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堅守光明初心 再創輝煌未來

2019年06月17日07:0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堅守光明初心再創輝煌未來

  我與光明日報“相識”,有將近50年的歷史。時代背景不同,人生風景不同,感受體悟也不同。

  1963年9月,我來到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讀書,對於一個偏好於“寫作”與“研究”的人來說,一邊學習,一邊寫作,一邊給報紙投稿成了我的習慣。那時,光明日報有個史學版,經常發表一些名家作品。我常讀也常寫,還在上面發表過文章,並且慕名到永安路的報社舊址參觀過。

  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我從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林業管理局調入原國家計委工作,主要負責宏觀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實現了地域、專業、行業的跨越。此時,我國思想理論界也在發生著轉變,正掀起一場關於真理標准的大討論,而源起正是光明日報在1978年5月11日刊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此,一份報紙與國家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同奮進,成為學術探討、互鑒的重要平台。

  1984年3月11日,我在光明日報發表《略談計劃體制改革的客觀依據》,全面論述了計劃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依據,並且提出推進改革的意見。在經濟體制改革正由農村轉向城市、由企業改革轉向宏觀經濟改革的關鍵節點上,這篇文章的發表在當時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同年12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我與他人合著的《計劃體制改革問題論爭》一書,以此為標志,我對中國改革的研究步入了新的階段。

  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第一次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改革發展的新局面。2年后,我調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擔負起鄧小平經濟理論研究的編寫工作。1998年,為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我撰寫了論文《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全文發表在1998年12月4日的光明日報上,后來作為首篇文章被集納入《改革開放耕耘錄》一書。文章強調在學懂弄通重大創新理論方面下功夫,並且深入辨析了貫穿於鄧小平經濟理論中的幾對基本關系。

  我一直堅信,不刻苦學習、堅持學習是不行的,沒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精神也是不行的。這是我一以貫之的治學理念,也與光明日報引導知識分子樹立高尚人格風范、培育深厚學術素養的優良品質相契合。回望幾十年的人生經歷,“研究問題”和“起草文件”始終是我工作的“主旋律”,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是我終生受用的習慣。黨的十八大之后,我的退休生活開始了,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型智庫建設之中,從此開啟了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生涯的“金秋時節”。

  2015年1月20日,中央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2月2日,我在光明網演播室為網友做了一場題為《乘東風、抓機遇,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解讀。在智庫建設方面,我與光明日報有了更多交集:2016年,我被光明日報評選為“年度十大智庫人物”﹔2017年4月18日,光明智庫正式揭牌成立,我被聘為光明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在光明日報攜手南京大學共同舉辦的“2017中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上,我做了《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的主旨演講。

  這段時間與光明日報密集性的往來約有六七次之多,光明日報的採訪報道也記錄了我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三個智庫的探索歷程。近年來,在光明日報發表的《實現美好宏圖 牽手復興偉業——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治理的新進展》《著力打造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新格局》等文章都寄托著我對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的思考。

  作為黨的理論推進者、人民事業的助力者、中國道路的詮釋者、新型智庫的建設者以及中國廣大知識分子的良師摯友,光明日報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遠見的卓識和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的精神,站在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借此機會,我寄語光明日報:堅守光明初心,再創輝煌未來。以此獻上我的祝願與祝福。

   (作者:魏禮群,系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黨組書記,光明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