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9年2月上

深刻認識融合發展戰略意義 認真學習推進工作領導藝術

——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1·25”重要講話精神

殷陸君
2019年04月09日09:18 | 來源:傳媒
小字號

1月25日,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於新時代媒體發展意義重大。我們要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治國理政的歷史維度來觀察,要從信息科學技術面臨革命性發展的現實深度來把握,要從媒體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高度來認識,從而更加全面、准確、深刻地理解中央的意圖,實事求是、結合實際走好媒體科學發展的道路。

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新起點

如果放在更寬廣的歷史維度觀察,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聞界的重視,對媒體融合工作的推動,對新聞人的關懷,可以用一副對聯來概括:大事好事黨中央事事關心﹔重點難點總書記點點力推。

所謂大事,就是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如何定位、新聞工作者應該如何作為等涉及方向性、原則性的事項。對此,黨中央分別召開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絡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對中國記協九屆一次常務理事會和中國新聞獎頒獎報告會,黨中央都高度重視,給予親切指導,凝聚人心。所謂好事,就是新時期新聞界人民團體和新聞單位如何繼承傳統創新發展等涉及基礎性、歷史性的事項,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新華社成立85周年、《人民日報》成立70周年、《解放軍報》創刊60周年、中央電視台建台60年、中國國際電視台開播,黨中央領導都致信或講話,給予熱烈祝賀,溫暖人心。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新聞輿論工作的前進方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主流媒體要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掌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

所謂重點,是指媒體被信息技術革命強力推動不能自已的傳播技術革命、傳播格局變化、媒體業態創新、輿論生態變革,事關新聞單位的現實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方向性問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 “8·18”深改組會議,出台《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到宏觀指導,從發展趨勢到路徑選擇提供明確指引,穩定人心。所謂難點是指涉及新聞人最需要也最難解決的薪酬待遇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2·6”深改組會議,制訂中央主要新聞單位薪酬改革的意見,從管理體制到激勵機制,從改革路徑到價值要求提供有效指導,貼近人心。

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媒體的重要作用、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進行了新的闡述,對媒體推進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全媒體提出了新的目標,對各級黨委政府支持發揮媒體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新聞工作者如何適應時代發展新形勢、技術發展新趨勢成為政治素質過硬、融合本領高強的新聞工作者寄予新的期望。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親自指揮打好媒體融合發展的轉型之仗、主流輿論話語的攻心之仗,親切推動意識形態陣地的固本工程、新聞從業人員的培元工程,對新聞工作者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這一切,使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站到一個嶄新的起點上。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在“1·25”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新聞媒體融合發展的前進道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台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黨報黨刊要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侯延伸、全領域拓展,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努力佔領新的輿論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構建優良的媒體格局,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系,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各級宣傳管理部門要改革創新管理機制,配套落實政策措施,推動媒體融合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如果放在信息科學技術面臨革命性發展的現實深度來把握,我們對這次“1·25”學習會會有更深切的理解。黨中央把政治局集體學習會放到新興媒體一線現場召開,把媒體融合發展作為一個專題,眾多政治局委員參學、主動聆聽新聞業發展的新知識新趨勢這一堂大課,對新聞工作是親切的關懷,對新聞人是巨大的鼓舞,對媒體融合工作是強力的推動。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新聞媒體融合發展的科技引領路徑,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要全面提升技術治網的能力和水平,規范數據資源利用,防范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風險。要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加強網絡內容建設,使全媒體傳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從科技發展的趨勢來看,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推動,使生產發展更加迅速、生活發展更加方便、生態發展更加文明。媒體作為新觀念的最新發現和傳播者,引領著時代進步。這一次與前不同或者更為明顯的是,媒體不但要成為傳播者還要成為新技術的實踐者,媒體不但要成為時代觀念的引領者,而且自身成為理念、內容、手段、形式、方法、體裁、業態、體制、機制的革新者。

對這種革新是被動應對還是主動作為,決定起點,也影響終點。對這種革新,如何看清、看懂、看明白,需要對歷史上曾有的變革進行“參”,對未來可能變革需要“悟”。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動新載體、新形態、新渠道是有工業主導的大規律可循的,而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推動新觀念、新內容、新形式是有思維主導的大邏輯可察的。紙變、電變、網變,載體常變而信息追求不變,知識追求不變,精神生活要求與物質生活追求更高不變。同時人類求新求異求實是不變的邏輯,技術迭代升級更快是新現實,這些也是可以逐步認識到的。因此,我們媒體隻要適應變革,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新聞信息需要,媒體不但長期存在而且生存發展得更好是可以而且值得預期的。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從層級來看,中央媒體在建設新媒體矩陣、做強正面宣傳和培育傳播力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不少省級媒體在整合區域雲等大數據方面有一定特色﹔市縣媒體動作普遍慢半拍。從媒體類型來看,報紙較早遇到困難,先行先試“探路”和胡亂出招“找死”的案例兼有﹔廣播電視遇到困難晚一些,被動應對“等靠要”的心態也比較多。我們觀察全國媒體搞融合的面上情況,有這樣一種現象,值得研究。過去搞媒體融合,中央媒體是給項目給錢推著走、省級媒體是給項目不給錢逼著走、市級媒體沒錢沒項目不想走、縣級媒體沒資質也沒錢是走不了。從狀態心態來看,中央主要媒體是“風風光光”,省級媒體是“穩穩當當”,市級媒體是“慌慌張張”,縣級媒體是“哭爹喊娘”。原因有多種,但是方向看不清、趨勢想不明是根本原因,缺少資本支持、缺少贏利模式也是基礎原因,而不想作為、不敢作為也是重要原因。近年來,媒體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生存路徑已經看得見,信息資訊服務+其他民生服務,嵌入服務收費功能的贏利模式已有先行者初嘗甜頭。

