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智慧出版千人千面 算法推薦追蹤閱讀體驗

尹琨
2019年06月03日16:2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智慧出版 千人千面

  編者按 5月27日至28日,以“數字傳承 高質量發展引領未來”為主題的2019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在業態融合背景下,在5G帶來的新商機中,智慧出版怎麼更好地發展,出版社如何應用科學技術、新興渠道打造成熟的出版商業模式,出版社如何從內容生產者轉變為知識服務商,這些話題,都成為論壇關注的焦點。

  在2019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上,機器人不僅是表演者,在兩天的會議中還分別客串了主持人和接待人員,其與出版業的“合作”前景可期。本報見習記者 楊志成 攝

  一曲婉轉的古琴曲《良宵引》,一塊巨大的LED屏幕上演示的書法《蘭亭集序》,再加上屏幕前憨態可掬的機器人字正腔圓的誦讀,這有些“混搭”的節目令現場觀眾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奠定了2019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的基調,那就是“新”。

  首先,技術新。無論是5G還是AI,這些時下最為先進的技術均在與出版業的結合中達成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共識,未來發展將煥發出無窮的生機。其次,產品新。朗誦詩歌的機器人不僅是表演者,在兩天的會議中還分別客串了接待人員和主持人,其與出版業的“合作”前景可期。再次,理念新。在堪稱“技術風暴”的討論中,書的概念被解構,出版的邊界進一步擴大,圍繞這種新理念生發出的新業態——智慧出版,大家再次看到了出版業的活力與生機。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在技術引領下,智慧出版能夠提供的千人千面的服務將從夢想照進現實。

  從閱讀圖書到查詢知識圖譜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藍狐科技聯合創始人楊澤曦用“知識圖譜”4個字闡述他對未來圖書概念的理解。“挖掘知識相互之間的聯系,用圖的方式表示出來就是知識圖譜。”楊澤曦表示,盡管這個概念在計算機領域已經不算新鮮,但與出版業的結合則有可能產生全新的業態。

  楊澤曦以教輔類圖書舉例談道,學生學習的公式、定理之間天然就存在聯系,本身容易形成知識圖譜的表現形式。比如一名學生考試做錯一道題,他想針對這道錯題去做更多有針對性的練習。面對書架上那麼多的練習冊,他可能不知道應該翻哪本,也不知道哪本的難度跟自己更匹配,這時就可以用手機或其他設備拍攝試卷,由機器識別出上面的錯題,然后自動去由圖書形成的知識圖譜中找到相應的知識去匹配,再准確地推送給他。

  “通過圖像、語音等方式,可以方便地捕捉用戶的需求,將用戶需求轉化成知識圖譜上的一個查詢,最后將查詢的結果呈現給用戶,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在楊澤曦看來,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的浪潮下,很多行業會迎來深刻變革。包括出版行業在內,不同的知識服務行業與產品,面臨的問題“殊途同歸”,那就是如何給用戶提供體驗更好的知識服務。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楊澤曦與團隊正在孵化一項文檔及文字識別技術,把紙質圖書的內容通過拍攝,用技術手段提取重組出來。該技術目前已經可以識別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等在內的10余種語言。

  流動數據滿足個性化需求

  作為立足出版業的大數據服務企業,中金易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擺在會場的大屏幕實時顯示全國各地的出版發行相關數據,吸引不少參會者駐足。談及行業大數據的意義,中金易雲大數據應用中心總經理俞國忠表示,關鍵在於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因為信息孤島帶來的是出版業經營決策缺乏快速、高效、准確的數據支撐。

  為了幫助出版單位從選題、編校、發行、物流等環節建立起對用戶的感知,中金易雲搭建的出版發行大數據平台,通過對海量、實時的圖書銷售數據的綜合分析與研究,為出版端、發行端和零售端提供專業服務。

  對讀者來說,大數據平台可以實現“茫茫書海”的精准定位,比如鎖定某本書具體在哪個門店銷售,滿足讀者的個性化購書需求。對於出版與發行單位來說,大數據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洞悉“我情”、了解“社情”、關注“行情”、緊盯“客情”,實現產業鏈協同數據化、上下游信息一體化、數據反饋實時化、經營決策智能化。

  俞國忠舉例表示,機械工業出版社通過大數據平台發現在浙江的青田書店、三門書店,機工社的幼兒讀物超過很多大店。平台還分析出譯林出版社的同類產品,在中小微書店優勢明顯。這些都有助於出版發行單位的科學決策,比如向縱深地帶深耕內容,走分眾化、小眾化路線。

  在俞國忠看來,中金易雲的目標是成為產業鏈上的穿線者,把內容的生產端、發行端、消費端串聯起來,形成智能出版發行的總體框架。

  算法推薦追蹤閱讀體驗

  北京文景時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賀宣在會上分享了打造基礎教育閱讀智能學習平台“向日葵閱讀”的思路與理念。作為面向K12中小學生的閱讀平台,“向日葵閱讀”基於大數據和算法分析打造而成,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在數據收集上,當學生拿著手機或其他設備閱讀的時候,可以運用面部識別或表情識別技術記錄他的表情,看他讀書的時候是開心、難過還是困惑,從而幫助老師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認知水平。還可以使用眼球軌跡追蹤技術,完整記錄學生閱讀時的眼球活動軌跡。“如果學生看后面的時候不停往前面翻,就說明他有效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有針對性地訓練他的信息提取和獲取問題的能力。”賀宣說道。

  在算法推薦上,當有兩個都喜歡閱讀金庸武俠小說的學生出現,后台會記錄下兩人擁有共同的閱讀喜好。這時如果其中一名學生讀完金庸的作品后又去閱讀《哈利·波特》,那麼通過協同過濾的算法,后台就會把《哈利·波特》主動推送給另一名也喜歡金庸作品的學生。基於閱讀喜好分析,從而實現個性化的閱讀推薦。

  “通過面部識別、語音識別以及算法推薦等技術,我們可以更好地收集學生的閱讀行為數據,從而形成他的個人閱讀能力畫像。”賀宣表示,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他們的閱讀體驗,也將是出版單位十分重要的數據資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