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山東衛視《現在的我們》:用正能量打造大流量

呂 芃
2019年05月09日06: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正能量打造大流量(創意空間)

  培育新時代新青年,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本土、深植時代,從一點一滴做起,發揚工匠精神,鍛造文藝精品,回應“青春為何,青春何為”之問,為年輕人樹立起真“偶像”、好榜樣

  “怕也得去,我的職業是我的追求!”近日,一條短視頻在社交網絡平台被廣為傳播:排爆手王銘講述了自己與戰友共同排爆、“離粉身碎骨隻有一毫米”的故事。目前這條短視頻已獲得超過1000萬次點擊。

  網友們留下了這樣的評論:“這才是青年人真正的偶像”“我也會堅守信仰,做最暖的追光者”。王銘也在視頻下方評論道:“我最驕傲的事,就是能用生命保護一方平安”。

  沒有當紅明星,隻有普通的奮斗者,沒有華麗的舞台包裝,隻有動人的鮮活話語,“用正能量打造大流量”,用榜樣的力量培育時代新人,正是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台聯合策劃《現在的我們》這檔青年人物價值觀察紀實節目的初衷。

  “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山東衛視《現在的我們》正是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的一檔電視文藝作品。創作中,我們著重把握三個關鍵詞:

  一是“弘揚”。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我們必須首先解決“新時代文藝作品,應為青年塑造什麼樣的榜樣”的問題。我們選擇——讓青年影響青年。

  節目中選取的青春榜樣,都是普通的年輕人、勞動者。工作中,他們是標兵、榜樣,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取得了一番成績,綻放出青春芳華﹔家庭中,他們是兒子、是丈夫,在平凡生活中也有難以割舍的父母親恩。比如,在200米高空的電線上如履平地的電路檢修工程師王進,對家人隱瞞了自己的危險工作近10年﹔青島港裝卸工人郭凱,通過刻苦訓練提升技能,從裝卸“臭手”成長為“高手”,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義務反扒20年的“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馮黎明,男扮女裝,隻為實現“天下無賊”的夢想……節目在彰顯青春榜樣出類拔萃的同時,也展現了其真摯情感,樹立起真實、生動、飽滿的青春形象,增強了榜樣的貼近性、感召力和示范意義。

  二是“奮斗”。為了將《現在的我們》打造成獻給新時代青年的文藝精品,山東廣播電視台抽調了全台最精干的內容團隊。在策劃之初,節目組有著不小的困惑:到底應該表現哪段人生進程的青年榜樣?經過數次研討,我們最終將視角投注到“現在正在奮斗中”的普通青年群體。我們要呈現的,是把汗水投入到夢想實踐中的年輕人,是“現在進行時”的奮斗實踐。

  三是“傳承”。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每當歷史緊要關頭,總會有一批年輕人挺身而出,接續奮斗。除了現在的年輕人,我們也要將創作視野投射到未來,努力讓“勇於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精氣神傳承下去。節目中,“90后”排爆戰士王銘的父親以青春見証人的身份來到節目現場,帶來一枚王銘的太爺爺在抗美援朝時獲得的勛章,並留下王銘爺爺送給自己的話:“一日入伍,終身報國,一日入黨,終身奉獻”,四代軍人的精神傳承於無聲處帶給觀眾無限感動。

  《現在的我們》的融媒體傳播,也特別注意用新語態、新方式影響年輕人。除了短視頻為主的社交傳播,用戶也可以掃碼,通過網絡平台觀看節目內容。在社交網絡平台,節目組發起“寫給未來的自己”慢遞活動,年輕人可以與未來的自己簽訂“數年之約”,見証夢想的實現。《現在的我們》主題曲《你好!青春》中,我們以“青春為何,青春何為,今夕何夕,你好青春”的歌唱,道出了節目主旨。

  文藝工作者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使命,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培育新時代新青年,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本土、深植時代,從一點一滴做起,發揚工匠精神,鍛造文藝精品,回應“青春為何,青春何為”之問,為年輕人樹立起真“偶像”、好榜樣。

  (作者為山東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