從媒體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高度來認識,我們頭腦更加清醒。媒體在引領社會共識預期、推動社會依法治理、形成民主治理機制、促進人民自主管理方面作用越來越大。凡是媒體融合搞得好的,無不是把媒體服務政治和服務經濟、緊貼人民生活和滿足社會需求兩種屬性有機結合,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種效益結合得好的。媒體不僅是新聞服務,而且是輿論的重要方面,能否成為定音鼓,主導社會輿論,成為主流媒體,必須在新興媒體上佔據技術的制度點,成為載體平台的建設者、內容需求的提供者、主要話題的策劃源、引領趨勢的創新者。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全媒體對於治國理政的重要作用: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主流媒體必須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才能發揮團結穩定的思想中心作用、改革發展的推進動力作用。隻有立建並舉,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構建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完善法治環境,才能建設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才能確保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近年來,黨對新聞輿論工作更加重視,講究分級管理、分類施策,抓根本、抓長遠、抓政策,建立機制,解難題、聚焦點、融熱點,尋找路徑。這兩年在推動融合發展上講究精准施策,全面引領和重點抓相結合,重視抓兩頭帶中間,在中央新聞單位找方向和求技術破解,在趨勢性和強能力上加大研究,在傳播力引導力上下功夫﹔在縣級媒體開展融媒體中心建設,注重在影響力公信力上下功夫。從我的調查研究來看,縣級融媒體中心有望成為最早獲得穩定發展路徑和長久贏利模式的媒體。縣級由於基層事權和民生服務貼得緊、服務項目和收費功能聯系緊、治理層級低和公信力強結合,以及政務支持強度大和區域競爭主體少等先天優勢,可以通過快速整合機構、融合傳播、聚合產業、聯合資源達到有效配置資源,將來縣級融媒體中心是“一中心多功能”: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文明建設窗口、宣傳文化基地、基層信息樞紐、群眾辦事幫手,將來這些功能隨著逐步完善,基層干部越用越順手,人民群眾越用越方便,黨的聲音就會越傳越深入,就會成為一個區域的主流強勢媒體,成為一個虛擬的政務服務中心,成為一座聯結人民和黨政的重要橋梁,對於強化黨的領導、鞏固基層政權、服務人民群眾、引領社會風尚、展示黨政公信力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級領導干部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利用新興媒體推動區域治理和地方發展的能力得到明顯增強,成為重要變化。

認真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聞輿論工作作為黨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網上網下輿論場取得基礎性、根本性變化。新年伊始,黨中央把政治局集體學習會放在新媒體現場召開,對主流媒體意義重大,對媒體發展影響深遠。

首先是可以發現媒體迎來了一個融合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因為新時代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關鍵時刻、重要節點,重點工作、難點問題,全局方略、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篇布局、著力推進、立破並舉,指明方向、指引路徑、指導發展,為我們新聞輿論工作走上健康科學發展之路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其次,可以看出一條清晰的主線:從歷史中找到發展的理念源流,從科技革新中找到發展的動力基因,從中央決策中找到發展的方向明燈。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利用互聯網、移動傳播、大數據等技術革命的機遇,抓好本級媒體融合發展,並利用媒體建設多功能的平台載體,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思路清晰,就會提高站位和中央精神對標,就會採取良好的財政稅收、投資、項目等政策支持媒體融合發展。定位准確,就會採取恰當的規模、技術、載體等方式推動當地媒體創新發展。各級各類媒體要主動對位,充分領會黨中央高度重視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抓住中央近年出台的關於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縣級融媒體中心等系列文件精神創造的優良政策、社會輿論等戰略機遇,抓好自身轉型升級,利用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技術新平台新載體更好地服務黨務政務、服務人民生活、服務基層治理,找到一條可持續、能贏利、聚人才、有競爭力的新型媒體發展之路。

其三,新聞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成長成才之路。媒體深度融合,最終是人的融合。理念要融合,全媒型、專家型記者同等重要,政策傳播、信息服務、守望正義、引導時代、引領趨勢等功能兼而有之。觀念要融合,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融合路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過程,“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目標。受眾意識、用戶意識、產品意識和創新意識如影隨形。形式方法手段等要創新,工業產業企業、企業事業行業邏輯需要重新塑造,項目制、產品觀、跨界型等都需要不斷演進。業態體裁等要創新,個性化生產、可視化呈現、智能化推送、互動化傳播,適應受從微傳播、短時需、生動鮮活等需求。但是最終融合,是融媒體更是融人心,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新聞志向,成為政治堅定、引領時代、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如此,才能心正身正神正品正,才會真正具有全媒型、專家型本領的高強本領,才會內化涵養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精神追求,才有可能成為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成為建設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力軍。

結語

如此,我們從歷史維度、技術深度、時代高度來把握,就能更加全面、准確地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1·25”重要講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歷史意義,更加充分、深刻地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政治局到新媒體一線集體學習推動黨的新聞輿論陣地建設的戰略意義。

同時,我們也能更加深切體味到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新聞工作者的關懷備至,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刻認識。我們也能更加全面地領悟以習近平同志核心的黨中央謀大事、抓重點、促發展的領導藝術,推動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增加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學習和遵循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趨勢,把握信息技術革命的大機遇,提高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我們要不斷深化改革,促進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更加努力地做好我們的新聞輿論工作,為增強黨治國理政的能力、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建設更有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做好應盡之務,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作者系中國記協國內部主任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