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見真章》徐滬生:創業四年,三次轉型,不變的是內容基因
5月11日,商業訪談節目《跨界見真章》第二季迎來第十一位跨界嘉賓徐滬生。節目中徐滬生分享了他從傳統媒體人跨界成為商人,在四年內連續三次轉型的創業歷程。
2018年9月,以拍攝精美短視頻而被公眾所熟悉的“一條”,一口氣連開三家實體店﹔開啟了它的“新零售”轉型之路。而它的掌門人徐滬生,在創辦“一條”之前,還有一個身份是《外灘畫報》總編,多年的雜志訓練,讓徐滬生對精美的畫面格外敏感,這也成為“一條”的重要基因。
2014年,徐滬生跨界新媒體領域,開設微信公眾號“一條”,以每天一條的節奏發布拍攝精美的生活類原創短視頻。短小的時長、精致的畫面,是“一條”最重要的用戶印象。用徐滬生的話說,“我們是碎片化、高品質。”
“你剛創業的時候,有哪些經驗是能夠直接用到‘一條’上呢?”主持人章艷問道。“我們完全沒有拍視頻的經驗,所以后來就說讓雜志大片動起來,一共就上下、左右、變焦這三個動作。”徐滬生在節目中說。
徐滬生團隊最終憑借對雜志的經驗,拍出了讓公司所有人都滿意的視頻。但面臨的問題是,市場是否會認可呢?當時有朋友對徐滬生說,“東西我很喜歡,但到市場上肯定會死的。”
“如果看的人很少,小的廣告公司養活我們團隊18個人應該是沒問題。”帶著傳統媒體人基因的徐滬生,最終還是決定將高品質的內容堅持到底。
而事實証明他的堅持是對的。制作精美的視頻頻內容,讓“一條”在短時間內就聚攏了千萬粉絲,迅速成長為一線自媒體賬號。
但即便是在短視頻創業的風口佔盡先機,徐滬生和“一條”也未敢放鬆警惕。視頻內容先天的高成本和轉化折損,令短視頻創業看上去很美,卻很難變現。
節目中徐滬生坦言,“一條”在2016年時就已經遭遇這樣的困境了。雖然當時也嘗試過各種方法,甚至還開過酒店,但都以失敗告終。與此同時,“一條”在線上電商方面的試水卻進展順利。
2016年,徐滬生二次轉型,瞄准線上電商。他在公司裡建立起多個影棚,對在“一條”上售賣的商品進行精美而統一的拍攝。
“轉型之后,一些‘一條’的深度粉絲會質疑,電商思路會反噬內容本身。面對這樣的聲音你是什麼態度?”面對主持人章艷的犀利提問,徐滬生稱自己做的是大眾媒體。“我不是專業媒體,我是一個有品質的大眾媒體。因為我們的核心是生活方式。”
徐滬生說從過去到現在,變的只是形式而不是內容核心。“從前是內容吸引讀者,然后賣廣告。現在互聯網的方式是,讀者就是用戶。當我給他推薦一個更好的生活良品時,我是增加他的需求功能,而不是騷擾。”這也是源於徐滬生的親身體驗,“我要買一個喜歡的東西,搜索成本是非常高的。”徐滬生認為商業創造的價值就是幫用戶節省時間、精准達到用戶需求。
轉型后的“一條”很快嘗到了電商的甜頭。徐滬生在節目中說,“我們當時的毛利率是非常高的,一本書就可以賣到四五百萬的銷售額,有些甚至賣到上千萬的銷售額。”
但久而久之,徐滬生也遇到了電商平台的共同困境,流量難題。“現在大多數電商會因為流量的壓力,獲客成本太高而轉去做線下的實體店。”主持人章艷說。“對,現在線下的流量比線上要更便宜。”徐滬生說。
由於線上與線下流量的成本倒挂,徐滬生決定向線下新零售發起沖刺。2018年9月,因精美短視頻而被大眾所熟悉的“一條”,一口氣連開三家實體店,開啟了“新零售”轉型之路。
“當你決定all in到新零售的時候,‘一條’還是一家以內容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嗎?”面對主持人章艷的提問,徐滬生很篤定地回答道,“我們的核心是生活方式,至於是圖片還是視頻,對我來說都是形式問題。我們做高端優質的生活類內容,這一點沒有變過。”
從短視頻創業,到如今的電商轉型,徐滬生和“一條”的跨界,常常被人們歸因於市場風口的變化。但風口終究會回歸平靜,熱點也都有冷卻的時候。隻有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堅守自己的基因,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商業價值。
5月11日晚22:46,鎖定CCTV-2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走進徐滬生的“跨界人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