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1期

以深化改革推進深度融合、整體轉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融合轉型的探索

李 芸
2019年03月26日10:24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以深化改革推進深度融合、整體轉型

  媒體融合轉型靠什麼? “脫胎換骨”如何做到?架構機制能撼動嗎? “黨報+互聯網”加出了什麼?改革向縱深推進如何留住人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的融合轉型實踐表明:頂層設計、資源扶持、全力推進至關重要﹔改革活力來自於內生動力﹔改架構、改流程、改機制要真刀真槍﹔報網聯動、兩翼齊飛大有可為﹔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勢在必行。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競爭力強的新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

  早在2015年初,上海市委就要求解放日報在融合轉型中先行一步。意識到這可能是報社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革,我們不免困惑和擔憂——黨報多年來形成的工作習慣、思維、節奏,能轉過來嗎?我們善於寫的報道,能適應互聯網傳播規律嗎?搞了新媒體,會不會削弱黨報?……

  3年時間轉瞬即逝,解放日報不斷在摸索中前行,進一步加深了對融合轉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更多感悟和體會。

  問題一:融合轉型靠什麼?

  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媒介生態深刻變化。在傳媒業融合變革的關鍵期,變革是紙媒唯一的出路,否則便會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在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上,我們不去佔領陣地,陣地就會被別人佔領。而要佔領陣地,必須首先讓自身發展符合互聯網傳播規律。

  解放日報的融合發展,經歷了從“起步跑”到“加速跑”的漸進式過程。2013年,根據市委宣傳部部署,制定新媒體發展5年規劃,大力發展新媒體,推進傳播形態創新。2014年1月1日“上海觀察”客戶端正式上線。同年10月,全媒體採編平台上線,從技術上打通了報紙和新媒體內容生產流程,實現了新聞信息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2015年4月,解放網試行頻道負責制,牽引帶動紙媒、客戶端、網站三大平台一體化發展。報社鼓勵各採編部門積極探索發展新媒體,“伴公汀”“微觀上海”等一批有影響的微信公眾號相繼涌現。

  2015年10月,按照市委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的改革要求,報社制訂改革方案,提出“一個目標”:“十三五”期間,解放日報社要成為以互聯網傳播為主要渠道、以報紙傳播為重要依托的新型媒體機構﹔“一套機制”:建立適應互聯網內容生產規律的新的採編架構、流程,配套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勵機制﹔“兩大產品”:解放日報著力成為互聯網環境下的精品黨報,“上海觀察”著力成為上海市委在互聯網權威發布的第一平台、上海市民及城市利益相關者了解上海的第一選擇。2016年3月1日,解放日報深度融合整體轉型改革正式實施,解放日報和“上海觀察”(后改名為“上觀新聞”)同時改版。

  貫徹中央精神,按照中宣部和上海市委的決策部署,報社全方位推進融合改革。也正是因為有了上級部門的頂層設計、規劃引導、政策制定、資源扶持、指導支持,方使解放日報深度融合整體轉型之路得以一步步扎實推進。

  體會:頂層設計、資源扶持、全力推進至關重要。

  問題二: “脫胎換骨”如何做到?

  拉一支“小分隊”做試驗並不難,但要完成一次徹底的革新,就必須完成隊伍的整體轉型。對原先業務流程和操作模式已經駕輕就熟的採編人員,需要轉變甚至顛覆他們的工作狀態﹔許多運轉多年的體制機制,也要發生重大變化。有人質疑,這樣的“脫胎換骨”,能做到嗎?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沒有充分的思想共識,改革是難以推進的。

  自2012年起,報社每年安排全員培訓,邀請學界業界專家圍繞新聞生產、媒介融合、傳播格局變化趨勢等進行深度交流,引導採編人員轉變觀念,學習新知識,積極主動擁抱互聯網。

  整體轉型之初,報社領導多次牽頭召開座談會,充分溝通改革要求,讓一線採編人員直接參與到改革方案研究和制訂過程中,並從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或予以採納,或加以引導。

  從“要我轉”到“我要轉”,除了取得廣大採編人員的理解和認同,更要充分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改革后,欄目成為最基本的內容生產單元,既負責向上觀供稿,也負責向報紙供稿。報社面向全體採編人員公開招標欄目,反響相當熱烈,收到一百多個申報方案。領導班子逐一聽取申報人的方案設想,經過精心比選,首批上線70多個欄目。兩年多來,或優化或淘汰或新創,目前有欄目60多個。2017年以來,報社又通過競標推出《法治》《公共空間》《運動+》等一批試點欄目,給予欄目主編在策劃、採編、人員調配、稿酬分配等方面更大自主權。報社以影響力和美譽度為導向,定期對欄目進行考核。

  這些舉措,進一步實現了採編流程的扁平化,促進了內容質量和採編效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調動起了人的積極性。

  體會:改革活力來自於內生動力,凝聚共識才能煥發最大活力。

  問題三:架構機制能撼動嗎?

