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5期

高雅藝術的大眾化傳播——以原創綜藝《聲入人心》為例

金心怡
2019年06月19日08:36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湖南衛視原創新形態聲樂演唱節目《聲入人心》以美聲這一垂直細分元素為題材,從內容的編排、環節的設置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高雅藝術的大眾化傳播路徑,打破了大眾對歌劇、音樂劇的刻板印象,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也為當下缺乏優質的原創綜藝節目的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聲入人心﹔原創綜藝﹔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5-0000-03

據《2018年中國綜藝行業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中國綜藝市場規模持續攀升,2018年市場總規模達331億,數量和規模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對於資源的過度消耗也導致了大量同質化節目的出現,綜藝市場呈現出繁榮與亂象交織的特點,從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來看,深耕與創新在所難免。在此背景下,《聲臨其境》火爆熒屏,取得了一系列現象級的成績,標志著針對小眾圈層創作內容的電視綜藝節目試水成功,為電視綜藝挖掘垂直領域,進一步打造有品質、有特色的節目指引了方向。

《聲入人心》是由湖南衛視制作的原創新形態聲樂演唱節目,由廖昌永、劉憲華、尚雯婕三位音樂人作為出品人,36位演唱者通過聲樂競演角逐六個首席位。節目播出之后獲得豆瓣9.3的高評分,《人民日報》點名表揚,官方播放平台點擊率超7億。《聲入人心》的成功在於瞄准了美聲這一小眾題材,對優秀的聲樂作品進行改編,通過專業歌唱演員的流行化演繹,架起古典音樂與普通民眾之間的橋梁,改變了大眾對於美聲的固有印象。同時節目讓小眾藝術獲得了更高的關注度,對我國的藝術繁榮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專業性與娛樂性的跨界融合,也為今后高雅藝術的大眾化傳播提供了參考路徑。

一 垂直細分題材:精准捕捉潛在市場

(一)多元音樂市場的突破性探索

音樂類綜藝是中國綜藝市場類型化程度最高的類型之一,從《超級女聲》到之后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等,每一檔節目雖然在賽制、選手、環節設置等方面都有所側重和創新,但它們都沒有跳脫出流行音樂的桎梏,這就使得流行音樂的資源被過度消耗,市場迅速飽和。《聲入人心》獨辟蹊徑,導演任洋率領的創新小組發現了美聲這一片尚未被開發的藍海,無論是歌曲質量還是素人資源,都足以進行電視化呈現。通過對大量美聲專業的學生、業內人士的調研,他們發現美聲歌者的形象、氣質與大眾的固有印象大相徑庭,強烈的反差感會給觀眾帶來新鮮的體驗,這就使得小眾藝術的大眾化傳播具有可行性。

(二)滿足受眾的潛在需求

據傳播學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受眾是由特定“需求”的個人,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是基於特定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首先《聲入人心》與美聲業內的期盼不謀而合。“台上演的是我們自己人,台下看的還是我們自己人”,節目成員蔡程昱的這一句話道盡了美聲當下尷尬的境遇——高雅冬眠、孤芳自賞,而《聲入人心》為美聲打開了一個窗口,讓更多人接觸到這種藝術形態,滿足了業內人士的需求。其次,就像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邱越所說:“平台最核心的工作是洞察需求和創造內容。我們會把用戶的行為拆分成非常多的類型,研究他們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觀眾在經歷了消費幽默、消費流量的快綜藝時代之后,對於被娛樂內容充斥的綜藝節目產生了審美疲勞,開始期望一批有情懷,有文化內涵的內容回歸熒屏。大眾對於小眾藝術是好奇的,他們只是缺少一個去了解的機會,《聲入人心》抓住了大眾這一心理期待,用專業性與娛樂性相融合的方式讓美聲以一種更接地氣的方式滿足大眾的內在精神與審美訴求。

二 創新節目制作:尋找流行與高雅的平衡點

小眾題材是節目的亮點也是難點,節目的強觀賞性是推廣小眾藝術的基礎,所以如何找到流行與高雅之間的平衡點是《聲入人心》的關鍵點。《聲入人心》創作團隊高度重視節目制作的各個部分,播出版本與早期推演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對選人、選曲、節目內容與環節設置等方面進行創新,從而消弭觀眾與美聲之間的距離感。

(一)成員選擇

節目組在選擇成員時的最初標准是“首先一定是要唱得好,這是最基本的,顏值也不能低,這是觀眾愛的”,由於大眾媒介的演變及影響,文化由語言中心向視覺中心轉變,視覺文化時代賦予了“顏值”極大的經濟轉化潛力。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和女性消費群體日趨龐大,女性受眾在以綜藝為代表的影視娛樂內容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媒體也越來越善於發掘符合當下女性審美的潛在點。該節目挑選的選手內外兼修,當高學歷、高顏值、高專業水准的36位成員集體亮相時,強有力的視覺沖擊效果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眼球。從視覺入手,節目組降低了高雅藝術的欣賞成本,為接下來拓寬大眾的審美邊界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節目組還要邀請了幾位已經知名歌手來做選手,例如《我是歌手》踢館成功的王晰,《中國好聲音》總冠軍李琦等,一方面他們作為流行歌手契合了節目高雅音樂通俗化的主題﹔另一方面這些選手固有的粉絲可以為節目帶來第一波聲量。

