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0期

黨報經濟報道如何“叫好又叫座”

張尚穩 鄭 莉
2019年03月19日15:31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黨報經濟報道如何“叫好又叫座”

  黨報的經濟報道,不能滿足於“發布式”信息傳播慣性思維,必須調集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在感染受眾上做文章、在啟發讀者上用心思, “煉真功”吃透政策、 “下苦功”深入調研、 “用活功”常寫常新,努力做到“叫好又叫座”。

  經濟報道 熱點話題 聯系實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新聞報道在促進引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大眾生活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隨著經濟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一些經濟熱點話題、敏感問題更是直接關聯一廠一企、千家萬戶,為社會大眾廣泛關注。同時,隨著新媒體和融媒體的深入發展以及自媒體的蔓延擴張,信息傳播的理念、方式和手段不斷更迭,直接影響受眾信息需求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刻變化。

  根植政治恪守, “鑽”進去煉真功吃透政策

  黨報經濟報道方向度高、政策性強,容不得半點馬虎。當大政方針出台時,黨報務必高站位發聲、全方位闡釋,及時傳播到千家萬戶﹔當經濟熱點輿情出現時,必須及時發聲、有力發聲、權威發聲,把正確的輿論和觀點有理有據、鋪天蓋地地融通到網上網下,形成主流輿論強勢。為此,黨報在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時,務必做到學習上先人一步、理解上再深一層,隻有“吃透”方可“做活”。

  吃透經濟政策必須在政治上有堅定的站位。安徽日報在宣傳報道各種經濟政策、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時,始終堅持從講政治的高度把握經濟報道的立意、選題和切入點,匯聚網上網下正能量。為了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黨中央國務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徽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重要實施舉措。對這些部署和舉措如何領會、如何把握,又如何化為各地和各行業貫徹的具體行動,需要黨報及時准確、厚重有力地宣傳解讀,大力營造輿論聲勢。從1月15日開始,安徽日報連續在重要版面推出“2018經濟工作關鍵詞解讀”系列報道。報道上連中央方針“天線”,下接安徽貫徹“地氣”,通過百姓感受、企業經歷、專家觀點,化宏觀為微觀、抽象為具體、專業為通俗,把黨和國家的重大經濟政策講實講細,把全省貫徹舉措講明講透,為廣大讀者受眾、為企業社會奉上了一次喜聞樂見的經濟政策“普及課”。

  首篇《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開宗明義,即: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是做好新時代經濟的根本要求,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明確經濟思路、政策與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接著,聯系經濟大勢和安徽發展階段、發展基礎,深入說明實施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必然性,並引用企業界人士、政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的觀點進行深入闡釋,使“高質量”變得具體豐滿,使各地各行業貫徹落實心中有了數、手中有了招。如此,報道厘清了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就“高質量”決策部署的“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等一連串問題,引導各級政府機關、企業社會和廣大讀者統一思想認識並付諸實踐,在全省形成以高質量為導向的競相發展良好態勢。這一系列宣傳與解釋、現象與政策的結合分析,都建立在對“高質量”這個關鍵詞和決策部署的深刻理解把握上。

  吃透經濟政策必須在策劃上有鮮明的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思路也就是出路。在新媒體、自媒體語境下,黨報主流聲音要始終保持主流、始終保持引領,就必須要堅定植入政治眼光、大局視野,精准理解頂層設計,強化新聞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從而保持對黨的大政方針宣傳貫徹的一以貫之、融會貫通,保持主流輿論態勢的持續不斷、高潮迭起。年初,安徽日報通過 “關鍵詞”的策劃,讓社會大眾了解和把握了今年經濟工作的關鍵點。那麼,隨著各行各業工作的深入展開,如何進一步加以引導和推進,將領會化為行動呢?從2月末起,我們策劃推出了《新春開局怎麼干》系列深度報道。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安徽實際,從創新驅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等重大領域,深入解析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解讀安徽貫徹落實的有效舉措和實踐,深入全面回答了新年開局“怎麼干”的問題:圍繞中心奮力干,繼往開來接著干,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新一年的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吹響“集結號”、擂響“強鼓點”。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下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根本點,為增強放大宣傳效果,形成高潮迭起的輿論聲勢,從3月中旬起,安徽日報策劃並推出“一線調研·聚焦高質量發展”系列深度報道。這組報道堅持把握新時代經濟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這個核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指示精神,堅持問題導向,通過主題式策劃、調研式採訪、問題式分析和通俗式寫作,深度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前沿和第一線,深度聚焦各地各行業實踐中的創新舉措,有力展現安徽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經濟由“中高速”邁向“中高端”、從“重速度”邁向“高質量”的轉型發展決心與舉措,深入揭示企業在轉型提質中的前景與動力。報道同時配以記者手記、評論、專家觀點等,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輿論引領推向高潮。

