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融媒》出版 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支招
5月12日,由中共邳州市委主辦,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雜志社聯合承辦的《銀杏融媒》新書發布會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銀杏融媒》一書是由邳州市融媒體中心與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共同出版,是國內聚焦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首本專著。該書以“銀杏融媒”為案例,從“破而后立強發展之根、融合聚力壯發展之干、深耕本土繁發展之枝、強化造血茂發展之葉”四個篇章,全方位展示了邳州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
銀杏文化是江蘇邳州的特色文化。作為江蘇省縣級媒體深度融合試點,2018年10月,以“銀杏融媒”之名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縣級融媒體中心。目前,“銀杏融媒”已構建了“兩台一報一網、三微一端多平台”九位一體傳播矩陣,覆蓋用戶實現“321百萬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增強,形成了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邳州模式”。
試點以來,“銀杏融媒”已獲得江蘇省縣級媒體融合創新案例,在“‘TV地標’(2018)中國電視媒體綜合實力調研”中,還獲評“年度優秀融媒體運營團隊”,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媒體。
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融媒體時代內容生產該如何轉型?如何堅持移動優先?技術驅動下融媒體的路在何方?如何增強“造血”功能?研討會上,邳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仰琦與五位來自學界、業界專家學者,圍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展開了熱烈研討。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張國濤認為,走好“群眾路線”,解決好“最后一公裡”的問題,運用新媒體的手段、先進的技術來增強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是縣級融媒體中心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同時,還要圍繞基層群眾的需求,通過“融媒+政務+服務+產業”,加強和群眾互動,做好主動服務。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以短視頻生產為例,闡述了融媒體時代下內容生產關系的變化。他認為,短視頻是今后的發展潮流和大勢,且已進入多元化制作的時代,每一個媒體都應該重視,因為它符合話語生活的節奏,適合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具有很多中長視頻不具有的優勢。但短視頻同樣需要講究精品、需要講究價值,它應該是小中見大、大中見長、見微知著、平中見奇,總而言之要短小精悍。
中央財經大學新聞系教授譚雲明表示,技術的變革推動了傳媒傳播生態和傳播內容建設的改進、發展,帶來的新變化可以用“多快好省”來概況,“多”是新媒體網絡發展信息多,“快”就是時效性,“好”更多是從形式來講。但是無論技術怎麼發展,內容是根本,一定是要精品,一定要接地氣,要有工匠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廣播電視教研室主任崔艷認為,移動優先對於縣級融媒體中心來講,有著天然的優勢,就是要依托移動互聯網,實現實時發送、實時接收、實時在線、實時聯通,為用戶提供最新、最快、最實用、最貼近的媒體服務,做到無時無刻與你在一起。
《中國廣播影視》雜志社總經理、廣電獨家主編江耀進表示,縣級媒體一定要在經營上下功夫,融合不是最終目的,融合后的成效,要看傳播效果和經營效果,能否實現“1+1>2”。要積極對接市場,拓展政務服務,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為融媒體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