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9年2月下

智媒體:媒體融合轉型新階段

李 鵬
2019年04月09日09:34 | 來源:傳媒
小字號

時代的不斷進步和技術的不斷變革,讓新的事物不斷誕生,傳統的事物不斷進化。隨著IPv6的應用,我們將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下一代互聯網的媒體深度融合即將到來。在這個時代,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的信息傳播融合才是媒體深度融合的新框架和新未來。在此過程中,智媒體必將成為媒體融合轉型的新階段。

人機協同是媒體融合的新趨勢

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人工智能被提到中央政治局學習研究的高度,可見其發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而人工智能應用到信息領域,將會推動傳播出現巨大變化。

移動化、社交化、智能化。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智能手機成為人們交流、溝通、分享的主要媒介和渠道。可以肯定,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也必將是主要媒介。在AI的支撐下,信息傳播的移動化、社交化、智能化特征更加明顯。大勢不可逆轉,專業的內容生產商必須把握這個特征,才能找准融合轉型的方向。

從融媒體到智媒體是大勢所趨。與上述三化趨勢相對應,媒體融合發展在過去十年經歷了三個段落,從全媒體到融媒體到智媒體。全媒體是剛剛開始媒體融合階段時追求媒介形式的全,種類多,品種齊全,是物理的反應,相加﹔融媒體是我現在在推進的,這是一種化學反應,各種要素、各種資源的重新組合重新嫁接,努力形成合力。但從未來來看,應該是從基因進化角度推進融合,也就是智媒體,讓信息傳播跟人工智能相融合,最終實現傳播的蝶變。

人機協同將成為時代潮流。當前,AI在工業、醫療、建筑等各個領域成為人的得力助手。信息傳播領域也不例外,在未來,讓人做人擅長的事,機器做機器擅長的事,人機協同將成為潮流。從媒體領域來講,媒體人的專業主義優勢和AI的高效智能生產將會更為完美地結合。

封面新聞:開啟智媒體探索

封面新聞從2015年開始籌劃,在2016年5月4日上線時,就確立了長遠發展的願景,即引領人工智能時代泛內容生產平台。由此,封面新聞把AI+媒體的融合作為方向,把建設智媒體作為發展目標,不遺余力進行探索。目前已經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小封”機器人進軍機器寫作。從2016年12月“小封”機器人發出首條稿件到至今,經過兩年的發展,“小封”每個月的寫稿量達到了近5000多條。2018年世界杯期間,一共寫作642條。騰訊、今日頭條、新華社、微軟、百度、第一財經開發的機器人一樣,封面新聞開發“小封”機器人的日趨成熟,被學界專家並稱為國內主流的七大機器寫作工具之一。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封面新聞的機器學習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

“封巢”系統開啟人機協同生產。2017年10月,由封面新聞自主研發的封巢系統上線。這是基於人工智能重構線索發現、寫作、編輯、發布、傳播效果監控、考核的智能移動融合採編系統,以此推動整個新聞生產流程的智能化變革。封巢系統包含三個平台:智能延展平台、智慧內容平台、智識管理平台,分別對應技術智能開發、內容智能採集、后端智能管理,充分體現人機協同。以前很多靠人完成的工作,比如線索的全網搜集、素材搜集、稿件追蹤、稿子打分等,都可以由機器完成,由機器輔助人工高效生產。

MGC智能全場景產品體驗。封面新聞在產品設計上,致力於在各個功能模塊加入AI的體驗,率先探索用AI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希望為用戶提供“視、聽、讀、聊全息智媒體驗”。“視”就是把直播、短視頻作為內容的重要特色,融入AI的元素,比如十九大報道、全國兩會報道等視頻系列報道中,融入了機器語音播報﹔“聽”就是“聽封”智能播報,為用戶提供聽新聞的場景服務﹔“讀”就是興趣閱讀,算法推薦﹔“聊”就是人機交互,在客戶端提供智能聊天、智能評論服務。機器合成語音播報(MGC)已經開始為用戶提供新的產品體驗,封面新聞客戶端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自動生成一段語音播報,通過“小封”機器人提取文章要點,加上科大訊飛的機器語音轉換技術,讓用戶快速聽新聞,了解新聞全貌。

