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2期

從“執政資源”高度認識媒體公信力

劉洪波
2019年03月27日10:16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從“執政資源”高度認識媒體公信力

  圍繞提升媒體公信力,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重點強化責任擔當,發揮凝心聚力的積極作用﹔強化黨媒定力,既做好信息庫又做好思想庫﹔強化能力建設,提升調查類、觀察類報道的專業水准,取得一定成效。

  媒體的公信力首要體現在權威性上。對於黨媒來說,其公信力首先源自黨和政府的政治公信力,是黨的意志的體現。黨媒若在公信力上出問題,不僅損害自身可信度,更會有損黨和政府的形象。黨媒的公信力同時源自人民群眾的信任,是群眾意願的體現。說到底,媒體公信力是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必然結果,是在服務黨、服務人民的新聞實踐中積累的良好口碑。

  提升媒體公信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建構其上的各個鏈條、各個環節、各個要素共同發力。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重點在強化責任擔當、強化黨媒定力、強化能力建設三個方面下功夫。

  強化責任擔當,發揮凝心聚力的積極作用

  媒體是黨的執政資源,媒體公信力是黨和政府公信力的組成部分。這一認識深植在媒體人的心中,最直接的體現是強烈的身份意識,是“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責任。

  權威發布,第一時間傳達政策聲音。充分發揮好“聚民心”作用,及時向群眾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展示黨和政府的形象與作為,是媒體的職責所在。

  今年1月1日零時起,武漢停止征收“九橋一隧一路”車輛通行費。這一重大政策利好消息,市委、市政府交由長江日報發布。長江日報派出9路直播分頭直擊現場,抓拍到取下ETC收費牌子的瞬間,見証這一歷史性時刻給武漢人民帶來的變化,回應市民關切,實現中心工作的創新性傳播,不少觀看直播的網友贊道:“這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傳播創新,“原生態”展示政府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政治公信力通過媒體來有效呈現。政府通過媒體力量,讓廣大民眾普遍了解其執政理念、治理方針乃至對公共事務的責任和誠意,實際上是政治公開化的嘗試。①在這一過程中,媒體應加強自身公信力,為黨和政府增強政治公信力,而非因自身問題使黨和政府公信力受損。在這方面,長江日報做出了很多探索,走進市政府大院直播是其中的一次成功案例。

  2017年2月20日,新一屆武漢市政府領導班子履職首日,長江日報走進政府大院進行視頻直播,事先沒打招呼,沒有預寫腳本,鏡頭走到哪裡播到哪裡,記者遇到誰採訪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及兩位區長接受直播採訪,這種前所未有的“原生態”直播引來80萬網友關注。記者的眼就是群眾的眼,這次特別的直播獲得眾多網友點贊,實現了武漢市“行動政府”形象的一次有效傳播。

  民呼我應,架起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溝通橋梁。媒體的定位決定了必須服務好兩個對象,這是自身公信力建設的根本支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好群眾服務工作,是增強黨和政府公信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媒體實現自身價值的內在要求。而服務平台建設則是其有效載體之一。在武漢市網上群眾工作部的領導下,2017年4月28日,“武漢城市留言板”系統正式上線,全市117家單位在線辦理群眾訴求。通過集中受理辦理群眾訴求留言、進行實時線上問答這兩大方式,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搭起黨委政府與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讓群眾的聲音有處可發,讓政府及時聽到民意需求,讓“民呼我應”從理念走向實踐,把群眾眼裡的一件件“小事”化為對城市、對政府、對黨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截至9月30日,“武漢城市留言板”系統共受理辦理群眾訴求22萬余件,按期辦結率99.65%,群眾滿意率93%左右。這一串數字,便是媒體服務於黨和人民的有力見証。現在,“武漢城市留言板”正在由“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響應模式,進一步轉變為“民情主動問、民事主動辦、民意主動引”的引領模式,主動作為,以服務力提升公信力。

  強化黨媒定力,既做好信息庫又做好思想庫

  主流媒體不能隻做信息庫,更要成為思想庫,以深度分析挖掘事物本質,以深度思考確立思想高度,通過理性的思想魅力吸引公眾、引領價值。②黨媒定力作為構建媒體公信力大廈的基石,既是對新聞專業主義和新聞真實性的堅守,也是對媒體人政治意識、全局觀念、認知能力、操作水平的檢驗。

  堅定發聲,理性釋道。昆山市持刀砍人案件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引起全民關注,長江日報跳出案件本身,評論文章《讓昆山案成為“以案釋法”的樣本》以鮮明的觀點有力引導輿論,指出“每一次熱點案件的判決,都是一次普法的契機”“該案的審理最終就是一次關於‘正當防衛’的普法”,以宏觀視角、理性分析彰顯了媒體公信力。在重慶萬州公交墜江事件的報道中,眾多媒體將“女司機逆行”這一不符合事實的信息以確切消息的形式進行廣泛傳播,且事后沒有一家媒體出來道歉,長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沒有公信力,傳播越廣傷害越大》,以媒體態度詮釋了公信力。這兩篇新聞評論均獲得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的批示肯定。

  細心求証,澄清謬誤。今年高校招生錄取季,一則《父親是老賴,影響孩子上大學》的新聞刷屏網絡。真有這種“株連”責任嗎?長江日報展開全面採訪,聯系了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本地教育行政部門、法院,網絡文章提到的法院,首發媒體相關人員,軍事機構相關人員等。在廣泛核實求証的基礎上,旗幟鮮明地推出了《父母是“老賴”影響子女上大學?多所高校錄取辦法中無此規定》,澄清謬傳。

