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0期

淺析典型人物報道的創新

謝曉玲
2019年03月19日15:31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淺析典型人物報道的創新

  典型人物報道歷來是報紙宣傳的拳頭產品。近年來,甘肅日報融入人文關懷、運用平民視角、創新報道形式,推出了一批立得起、叫得響、反響好的重大先進典型,在提升地方形象、弘揚時代精神等方面,發揮了黨報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

  典型人物報道 非典型 跟蹤報道

  對人物、特別是典型人物的報道,歷來是報紙宣傳的拳頭產品。典型人物報道搞好了,不僅能增強黨報的影響力,而且對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對記錄和塑造時代模范和經典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幾年來,甘肅日報在強化典型人物報道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特別是在如何創新典型人物報道方面進行了有益實踐和探索,推出了柴生芳、徐長林等一批立得起、叫得響、反響好的重大先進典型,在提升地方形象、弘揚時代精神等方面,發揮了黨報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

  融入人文關懷,努力寫出典型人物的“非典型”之處

  長期以來,我們的典型報道局限於固有的傳統模式:報道內容陳舊化,形式格式化。報道選擇的事實往往角度陳舊,缺乏新聞的新鮮性,說教意味濃重﹔宣傳報道表現手法單一、缺乏新意、內容呆板,常常是老生常談、套話連篇。而在報道過程中對於人物刻意拔高,脫離現實,造成了以往的典型人物成了“高”“大”“全”的形象代言,常常是成績節節拔高,問題避而不談。報道人物無一例外地沒有私欲、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心一意拼搏事業,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不少新聞宣傳工作者堅信:隻有模范無一“非”處,才能真正感染群眾。這使典型人物報道所樹立和宣傳的標兵、榜樣幾乎都被人為地“神化”了,脫離了正常人的思想特點和行為特征,失去了作為“個人”的光彩,失去了起碼的真實性,使受眾產生逆反心理,反而減弱了其作為先進典型的社會示范作用。

  典型宣傳要想深入人心必先打動人心,要想打動人心就要從受眾心理出發,從平凡受眾的平民視角觀察問題、進行宣傳。報道中要體現典型的個性特征,使報道的典型與千千萬萬的受眾一樣擁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而不是諱疾忌醫,故意隱藏典型的缺點。一個人物隻有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和真實的人性本色,才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說服力。

  真實的才是感人的。我們所說的典型人物的“非典型”之處,就是相對典型人物的“典型之處”而言的。典型人物首先是人,他們有性格、有缺點,甚至也有軟弱無助的時候。報道典型人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寫典型,既要寫出他們作為典型的不平凡一面,也要寫出他們作為普通人“非典型”的一面,包括他們的個性、愛好甚至弱點。隻有這樣,筆下的典型人物才會豐滿、真實、可信,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筆者在採寫全國社區黨務工作先進個人楊燕時,她向我訴說了初到社區時,工作千頭萬緒,自己又懷了孕,而其父又偏在此時身患絕症。她挺著大肚子四處奔波,累得筋疲力盡,有時一個人會在辦公室裡偷偷抹淚。那一年春節,她讓社區的工作人員買來八挂鞭炮在新建的辦公樓前炸響。別人都捂著耳朵躲開了飛起的鞭炮,她流著淚一個人站在院子裡一動不動。她說,讓這震天的炮聲去去這一年的晦氣。我把這個看似並不光輝的細節、場景寫進了稿件,非但沒有影響楊燕的典型形象,反而因為真實的力量,使得人物形象更立體鮮活。

  運用平民視角,關注普通人的不普通處,弘揚時代精神

  美國新聞界有條定律,即“成功人士+普通事件”或“普通人士+奇異事件”就能成為一條有價值的新聞。然而,近年來在我們的英雄舞台上,更多的普通人帶著他們英雄的事件成為新聞的主角。如近兩年甘肅日報在“我奮斗、我幸福”欄目中推出的典型人物,有的是基層工作者,有的是工廠的技術能手,有的是農村自主創業者,都是些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堅守在普通的崗位上,卻為社會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折射出了進取和諧的時代精神。

  典型中有英雄,但不是隻有英雄才能成為典型,大千世界,再偉大的人物、再高尚的典型也來自群眾。選擇那些領導關心、群眾關注、普遍存在的平凡人物的典型事件,以及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題材,才能獲得感染人、引導人的效果。典型的感召力在於典型的先進性和群眾性。沒有先進性,不具有時代高度,就不能真正發揮典型的表率、示范和引領作用﹔不具有群眾性,得不到群眾認可和接受,就不可能引起人民群眾思想感情上的共鳴。一個社會,與其著力於隻有極少數人才能接受和實踐的“英雄道德”的建設,不如更多地著力於多數人都能接受和實踐的“大眾道德”的建設。近幾年來新聞報道的獲獎作品,大多數都是以普通人物為報道對象,用其曲折的經歷吸引人,用充滿人文特色的細節感動人,以事件的結果教育啟發人,最終達到新聞報道的目的。新聞媒體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人的生活空間,關注佔據社會大多數的平凡人自身的命運和價值。甘肅日報推出的一個個榜樣猶如生活中的左鄰右舍,打破了以往的遙不可及、高不可攀,普通人也成為宣傳的主角,讓人們從這些“平民英雄”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諦和社會的希望,體會到了“真、善、美”不再是古老的傳說,而是依然存在的時代精神和民族追求。