AI+生活創造更多詩意可能。封面新聞的智媒體應用還可以拓展到很多生活場景,為用戶提供智能服務。比如“封面新聞高考志願小助手”,就是基於教育大數據、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制作的一款產品。在超過600萬條數據的支撐下,這款產品可以智能預估高校錄取分數、大學專業評測以及智能志願填報。AI也可以用來相親,2018年七夕,封面新聞舉辦了第二屆“未來愛情節”,就是用AI智能匹配相親對象。

建立實驗室進軍未來媒體。面向未來,從技術創新探索的角度出發,封面新聞建立了幾個主要的智能實驗室,包括與微軟、北師大建立了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實驗室﹔和中譯語通建立了CGI媒體應用實驗室,主要是商業垂直領域大數據的應用﹔與百度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共同成立區塊鏈媒體實驗室﹔與中移動視頻產業研究院共同成立5G智媒體視頻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的成立都將為封面新聞在智媒體探索方面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撐、技術支撐。

封面新聞的智媒體探索,都是基於構建引領人工智能時代的泛內容生態平台,並緊緊圍繞智能+智慧+智庫的客戶端而展開。在願景和目標的指引下,封面新聞將全力建設“全國影響+西南落地”的區域型平台媒體,努力把自身建設成為一流互聯網科技傳媒企業,以此真正實現基因的進化。

邁向智媒體的挑戰

在推動媒體融合和邁向智媒體的過程中,封面新聞上線兩年多接近三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作為都市報出身的傳統媒體,在推進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和克服的挑戰很多。

技術變化太快。自2010年以來這8年間,技術發生了多次迭代。從2016年封面新聞上線以來,基本技術每年都會有一個新的概念和大的變化。以前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后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現在三五年河東三五年河西,變化實在太快了。目前最熱的是區塊鏈技術,跟媒體結合的空間也很大。應對技術的快速升級迭代,封面新聞從一開始就認定必須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因此組建了80多人的技術團隊。對於殘酷的變化和競爭,盡管80多人的團隊還不夠強大,但封面新聞堅定了發展技術的方向,矢志不渝,堅韌不拔。事實証明,自建技術團隊對於自身發展很有用,這支團隊對媒體的把握特別是黨管媒體更到位,成為一支更懂媒體、更懂傳播規律的技術團隊。

體制機制的挑戰。這些年的傳媒發展,體制機制的挑戰一直存在,也一直在不斷變革創新,但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可以突破的空間也較為有限。對於媒體融合來講,構建符合互聯網公司要求的架構和運作方式,是必須要過的一道坎,這是建立現代企業的命題。以往雖然市場類媒體都是企業化運作,但大多還是事業化性質,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需要破解。同時,在公司化的進程當中,怎麼開展資本化運作,開啟邁向資本市場的道路,充分運用資本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提升進軍輿論主陣地的支撐力,需要重視並扎實推進。融資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破解不是易事。媒體融合最終是進入互聯網的主戰場,面向這個更大的市場,必須要持續不斷地改革,哪怕一點一點努力和突破,都應該值得去做。

盈利模式的探索。新媒體有沒有盈利模式?這是這些年業界一直反復討論的話題。新媒體不像傳統媒體那樣一套模式通吃天下,二次售賣,不論報紙、電視、廣播都可以,不論哪個省的都可以,都有市場。但新媒體不行,不同新媒體之間,盈利模式很難復制,隻有數一數二,沒有數三數四。對於互聯網來說,由於地域邊界的消失,贏家通吃的效應,很難去復制別人的模式。但認真研究互聯網企業,發展路徑的規律還是存在的,獨具個性、獨具特色的互聯網企業一定可以通過基本相同的發展路徑來成長壯大,那就是影響、資本、產業這樣一個“三環聯動”的路徑。隻要你努力把自己做得與眾不同,加上這樣一個路徑的持續發展,就一定能夠邁上持續發展、跨越發展的道路,封面新聞正在這條路徑上探索。

作者系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封面傳媒董事長兼CEO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