  改革需要刀刃向內,必然經歷陣痛。報社明確,但凡不符合“四個力”要求的體制機制,都要大刀闊斧予以改革,不惜觸碰既得利益。持續幾十年穩定下來的組織架構,該撼動就要撼動!真刀真槍改革,就是要做原先以為“不可能”的事,闖出一條新路。

  除前面提到的欄目制改革外,報社融合改革帶來的機制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改架構

  報社將所有採訪力量全部遷入上觀,一支隊伍服務報紙和客戶端兩個平台,“部門制”改為“頻道制”。除保留要聞編輯部、新聞編輯部、專副刊編輯部三個紙媒編輯部外,其余部門全部遷移上觀,組建起適應互聯網傳播形態的政情、財經、區情、城事、視覺等九大頻道。頻道設總監,加強重點策劃和導向把關,採編人員通過全員競聘上崗。同時,還新設立了上觀編輯中心、視覺中心、數據新聞中心、運營技術中心等多個新媒體採編部門,為融合發展及融媒體產品生產創造了條件。

  採訪力量整體遷移至上觀,解決了之前報紙和新聞客戶端兩個產品採編隊伍分離、效率較低等諸多轉型中的問題,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扁平化的組織架構,讓採編指揮靠前,加快了新聞反應速度。

  改流程

  貫徹“網絡優先”原則,對傳統採編流程進行改造,努力讓採編鏈動起來、快起來、轉起來。啟用融媒體指揮中心,發揮“中央廚房”功能,為深度融合打造高效運轉的“大腦”。中心負責每日重大新聞、重要輿情監控研判及相應採編決策﹔負責討論策劃重大選題和重要產品及傳播推廣﹔負責分析評價內容質量控制和傳播效果。中心每天召集兩次策劃會,實行分管老總和值班長輪值制度,指揮統籌報社採編資源,及時應對重大輿情、突發事件,積極做好輿論引領,用實戰不斷完善一體化採編流程。

  改機制

  內容建設是根本,機制改革是動力。根據市委深改組審議通過的改革方案,報社開展採編專業職務序列改革和首席崗位評聘,極大激發了採編人員積極性,增強了隊伍的歸屬感、認同感、責任感。專業職務序列為採編人員設置四檔1∼10級崗位序列,為一線採編人員建立了一條長期、穩步、可預期的晉升通道。

  圍繞傳播力和影響力兩個核心指標,報社以鼓勵多出優質作品為導向,積極推進稿酬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同一考核平台,突出同崗同酬、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強化績效激勵,讓一部分率先適應互聯網轉型的記者編輯脫穎而出。

  強技術

  互聯網產品基因是技術,報社加大技術投入,加快新技術應用,加強自主開發為主的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包括技術總監、產品經理以及開發運維工程師等各類技術人才,均採用自主招聘模式引進。兩年多來,“上觀新聞”APP版本迭代20多個,系統發布400余次。

  體會:“三改聯動”要真刀真槍。

  問題四: “黨報+互聯網”,加出了什麼?

  轉型改革之初,外界也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有人擔心,傳統黨報轉型,是不是就不要報紙了?有人質疑,黨報轉型總是會帶著黨報的烙印,會不會跟新媒體趨勢格格不入?