  沉心靜氣,久久為功。新聞講快,求迅速及時首發,尤其是在移動傳播時代,新聞發布時間的較量以秒計算,自媒體文章更是追求“一夜爆紅”。但是對黨媒來說,僅有快是不夠的,有時更需要沉下心來,靜氣穩神,在堅守中見証歷史、揭示變遷。圍繞扶貧攻堅戰,長江日報挑選了10個農村貧困家庭,從2016年起持續進行跟蹤報道,每年兩到三次對每戶人家實地回訪,每次用3個版面進行集中呈現,記錄這10個家庭的變化。目前,已完成11次跟蹤探訪。我們希望用這組報道,見証最后的貧困如何在武漢消失。

  關於汶川地震的拍攝記錄,長江日報記者邱焰堅持了10年。10年來,他深入災區拍攝了上萬張照片,意在留下災區人民重建的生動細節。他說,照片不會說話,卻真實地表達了我們的精神世界與生活狀態,其本身的意義只是記錄,記錄一個個不該忘也不能忘的故事。新聞人要做的,就是循著真實,讓時光更加美好起來,更加溫暖起來。這些朴實記錄,是媒體記錄時代的縮影,記錄多了,就壘積起了群眾信任的基石。

  強化能力建設,提升調查類、觀察類報道的專業水准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體現於兩個維度:一是事實維度,通過探訪調查,盡可能地還原事情本身的面貌以及因果關系﹔二是本真維度,即把事件放在足夠大的時空坐標系中去全面認知,去偽存真,揭示本質。長江日報強化能力建設,注重提升調查類、觀察類報道的專業水准,注重提高對真相的調查和把握能力。

  探究事實真相,回應公眾知情需求。信息過載時代,人們對真實的需求處於飢渴狀態,媒體的深度調查報道無疑是稀缺品。今年以來,長江日報通過內部新聞獎改革,強化深度調查報道。街頭一些“網紅店”總是排著長隊,真有那麼多顧客購買嗎?5月,長江日報記者臥底暗訪,發現了江漢路鮑師傅等網紅店,雇人排隊“充場”的虛假營銷行為,新媒體稿件在頭條號上的閱讀量達220萬。次日在該店門口追蹤直播,記者面對威脅從容應對,獲得120萬網友點贊。

  “報考母校博士生,被要求証明碩士學位証是真的,網上認証需要210元,加郵寄費共花了232元。”長江日報記者通過調查這樁發生在武漢高校的事件,反映出教育界存在的奇葩証明問題。當天,中國政府網微信公號發布報道《跟“奇葩”証明、循環証明說拜拜!國務院出重拳,全面清理各類証明事項》,介紹國務院辦公廳作出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自行設定的証明事項最遲要於今年年底前取消。校方很快回應:徹底清理煩擾考生的証明材料和辦事手續,優化工作流程。

  做實輿論監督,助力推進城市治理。媒體監督報道的價值,不僅在於揭露,更在於揭露后的解決﹔不僅在於對曝光問題的個案解決,更重要的是解決同類問題,推進社會治理。武漢漢口火車站北廣場和地鐵12號線即將開工,按規劃將與旁邊的錦繡人家小區連接。就是這樣一個關乎城市“臉面”的地方,居民樓地下室卻亂象叢生。今年8月,長江日報發布新聞報道《錦繡人家小區“地下世界”隱患重重 居民樓地下室藏著宿舍冷庫加工廠》,揭開了城市地下空間亂象的面紗。之后,記者又由點到面,在全市走訪一批地下空間,並通過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征集地下空間相關舉報,進一步剖析問題、推動整改。

  報道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領導赴現場暗訪,部署全市開展安全隱患大整治集中行動,並將這項工作納入綜治年度考評、今年依法治國專項考評。

  拒絕定式思維,努力探求本質真實。武漢梁子湖大河蟹是市民喜愛的美食。金秋時節傳來消息,大河蟹的產量又下降了。2016年以前,產量約1300噸,2016年降至500余噸,今年預計在130噸左右。乍一看,直線減產令人憂。記者深入探訪發現“小憂”之后是“大喜”:大幅減產是在給生態環保讓步,意在水體養護。9月13日,《梁子湖大河蟹減產七成背后 讓路水生態修復:水草密了物種多了水變清了》的觀察報道向市民講清了本地螃蟹減產的原委。

  癌症人群的臨終狀態,容易給人灰色心理暗示,媒體報道一般很少觸及。灰暗中是否也有溫暖?長江日報10月推出的報道《生命盡頭敞開心扉回憶美好時光 “尊嚴療法”助臨終患者提高生活質量》,講述了近3年來武漢協和醫院採用尊嚴療法讓患者有尊嚴離去的故事,在新媒體平台發布后,眾多網友留言:“淚目”,“感受到了溫情與暖意”。

  公信力是黨媒寶貴的無形資產。長江日報將積極探索,守正創新,持續鞏固和提升媒體公信力,努力在主戰場上發揮好主力軍作用。

  (作者系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注釋:

  ①張卓:《全媒體語境下政府和媒體公信力復合式建構》,《中國出版》2014年第2期。

  ②金曉哲:《全媒體時代的主流媒體公信力》,《傳媒》2014年第10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