(二)歌曲選編

節目的選曲除了經典的歌劇、音樂劇曲目如《今夜無人入睡》、《美女與野獸》等,也有流行金曲《青花瓷》、《那個男人》等,直接在古典美聲和通俗流行之間轉換跨度太大,容易產生斷層,所以《聲入人心》巧妙地引入了音樂劇唱法。音樂劇唱法具有流行唱法的音色和語氣,又加入了古典聲樂的共鳴和舞台表演的戲劇性張力,既豐富了音樂類型,也減少了與觀眾的距離感。在編曲上,《聲入人心》也做了充分的重組創新,嘗試在一首曲子中嘗試多種曲風的融合,展現了美聲與搖滾、電子音樂結合的可能性。

(三)環節設置

《聲入人心》由演唱和真人秀環節兩部分組成,一方面專業的聲樂競演舞台充滿緊張感與刺激感,激烈的“首席”之爭讓觀眾屏息凝神,用心感受聲樂之美。 另一方面搞笑的真人秀環節不僅帶給觀眾放鬆感,也對節目成員進行了多方位的介紹和展現,在生活場景中還原了這個群體真實的形象,更好的扭轉大眾心中對於“高冷藝術家”的認知。兩個環節的組合讓節目的節奏更加合理,牢牢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一張一弛,帶來了奇妙的效果。

三 回歸專業精神:用真心動人

《聲入人心》節目遵循的是“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真心”的原則,用顏值吸引觀眾的眼球,再用實力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最終節目想呈現的是一個行業的堅守。節目回歸專業精神,細節處處體現著專業性和敬業性,用對藝術的苛求和舞台的熱愛打動觀眾,從而提高受眾的粘性,以口碑經營策略擴大覆蓋面。

(一)專業的嘉賓與團隊

首先,節目的出品人廖昌永、石倚潔,節目的專家評審梁寧、趙雲紅、張璋等都是享譽國內外的歌唱家,他們為節目的專業化呈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節目由知名音樂人黃韻玲擔任節目的演唱總監,金牌編曲人鐘興民擔任音樂總監,現場的樂隊樂團也是頂級音樂綜藝《歌手》的御用班底,他們的加盟保証了音樂呈現的高品質。

(二)音樂化的原創音效

《聲入人心》在功能音效和情緒音效上都標新立異地使用了樂器來制作,放棄了其他節目所用的擬音音效或是動畫音效。例如,節目表示“音域”的動畫,音樂導演就採用了鋼琴彈奏的音效。兩個鋼琴音配合節目畫面,在完成音效的功能的同時,又幫助觀眾建立了音域跨度的概念,達到了普及音樂知識的效果。音樂化的原創音效符合節目整體的質感,也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三)專注音樂呈現的賽制

《聲入人心》節目的初衷不是打造專業的音樂比賽而是進行一場高雅音樂與大眾之間的一場交流,所以在賽制上它也進行了創新,每周評選6位首席,其余成員入座替補區,替補區的成員均有請教首席的唱演機會。這種非淘汰賽制弱化了競爭的概念,這樣成員才能更多關注音樂的再度創作與呈現,就像成員王晰所說,“什麼是聲入人心,它不是哪一次的優雅的獲勝,而是在每次開口的瞬間”。節目讓選手回歸本位,做自己領域最擅長的事,體現他們對藝術的渴求精神,才能讓觀眾真正認識到聲樂的魅力,進而傳遞藝術回歸本質的文化觀。

《聲入人心》的成功表明即使沒有流量加持,綜藝節目也能通過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和優秀的節目品質獲得大眾青睞。《聲入人心》憑借對於專業的堅持和創新的智慧實現了高雅藝術的大眾化傳播,不僅對於改善聲樂行業做出了正真的貢獻,更具有引領大眾審美回歸的社會價值,《人民日報》評論說:“通過專業人士的評判、專業知識的普及,把大眾審美提升到能夠分辨好壞的層次,才是一檔優秀節目該有的目標和追求。”節目還為年輕觀眾樹立了一群有著精英氣質、專業素養的新榜樣,對年輕人起到了正向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 澎湃新聞.《聲入人心》:中國有美聲[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280473361767728&wfr=spider&for=pc,2018-11-05.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66.

﹝3﹞ 王彤.“小鮮肉”受追捧現象背后的男色消費與女性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103.

﹝4﹞ 於秀.當代視覺文化傳播的負效應研究[D].鄭州大學,2007.

﹝5﹞ 喻老師音樂史.聲入人心:“古典美聲”的一次華麗轉身[EB/OL].http://www.sohu.com/a/282246620_665329,2018-12-16.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