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主題論壇舉行

粵港澳台四地代表發言 媒體攜手聚力建設一流灣區

2019年05月20日07:34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媒體攜手 聚力建設一流灣區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南方日報社社長劉紅兵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

  澳門日報社代總編輯崔志濤

  台灣旺旺集團副總裁胡志強

  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如何開展深度合作、協同發展?怎樣加快融合轉型,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貢獻媒體力量?在5月19日舉行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上,370名嘉賓、111家媒體、270名記者共聚一堂,共謀未來,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在主題論壇上,來自粵港澳台的代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南方日報社社長劉紅兵,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澳門日報社代總編輯崔志濤,台灣旺旺集團副總裁胡志強分別分享了各自的思考與建議。

  把握“灣區經濟時代”的大機遇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劉紅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它的每一小步,都將是“一國兩制”新實踐的一大步,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一大步。“對於我們大灣區的主流媒體來說,能夠躬逢其盛,感到無上光榮,無比幸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點滴推進,都將成為一座座新聞‘富礦’,為媒體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

  在姜在忠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外公布,意味著屬於中國的“灣區經濟時代”正式來臨。這對於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港澳同胞福祉,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將產生深遠而重要的影響。“灣區的建設與發展,在進一步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推動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的同時,也為我們的新聞報道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題材,對如何在‘一流灣區’建設中體現一流媒體的擔當與作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崔志濤說,澳門輿論普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的重要舉措,將為澳門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和新的發展機遇。“澳門完全有條件,也有責任對外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

  唱好大灣區建設“同一首歌”

  加強協同合作、融合轉型,共同講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故事,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姜在忠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媒體能秉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灣區精神,共塑友好合作的媒體新業態,共建互融互通的人文新平台,為灣區的經濟繁榮與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我們願與灣區媒體一道,以更大的視野,對標國際灣區媒體,提升灣區在國際上的軟實力﹔以更大的責任,多做有益於香港和內地融合的新聞﹔以更大的擔當,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崔志濤也表示,大灣區各地媒體應當朝著協同發展、融和互通的方向繼續努力。當前已有港澳傳媒將部分或者主要作業轉移進大灣區,利用內地相對充足的傳媒人才、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化生產,有些開始與大灣區其他9個城市的媒體探討進一步打造全媒體的合作平台,並在新聞報道、傳媒經營、業務培訓、人才培養、智庫交流等領域加強合作交流互鑒。

  劉紅兵認為,媒體機遇、媒體所能、媒體使命、媒體擔當,其核心與基礎是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我們衷心希望三地媒體同行能夠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的舉辦為契機,加強多領域合作,為溝通灣區發展信息、促進灣區資源整合、服務灣區經貿交流、推動灣區產業對接發揮更大作用。讓我們共同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媒體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中,相互學習、精誠合作,共同唱好大灣區建設‘同一首歌’,同心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精彩發言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南方日報社社長劉紅兵:

  架設大灣區合作橋梁 為大灣區建設鼓與呼

  在中央宣傳部的關心支持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共同發起舉辦首屆大灣區媒體峰會,目的就是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媒體交流合作,匯聚力量,凝聚共識,完善機制,形成合力,深刻領會“中央要求”“灣區所向”“三地所長”之間的緊密聯系,緊緊把握大灣區建設帶來的“媒體機遇”,不斷提升“媒體所能”,忠實履行“媒體使命”,充分展現“媒體擔當”。

  一是把握媒體機遇,架設大灣區合作橋梁。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與港澳同行的合作,全方位、多層次展示大灣區建設的生動實踐與創新成果,與港澳同行一起,在三地之間搭建更多的“連心橋”。

  二是提升媒體所能,加快自身融合轉型。建設大灣區使我們有機會共同打造一個取長補短、溝通互鑒、加快自身融合轉型的大舞台。傳播載體與傳播渠道的建設,傳播手段與傳播方式的創新,使我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聚焦大灣區,更加全面、深入地服務大灣區,攜手港澳同行,為建設一流灣區貢獻更多的媒體智慧與媒體力量。

  三是履行媒體使命,為大灣區建設鼓與呼。民心相通是大灣區建設的社會根基,而民心的交融離不開文化的滋養。我們將與港澳同行一起努力,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持續加大對大灣區的傳播報道力度,推動三地文化美美與共,共同融入中華文化的大美之中。