  吃透經濟政策必須在前瞻性上有深刻的把握。前瞻性是體現黨報經濟新聞報道品質的重要內容之一,隻有准確地理解了大政方針內涵,又沉下心深入調研發現各地各行業的生動實踐,才能將兩者較好地結合起來把脈趨勢。如私募股權投資,這在金融行業尚屬新現象,安徽日報敏銳發現了這一經濟新現象、改革新動向的新聞價值,於4月16日刊發《私募股權投資“加油”新經濟》深度報道,以省政府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金融和資本創新體系的實施意見》為政策背景,以皖企埃夫特集團與私募資本攜手開拓海外市場為案例,展現政策落地后的累累碩果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地方企業合作共贏的可喜局面。以專業視角生動解剖“產業+資本”的麻雀,報道展現了安徽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改革開放,活用市場機制,發揮金融資本的“撬動效應”,以及助力實體經濟做大做強的創新經驗和顯著成果。關注改革新動向,立足發展最前沿,黨報經濟報道才能精准把握經濟脈搏,順勢而為,做大影響。

  深植“活魚”理念,“出”得來下苦功沉入一線

  經濟報道內容自身決定著必須深入實際聯系實際,才能避免無的放矢。經濟新聞的內容十分廣泛,范圍相當大,包括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領域。無論哪個方面、哪個領域,都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就要求在做報道時不能空對空、不能無的放矢,必須要有針對性、問題意識、服務觀念。要做到這點,其關鍵點就一個:密切聯系實際、聯系生活。人們常說經濟新聞有“三難”,即難寫、難懂和難以留下印象,也就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經濟報道必須要“活”起來。

  安徽日報一直將調研報道作為重中之重來策劃、來落實、來推進,如最近連續推出的“一線調研·聚焦高質量發展”“一線調研·三夏觀察”“一線調研·探徽茶”“一線調研·探尋‘獨角獸’企業”以及正在謀劃推出的“一線調研·聚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線調研·聚焦鄉村振興”等一系列報道,就是緊密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把各行各業、各級各層在實踐中面對難題如何破解的方法、路徑、經驗挖掘出來,把各項工作深入推進中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反映出來,從而更有力更有效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最鮮活的素材來自一線,沉下去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經濟報道。安徽是農業大省,厚植農業動力、增強農村活力事關全省經濟發展大局。今年春耕生產之際,在充分學習領會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省委決策部署的基礎上,根據當前農村、農業、農民的新情況、新狀況,策劃推出了“春耕生產進行時”和“春耕生產進行時·一線調研”系列報道,既及時報道春耕生產的動態消息,又著力從新環境下春耕生產“誰在忙”“忙什麼”“怎麼忙”三個層面,剖析解讀一號文件的意義和落地實踐的指導性。記者在田間地頭與種糧大戶、鄉村干部等交流,話發展、說困難、談思路、謀出路。“接地氣向深處走,探實情出好建議”,通過調研式採訪,透過現象看本質,報道才有分量、有厚度、有啟示。

  加強對重大經濟主題報道和經濟熱點話題的輿論引導,需要通過有“腳力”的調研,提升新聞報道的“眼力、腦力和筆力”。經濟發展和生活中重大主題的熱點話題,既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點和著力點,又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圍繞黨中央關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主題,安徽日報既納入整體策劃全面體現,又列入專欄策劃重點突出,推出“一線調研·聚焦高質量發展”系列深度報道。派出多路記者,走基層、沉一線、進企業、下車間,足跡遍布安徽11個地市,採訪的企業、部門或單位達36個,採訪對象40余人。首篇報道《“品質革命”,安徽制造邁向“高質量”》中,記者一連走訪了7家企業的車間廠房,實地調研學習了泵閥、單葉晶片、鍛鋼活塞等“安徽制造”工業產品的工藝、流程、特點及市場應用,展現相關企業在推進品質革命中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影響力的經驗、做法與成效。在呈現上,這組報道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厚重直觀的方式,採用“1+1”即“頭版消息+整版推出”的形式,並配以評論、專家點評、記者手記,對報道內涵再提煉、對採訪感悟再提升,努力將“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之間的宣傳報道聯系得緊密,形成交相呼應的宣傳報道態勢。

