用戶發展報告》和《2016年度微博用戶發展報告》顯示,擁有大學以上高等學歷的用戶已成為微博的主力用戶,2013年佔70.8%,2015年佔76%,2016年增加到了77.8%。可見,微博的高等學歷用戶逐年增長,而中等學歷、初等學歷用戶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的報告還顯示,青年白領群體成為微博用戶的主力群體。

  中間階層的崛起將帶給黨媒全媒體格局傳播最大的變量和最大的增量,是黨媒重新崛起的重大機遇。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隨著中間階層的崛起,黨媒將更好地融合大眾傳媒和精英傳媒的角色

  中央反復強調要構建新型主流媒體,主流媒體必須面向社會主流群體。在當下中國,中間階層就是社會主流群體。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之一,是中國社會已經培育起一批日益壯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間階層。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公布的數據,我國中間階層已超過3億人,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興社會階層。隨著城鎮化加速、大學教育普及以及經濟發展,中間階層日長夜大,預計未來10年,中間階層將佔到人口40%左右,成為中國社會數量和影響力最大的社會群體。

  目前,中國中間階層的主體是70后、80后及部分90后,即年齡從25∼50歲的中青年一代。他們主要是在科教文體及衛生醫療、IT行業、金融領域、行政機關等新興產業、服務性行業中的技術、業務精英、管理骨干,號稱“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和“三高”群體(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是中國最具購買力的主力消費群體。可以說,中間階層是集數量、社會影響力、購買力為一體的社會群體,是傳媒業眼中的黃金群體。

  中國中間階層是很理性的。他們具有濃濃的家國情懷,他們的追求、取向、趣味和黨媒很投合。有一組數字可以說明。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年∼2018年度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活躍用戶排名前10位的,都是像今日頭條、騰訊新聞這樣的民企,但手機客戶端中高端用戶黏性前3位、滿意度前3位、月收入1萬元以上用戶佔比前3位、24歲以上用戶群體佔比前3位的,卻是三大央媒: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

  與此同時,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在知乎、果殼等專業性更強的知識社區中更加集中、活躍。可以說,無論是在一般的大眾社交媒體還是精英主導的專業化網絡平台,受過良好教育、有著較為穩定工作和中等程度收入的網民正在逐步提升影響力,取代“低學歷、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三低人群”成為網絡主力,也成為中國傳媒業最核心的群體。

  在過去的媒介融合探索中,我們常常討論的一個議題是,傳統媒體的角色是否應該發生變化,是繼續做大眾媒體,被互聯網碾壓,還是走精英路線,佔據內容高地。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傳媒業網民結構的重大變化,意味著曾經在數量上處於弱勢的中間階層逐漸佔據主流,大眾化還是精英化的問題迎刃而解,因為大眾結構正愈發精英化。相比於互聯網,黨媒將更好地融合大眾傳媒與精英傳媒的雙重角色。

  中間階層心態起伏波動,意見表達派需要黨的關注,黨媒將成為最核心的國家與社會的中介

  在過去充斥著“三低人群”的輿論場上,中間階層一直作為“沉默的少數”而存在。然而,近幾年的網絡熱點事件顯示,中間階層開始走上前台,成為輿論的主導力量和“意見表達派”。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的報告將我國互聯網新聞用戶大致分成四個用戶群:“手機娛樂派”“意見表達派”“多屏低調派”以及“傳統時政派”。其中“意見表達派”的構成主體從年齡上看是25∼34歲的青年人(佔比60.3%),從學歷上看是大學本科以上的高學歷人群(佔比56.6%),這一群體與現實中的中間階層最為契合。中間階層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度和表達意願增強,樂於發表觀點,分享轉發新聞,在新聞傳播和意見傳播中扮演著越來越積極的角色,愈發成為輿論的主導性群體,在集中爆發的各類網絡輿論熱點事件的信息傳播和意義傳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還在於中間階層復雜起伏的社會心態。

  一方面,西方的中產階層經歷了長達300年的持續發展,有許多中產家庭代代相傳﹔與西方不同,中國當今的中產階層基本都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出現。當下的中產階層都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來的。所以,中國的中間階層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受益者,也是黨的領導和社會穩定的天然擁護者。基於其對於穩定、安全、秩序的訴求,基於其不斷向上的內生願望,中國的中間階層與黨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他們相信,在中國,隻有共產黨才能實現他們的訴求和願望。