  四是展現媒體擔當,增強大灣區發展動能。大灣區建設是粵港澳三地共同的事業,在將美好藍圖一步步變成精彩現實的過程中,媒體不僅要做好觀察者、記錄者,而且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擔當新角色,增強新動能。我們熱切期待著能與港澳同行加強溝通,優勢互補,共同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更好地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

  展現一流擔當 體現一流作為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掀起熱潮之際召開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是一項具有遠見卓識的時代創舉。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不僅便利了區內媒體的溝通交流,還密切了同業之間的聯系,使得香港媒體有更多的機會與區內同業交流互鑒。同時,大灣區內有著很強的科研實力,有世界級的科技巨頭,這將為香港媒體探索新媒體、融媒體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可以說,大灣區內的豐富資源和龐大需求,為香港媒體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作為愛國愛港的主流媒體,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將自覺地承擔起講好大灣區故事的使命和重任,將採訪的觸角投向這一新聞富礦,積極報道好、解讀好大灣區建設的相關政策,及時傳遞市場信息,幫助港人抓住機遇,參與灣區建設,貢獻國家,實現自我。

  一是報道解讀灣區政策。我們將責無旁貸地承擔媒體責任,做政策與民眾之間的“連心橋”,吃透政策精神,提升專業能力,通過及時的、全面的、多種形式的報道,推動港人積極參與到大灣區建設中。

  二是凝聚各方智慧。我們擁有廣泛的社會資源和權威的信息來源,在各個專業領域都有“朋友圈”,可以依靠這些力量組織開展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務研究,實現管理智慧在政府、媒體、社會間的凝聚與整合。

  三是報道好港澳同胞參與灣區建設的奮斗故事。我們要不惜筆墨、不吝篇幅、積極挖掘、大力宣傳報道港澳同胞在灣區建設中涌現出的新典型、新經驗、新做法。

  四是報道好灣區建設取得的豐碩成就。我們不僅要宣傳大灣區的體制創新,還要用鏡頭和筆記錄下灣區建設的發展變化,記錄下灣區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向世界展示灣區風採,向世界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名片。

  澳門日報社代總編輯崔志濤:

  人心相通 媒體共融

  連月來,澳門社會各界反響熱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近百次提到澳門,並將澳門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核心城市之一。這充分說明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澳門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優勢和作用、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澳門同胞福祉、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決心和信心。澳門應乘勢而上,肩負起時代使命,發揮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但已有了質的變化和飛躍。未來的大灣區,應該是一個制度相融、產業相依、設施相通、人心相凝、高度聚合的區域性經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是一個沒有隔閡、沒有障礙、融通便利的共同生活圈。

  無論是講好灣區故事的行動,還是促成灣區融合的使命,媒體都大有作為,有所擔當。主流媒體應當發揮職能,密切跟進大灣區建設,特別是讀者關心的科技創新、互聯互通、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優質生活圈等內容、專題報道分析,為大灣區建設、制度創新作理論探索,坦率交流,說好成績、擺出問題、把道理講清楚,讓磨合達至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要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鋒隊。粵港澳人相親,習相近,心相通,同根同源,同聲同氣。灣區媒體的產品應當重視人性化、人文化、民俗化,貼近民生,題材可親﹔灣區提倡創新,媒體更應該提倡創新,要善用人工智能、VR、4K、5G等新科技,著力打造智慧媒體,精准分送,資訊可視。總之,要以更大的共鳴度和感染力,推動人文交流,達至民心相通,促成“人文灣區”建設,以文化融通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

  台灣旺旺集團副總裁胡志強: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共享發展機遇

  經濟繁榮靠城市,城市發展靠聯結。有學者指出,衡量一個城市或區域的發展如何,可以觀察其夜景。一般晚上燈火明亮的地方就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就是生產力高的地方。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符合這個觀點。最近,粵港澳大灣區在台灣很紅,粵港澳大灣區包含香港、澳門和廣東省9個生產總值較高的城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7000萬人,人均GDP已與台灣相差不大。很多台灣民眾到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或參加活動時,總會表示“令人震撼”。事實証明,經過數十年改革開放,廣州、深圳等地的發展非常迅猛。

  台灣可以積極對接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激發發展潛力,共享大灣區發展機遇和成果。(南方日報記者 胡良光 辛均慶 陳 理。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王 輝 李細華 張梓望 董天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