  厚植“貼近”原則,“融”起來用足功常寫常新

  通俗化表達提升傳播力。媒體融合發展,黨報不僅要借力新媒體的技術、平台、渠道等優勢,也要善於吸納互聯網、移動端越來越大眾化、通俗化的表達方式,努力改進老套的、固化的話語模式,以公信力統領親和度、以感染力增強傳播力。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報道以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語引入,並以普通人和企業家的視角論述他們的心中的“高質量發展”:“在銅陵市天門鎮五峰村村民吳玉鬆眼中,高質量發展是‘政風清廉,環境優美,百姓生活有更多盼頭’﹔在合鍛智能董事長嚴建文看來,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通過自主創新、並購等多種形式,形成更多技術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水平再上新台階”。報道還用省發改委負責人的話“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來闡釋什麼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用華米科技公司負責人所說的“抓住消費者需求,做出高品質、高性價比、有特色的好產品,努力打造爆款產品”,來闡述適應市場需求、優化資源配置的意義。

  現場感增強感染力。“河水靜靜流淌,水面波光粼粼,睡蓮清新脫俗﹔岸邊的人行道旁,黃菖蒲、金雞菊、月見草……隨風搖曳的花與綠樹、草坪,構成一幅美景。”《重點項目引領提質增效》用優美的白描式寫法,將宿州新汴河景區描寫得惟妙惟肖,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專業的經濟詞匯也在報道中由典型的案例、生動的語言來“現身說法”。《供給側改革:在培育新動能上求突破》一稿,以合肥寶龍達項目投資有限公司華麗轉身的深切感受,闡述去產能、破除無效供給的具體含義:“該公司敏銳察覺到傳統電腦行業面臨的市場飽和之痛,在市場的寒冬中,成功從代工企業轉型為拼技術和人才的新興企業。”報道還用了“過剩產能特別是‘僵尸企業’,是要素配置扭曲的集中反映”“消除梗阻,需要強力落實老政策”“突出靶向,需要及時出台新政策”等形象描述,讓讀者對什麼是產能過剩、如何領會和推進供給側改革,有了鮮明而深刻的認識。

  巧用活用數據圖表增強說服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日報推出《數說藍圖——高質量發展的“安徽作為”》整版策劃,採用點面結合、圖文並茂形式,多角度、多層次地對2017年度全省統計公報做出解讀。既有宏觀政策分析,也有微觀經濟實踐,加上新聞圖表襯托,元素鮮活多樣,大氣厚重又充滿生氣,取得較好宣傳效果。安徽日報還及時根據權威的月度、季度、半年報和年終報等經濟數據,策劃推出深度報道。通過深入的分析、專家的解讀、案例的說明,把這些看似孤立而生硬的經濟數據串聯起來、豐滿起來,生動而有說服力地體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率效益及其內在邏輯﹔也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通過分析和解讀,為下一步的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這些“活用”“實用”了的數據,有效地增強了報道的說服力。

  經濟新聞報道的最終落腳點要體現在對社會、對受眾的影響力上,僅僅做到立意深遠、主題重大還不夠,還應當善於拓展經濟報道的視角,融權威性、指導性和新聞性、可讀性於一體,才能既彰顯黨報的大局意識,又體現黨報的創新理念,才能真正做到常寫常新。為此,黨報要把經濟報道做深“做透做活”,做到“叫好又叫座”,需要在深入學習領會黨委政府的大政方針上久久為功,需要在“三深入”“三貼近”上持續發力,需要在轉思路、換角度上加力創新。

  (作者張尚穩系安徽日報經濟新聞中心主任﹔鄭莉系該中心主任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