  另一方面,當前的城市中產階層雖然擁有著父輩無法想象的物質財富,但也面臨著充滿不確定性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導致了普遍共享的幸福感與高度蔓延的焦慮感、無力感、挫折感復雜並存的矛盾狀態。可以說,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自足自樂”“追求穩定和秩序”與近幾年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的“敏感”“抗爭”“不依不饒”共屬於同一社會力量。這一群體龐大、中堅而又敏感、脆弱,再加上中間階層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階級”,沒有身份制度來確保他們的社會地位。現有政治體制對中產階層吸納不足,決策過程無法對接中產階層痛點,決策成果無法提升中產階層幸福感,中產階層成了龐大而孤獨的社會存在。作為最穩定的納稅群體,中產階層常常被公共政策所忽略,經歷體制與市場的雙重排斥,被剝奪感日益增強,影響其對國家、社會的正面認知,也激發了他們急速增長的表達欲望。

  中間階層不僅是中國的實力所在、活力所在,也是社會的問題所在、擔憂所在。國際環境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中國開放步伐加快,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經濟快速轉型等諸多因素疊加,正在形塑中國新的社會生態,也深深影響著中國中間階層的生存環境、工作環境,引發他們新的希望、新的追求,也引發他們新的焦慮和新的騷動。

  在這種急速變動的“后真相時代”,在這一常態化的危機社會中,面對碎片化信息泛濫,新聞反轉頻繁出現,受眾對新聞真相、新聞質量的需求更加強烈,黨和國家對新聞意義的需求與日俱增。相比於追求短、平、快的網絡媒體或網絡平台,傳統媒體基於其人才、資源和品牌優勢,更能生產出符合廣大中間階層需求的新聞產品,也更應該承擔起整合優勢內容、拓展傳播渠道、推進技術創新、引領輿論格局的重任。我們的黨也急需要一批能把握傳播主控權、輿論主導權的媒體,成為中國主流價值的支撐。黨媒將成為中間階層獲得確定性的最重要來源,將成為勾連黨與中間階層的最有力平台。無論是黨還是中間階層,對黨媒的需求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黨媒平台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中間階層強大的媒介素養與傳播能力,將成為黨媒發展最大的渠道資源和價值增量

  中間階層具有極高的媒介素養、持久的網絡事件運作能力和更強的國際視野、網絡技能,不僅深諳傳播之道,能在國內網絡輿論場主動設置議程,亦能在不同國家、地區之間影響跨境網絡互動。他們的媒介素養大大高於“三低人群”,不僅善於運用文字吸引關注,也熟練玩轉長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具有持久的網絡熱點事件運作能力,十分善於調動資源引爆輿論場。近兩年的輿論熱點事件表現出極強的跨境互動特點,這也與中等收入群體更強的國際視野和網絡技能息息相關。在中國,自媒體已成為一種潮流,成為該群體的一種身份特征,使得國內的輿論走勢愈發復雜化。與此同時,中間階層還具有極強的消費能力,是商業資本和各大新媒體平台的核心用戶,圍繞該群體訴求的網絡話題已成為商業資本和各大新媒體平台炒作的新熱點。

  我們看到的這些挑戰,對於黨媒來說,其實是特別重要的發展機遇。正著看,微信、今日頭條等社交媒體、商業資訊平台是受眾需求的渠道,但換個角度想一想,哪個網絡平台不是在絞盡腦汁爭奪這一群體?2015年騰訊上線天天快報,用戶使用微信或者QQ登錄,系統即刻識別用戶的閱讀興趣和習慣﹔2016年阿裡通過UC實施“媒體賦能計劃”,打造“懂你的UC”﹔本質上,渠道最想做的,還是抓住人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間階層這個傳播力極強的群體,才是深入滲透進商業平台、網絡媒體的最大的渠道資源,才是佔領整個輿論主戰場的主流傳播網絡和權威影響力。我們整日擔心自己的渠道優勢喪失,費九牛二虎之力爭搶渠道資源,但其實,抓住中間階層的心,我們就抓住了最高效、最有力的全媒體傳播網絡。他們才是黨媒平台建設最大的渠道資源和價值增量。

  未來十年,中間階層將成長為中國社會最中堅的力量,亦成為中國社會能否長治久安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國傳媒業轉型融合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著眼點和改革的抓手,是要想中央所想,急中央所急,將黨媒平台供給的內容、渠道、技術建設與用戶心態演變、群體結構變遷緊密結合,抓住中國社會結構最大的變化和挑戰,真正成為信息的主渠道、宣傳的主陣地、思想的主控室。相信人民日報的黨媒平台正能量改革,將成為中國傳媒業新輝煌的起點。

  (作者系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