  按照上海市委“脫胎換骨、騰飛發展、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的改革要求,報社明確,在推進融合改革過程中,要堅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毫不動搖地繼續辦好解放日報、毫不遲疑地向新媒體實現整體轉型。在融媒體採編一體化運作機制的推動下,報社著力加強內容建設,報紙、客戶端和社交媒體同頻聯動,探索主流內容的互聯網傳播,以優質原創內容吸引讀者。

  對報紙端來說,新媒介環境下的黨報,應該也可以更好看、更耐看。解放日報傳承黨報近70年的優良傳統,進一步突出“黨”字,努力傳播權威聲音﹔突出“新”字,做深做透新聞﹔突出“學”字,提升思想性、知識性。為此,報社著力強化重大主題報道、深度調查報道、特稿、專副刊等“耐讀”產品的生產﹔優化言論、理論,強調啟發性、現實針對性、可讀性﹔加強版面設計和策劃,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打造互聯網環境下的精品黨報。

  對新媒體端來說,“上觀新聞”充分發揮市委權威新媒體發布平台的優勢,打造時政報道和言論品牌,在互聯網輿論場上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領作用。如《@康平路》《伴公汀》等欄目,努力以最快速度發布權威信息,力求提供最及時解讀。特別是先后開設的《韓正一周》《李強一周》欄目,以適合互聯網傳播的表達方式,梳理、闡釋市委主要領導每周工作重點和重要言論,為各界了解市委中心工作、決策思路提供權威生動的讀本。

  報社聚焦上海中心工作,在打響“四大品牌”、優化營商環境、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重點工作上加強策劃,深入解讀,深度挖掘。圍繞輿情熱點,通過解釋性報道、新聞評論等多種形式及時發聲、引導輿論,體現了黨報和黨報新媒體的理性、權威及公信力。

  轉型之前上觀每天更新稿件20多篇,現在每天增至近百篇,原創稿件佔七成左右。隨著上觀稿件“蓄水池” 的擴容,報紙選稿的余地越來越大,加上編輯精耕細作,版式力求出新出彩,讀者普遍反映“解放日報變得越來越有看頭了”。

  體會:報網聯動、兩翼齊飛大有可為。

  問題五:改革向縱深推進,如何留住人才?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核心優勢是人才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對黨報而言,融合發展、建設新型主流媒體,關鍵在人,核心也在人。

  上觀實施的欄目制改革,就是為了突出採編人員在報社的主體地位,“我的欄目我負責”,採編人員的角色意識從被動轉為主動,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大大增強﹔同時,推動資源向採編人員集中,分配向優秀人才傾斜。通過採編專業職務序列改革和首席崗位評聘,鼓勵優秀採編人員回歸採編一線,不當主任當首席,形成了行政序列和業務序列的雙向有序流動。2017年5月獲聘的第二批16名首席人員中,有6人為原來的部門主任或副主任。首席記者編輯的“球星”作用凸顯,首席崗位人數佔全部採編人數的8%,好稿數佔好稿總量近30%。新的考核激勵機制,使採編人員參與改革的獲得感大大提升。

  改革為人才成長搭建了發展平台,激發了採編隊伍工作干勁、創造活力,報社也形成了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業務氛圍,大家探索互聯網傳播規律的熱情高漲,自信心大大增強。越來越多“90后” 加入黨報隊伍,報社採編人員平均年齡36歲,隊伍更加朝氣蓬勃。

  主力軍挺進主戰場,精氣神兒發生了顯著變化。大家支持改革共識度高,參與改革積極性高,士氣非常高昂。實踐証明,黨報隊伍在政治上可靠、在能力上過硬,值得信任,也能打善拼。通過轉戰主陣地,採編人員從單一的“紙媒人”變成“全媒人”,主流媒體在互聯網主戰場的影響力凸顯。

  體會:改革要為年輕人才搭建平台,主力軍挺進主戰場勢在必行。

  經過3年的改革實踐,解放日報愈加體會到“改革永遠在路上”這句話的深刻內涵,愈加清醒地認識到改革路上仍有許多問題待解。

  比如:內容生產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九大頻道的“塊狀”生產方式,有時還不能很好適應互聯網傳播﹔在內容深度挖掘、創新傳播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一些採編人員條線思維、傳統慣性仍較強,在議題設置、創意策劃、創新表達上還有差距﹔激勵績效的持續效應、新技術“落地消化”能力還要加強。

  今年,報社圍繞“強化優質內容生產,提升傳播力影響力”這條主線,就完善稿酬考評配套機制、融媒體指揮中心提質增效、提升融媒體產品質量、強化新媒體內容運營、加強新技術應用等開展調研,制定了下一步具體工作措施。

  對所有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而言,整體轉型是一場攻堅戰,深度融合更是一場持久戰。在新的傳播格局中,進一步提升黨報“四力”還需不斷努力。解放日報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守正創新,堅持深化改革不停步,按下改革“快進鍵”,跑出改革“加速度”,不斷提升新聞輿論工作水平,奮力把媒體融合改革向縱深推進。

  (作者系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