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5期

在新聞寫作中借鑒文學手法的技巧分析

廉曉丹
2019年06月19日08:1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新聞寫作中,對文學手法的借鑒與應用,可以促進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的有效融合,促進新聞傳播效果及文學價值的有效提升。基於此,本次研究就新聞寫作中借鑒文學手法的技巧進行分析,首先介紹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的差異性,進而探討新聞寫作中對於文學手法及創作技巧的借鑒與應用方法。

關鍵詞:新聞寫作﹔文學手法﹔修辭手法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5-0000-03

新聞報道,就是對新聞事件、時事熱點等重要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與再創作,其主要傳播載體包括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短信等多種渠道。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報道的表現形式愈發豐富,新聞媒體平台日益增加,新聞創作也在不斷創新與優化。要想提高自身競爭力,在新聞寫作中,就需要合理借鑒文學手法及創作技巧。

一、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的差異處

(一)從表現方式上來看

新聞寫作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因而新聞寫作也具備其特定的審美情緒。新聞報道與文學創作的本質有明顯差異,文學是以藝術為本質,新聞是以信息為本質。另外,新聞報道強調客觀陳述,文學作品強調刻畫塑造等。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文化事業正在向著更加長遠的方向發展,國民文化藝術追求也日漸提升,這就給文學創作及新聞寫作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也對提高新聞信息感染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提高新聞價值,並獲取更大的市場競爭力,新聞行業就必須對其內容及形式加以創新與優化,豐富新聞信息的文化內涵,並提高新聞信息的感染效果。

出於提升新聞信息的交流效果與傳遞效果的考量,可以將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加以有效融合,這一過程中,就需要充分明確新聞寫作與文化創作之間的差異性。首先,文學創作過程中,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的應用極為常見,同時也常常運用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表現方法,可通過場景分析與氛圍營造等方式,起到鋪墊與渲染的效果。而新聞強調真實性、及時性、公開性、准確性及變動性等原則,因而在實際的寫作中,應當突出其真實與完整價值,因而文學創作中的常見修辭手法及表現方法,在新聞寫作中的應用較少,應當避免對於文學創作方式的過度應用,一切以新聞寫作原則為主。

(二)從寫作目標上來看

從新聞寫作來說,其目標在於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對新聞內容加以傳播,因而其創作方向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其一,在於真實報道新聞事件並擴大新聞影響范圍﹔其二,在於引導社會輿論,傳播正面精神文化。而文學創作也著重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在於對作者思想情感與理想追求的書法,其二在於使讀者通過閱讀獲取閱讀的愉悅感,理解作者在寫作中創設的情景,體現其中的精神內涵。新聞報道以提供信息為主要目標,其滿足的是人們對於信息的需要﹔文學創作以提供審美為主要目標,滿足的是人們對於藝術的需求。在進行新聞寫作時,應當在尊重真實情況的前提下,重視新聞事件的藝術價值,提高新聞報道的感染效果與傳播價值。

(三)從寫作風格上來看

另外,在寫作風格上,新聞寫作與文學創作之間也有較大差異,新聞寫作強調簡潔明了,用詞簡單明確,而文學創作過程中,其語言風格手法作者自身素質及文化水平的影響,語言風格具備多樣性特征,或者簡潔明練、或者深沉唯美、或者充滿趣味。為在實際的新聞寫作過程中,一切以達成寫作目標為主,多余的語言及修飾並不重要,因而要想提高文學新聞寫作水平,還應當正確認識新聞寫作的要求,明確文學創作與新聞寫作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新聞寫作為基礎,對文學創作方式加以適當參考與借鑒[1]。

二、新聞寫作中對於文學手法的借鑒

(一)對新聞結構進行優化

一直以來,新聞寫作的結構主要有五種類型,即金字塔結構、倒金字塔結構、菱形結構、輻條結構、並列結構等,而在實際的新聞寫作過程中,新聞事件不同,新聞內容不同,所想要傳達的精神內核也有所不同,就需要突破這五種結構的限制,與時俱進地對新聞結構加以優化,同時可以結合散文“形散而文不散”的藝術特征,為新聞寫作賦予散文美。

在新聞寫作中,記者可以將新聞敘事模式與文學創作手法相結合,在新聞稿中融入一定的情感因素。新聞敘事模式包括蜂巢模式、鑽石模式及菱形模式。這三種模式中,蜂巢模式是基於當前新聞語境下的常見模式,這種模式通常以新聞時態報道為主,對分散性新聞元素進行收集,這種新聞與散文結構具備一定的相似性﹔鑽石模式則是在新聞寫作的過程中,運用文本、圖像、畫面等元素作為佐証,提高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及完整性,切實提高新聞內容的可信度及公信力﹔菱形模式是新聞傳播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及其他渠道,強化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好地了解受眾的看法,對新聞的傳播范圍適當擴張。在進行新聞寫作時,記者也可以對文學手法進行充分借鑒,對現代新聞敘事模式對新聞內容加以擴充,對新聞的交互性有所增強,以切實體現受眾的實際需求與真實看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