  筆者採寫的通訊《二寶的“親人”》,寫了社區的低保戶古立春等拿出自己僅有的一粒米,救助和幫助無親無故的低保戶、重病患者二寶的故事。社區工作人員得知二寶情況后,也義不容辭擔起責任,捐款為二寶治病,料理后事,唱響了一曲感人的“真、善、美”之歌,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弘揚了和諧、仁愛、為民的時代主旋律。報道推出后,許多讀者打來電話,表達自己的感動之情。

  運用多種表現手段,創新報道形式,追求清新文風

  在20世紀90年代前的媒體典型報道中,我們看到的多是簡單生硬的說教式報道。在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今天,過去的報道形式越來越難以贏得受眾。如今需要的是形式上喜聞樂見,調動受眾的參與性和愉悅性,從而達到有效、高效傳播的目的。新聞價值中的趣味性和接近性,其實是決定受眾是否選擇並喜歡報道的關鍵。所以,隻有從人文關懷的根本出發,結合報道的具體特點,才能真正達到新聞報道的目的。

  新聞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辯証統一的整體。堅持“三貼近”,必須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滿腔熱情地探索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表現形式,努力形成清新、自然、活潑、平實的新聞文風。這幾年在典型報道中,甘肅日報對表現形式等進行了大膽探索。

  筆者曾採訪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金化集團的普通農民工張會慶。張會慶很能干,但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擅言辭,不管我問什麼,她要麼笑而不答,要麼簡短地用一兩句話回應我。沒辦法,我跟她到她工作的煤灰飛揚的車間一起工作,採訪她的工友、家人,獲得了許多感人的細節。我把她的工友和家人的朴實話語寫進了稿件,通過他們的深情講述,原汁原味地展現這位“女漢子”的感人故事。通訊中通篇沒有華麗的詞藻,文字朴素,文風自然,小標題“人能停,不能讓機器停下來”“廠子紅火了,我們才有飯吃”“他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他們的平安就是我的福氣”都是人物的對話,原汁原味,朴實感人。這種不事雕飾的表現形式也更符合張會慶的質朴與純粹。

  在典型人物報道中,我們不拘於一種模式,通過通訊、消息、採訪手記、新聞背景、評論等多種報道手段,形成多層次、多品種的立體報道結構。特別是評論文章,更是黨報的旗幟,是鮮明表明報紙觀點、引導輿論的最有力武器。如,在為《二寶的“親人”》配發的短評《人間有大愛》中,結合當下世人普遍的疑惑提問並作答:“世上好人有嗎?我們身邊就有,他們讓我們溫暖,讓我們看到生活的美好,讓我們感受到了最燦爛的陽光﹔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有嗎?我們身邊就有,他們讓我們對黨和政府充滿信心,讓我們感受到了最堅實的依靠,讓我們面對困難不再心生畏懼,有了底氣。”寥寥數語,表明“人間有大愛,世上有好人”這一明確而富有正氣的觀點,很有感染力。

  此外,對典型人物跟蹤報道也是近年我們在典型報道中的新嘗試。2018年5月,《甘肅日報》報道了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張潤源等6位老漢三代人堅持防沙治沙、將“八步沙”荒漠變為綠洲的典型事跡,接連推出《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無悔的選擇 綠色的接力》《八步沙綠色何以永駐》三篇重頭報道,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2008年,筆者有幸採訪了榮獲“金昌市首屆道德模范”稱號的雷鋒生前戰友姜文志老人。五年后的2012年3月5日學雷鋒日前夕,得知老人拿出微薄的退休工資,為玉樹地震災區捐款1萬元時,筆者再訪75歲高齡的姜文志老人,採寫了老人面對世人的不理解甚至非議時,依然將學雷鋒講雷鋒作為一生追求的堅定信念,弘揚了社會正能量。正如老人所說:“現在社會上有一部分人思想扭曲,道德失范,美丑不分。越是有人不理解,越是說明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精神,越是讓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往往不是因為一時一事,大多是長期堅守在普通的崗位上,不斷為社會做出新的貢獻。對他們在不同時期做出的新貢獻,媒體理應跟蹤關注,回應讀者的需求。我們感到,如今典型人物報道,看起來更像是一部連續劇或連載小說,對人物的報道並非一朝一夕,而要長期關注,進行動態跟蹤報道。受眾的獵奇心理使他們更為關注新聞之后的新聞,通過一次人物報道,人們往往會對主人公的今后人生旅途畫下問號,他的生活現在如何?他的精神仍存在嗎?……同時,對於一次不夠完整的報道,或是倘若報道對象又有了新的新聞,跟蹤報道還可以跟進補充。連續性的人物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比重新塑造一個典型人物更容易吸引受眾眼球,也更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

  寫典型的過程也是一個向典型學習的過程,需要既用情又用心,隻有在採寫編上下足功夫,才能傳遞出真正直擊心靈的力量,才能寫出典型人物的時代價值。甘肅日報記者以黨報人應有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准,深入採訪,精謀細編,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典型人物報道,積累了經驗,亦提供了借鑒。

  (作者單位:甘肅日報駐金昌市記者站)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