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趙子忠:5G推動視聽向直播和短視頻發展

2019年06月29日17:25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

人民網青島6月29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青島市人民政府、人民視聽公司共同主辦,青島高新區和人民網北歐公司承辦的“2019智能視聽大會”今天上午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大會以“5G元年,看世界,聽未來”為主題,圍繞5G商用后智能視聽在傳媒、技術和產業等領域的發展進行思想的碰撞。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以下是演講全文:

我覺得對於智能視聽而言,我們在今年的上半年,大家對非常多的新技術,特別是這樣的一個技術的集群的發展,進行了非常多的討論。大家討論的問題就在於說這個內容和技術下一步怎麼辦,將會怎樣的融合發展。

來看一下,第一個,就是在過去幾年,這個技術平台的視聽化的發展。

在過去的時候,我們來看大約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互聯網平台上,我們看到整個的技術體系,就是PC端加上寬帶這樣的一個技術。這個技術的變化發展以后,我們看到了愛奇藝,看到了騰訊,看到了相關的這種視頻網站的發展。當時在內容上,就是視頻的內容和PC、和寬帶的發展,給內容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我們像騰訊,像國外的Youtube,我們提到一個詞,UGC,大量內容個人的提供者,把視頻內容上傳上來,我們通過電腦看到這樣的樣子。

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又看到了另外一個體系的變化,特別是在4G時代。手機+4G,加上移動互聯網的后台,特別在4G時代的技術和內容的變化,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叫直播,一個叫短視頻。這兩個平台,這樣兩個內容的業態,基本上是在3G到4G這樣一個時代形成。我們現在再看,前兩天我在和他們討論,有一個人興致勃勃地跟我講,說趙老師你老講手機的橫屏和豎屏的影響。現在覺得豎屏的方式非常多,就拍成豎屏的電視劇來展示這個內容。

在移動互聯網的這個時間,所有直播內容的業態,都在往手機移動化和往直播和短視頻上走。在過去,我覺得事后來看,是比較清楚的,在下一步我們其實現在面對著一個非常復雜的技術創新的結構,就跟聯通的那位楊董事長在上海發布的一樣,有好幾種新的業態同時出現了,我們現在碰到的一個哲學理論,提到最多的叫“萬物皆媒,人機共生”。這樣的體系下,我們看到幾種變化,人工智能也是提得最多的,人工智能我今年上半年,光這種大會就參加了六七場,去講。

人工智能會形成一個新的生態,這個生態一定是端到端的。跟此並生的生態就是5G的生態,從去年到今年一個非常熱的發展體系,5G也是一個從端到網到端的整個生態的演進。不管是中國移動,還是中國聯通,還是中國電信,現在大約都推出了15種、20種的應用場景。不同應用場景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人工智能、5G相伴隨的還有物聯網的生態,通過感應器、攝像頭,通過採集形成一個新的業態。

所以我們上半年來看,大約有四五種新技術的生態在出現,而且都有大量的廠家和產業進去,在推動這個發展。這個發展的業態,對視聽會產生哪些變化?我們也在跟蹤和研究。

其中,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就是端。我們現在看人工智能一定有端,5G也有新的端,物聯網也有端,端既負責採集,有的也負責輸出。在輸出和採集同步的情況下,在人工智能裡面,我經常跟大家匯報,我說大家還不要老是想著把人工智能怎麼樣,我覺得你的內容是不是要放在這個機器人上,我覺得機器人會從一億部變成10億部,甚至上百億個,這不就是新的端嗎?機器人就是終端,不用等著那個非得讓機器人給你做點小東西。這些機器人端裡面,內容在哪兒?會是一個什麼樣業態的內容?

今天上午我跟葉總在討論的時候,我說人民網有沒有做人工智能?他說有,放在智能音箱裡。這個技術海外市場三五年前就成熟了,我們國內發展得慢一點。智能音箱,語音輸出,就變得非常重要,輸入也是。我們也在想,這個語音輸入和語音的輸出,佔得比重越大,我上次經常跟媒體的人在笑,我說以后你光會寫稿子不行,會念稿子很重要,就跟科大訊飛在這個屏上一樣,我看了半天,你表達能力強,它直接出稿的可能性更強,有些不愛講,光會寫的,在人工智能音箱裡就會出麻煩。

5G也會帶來一個新的端,現在看5G手機會變化。第二個,家庭5G應用終端也會變化,還有一個5G+車聯網以后,我們在車上的時間都不短,這幾個主要場景的變化,也會對視聽的影響比較大。比如說聽,在廣播裡面、在汽車裡面還比較好。那在汽車裡要不要看呢?我覺得這個變化也會比較明顯。

在它的后台,我們在看短視頻的時候,它的后台大約就是大數據推薦,大數據推薦的下一個發展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我們需要對於物聯網採集來的海量的數據,把它怎麼辦?我們以前的互聯網隻能叫人聯網,數據量大家經常講有多少人在給你上傳內容。但實際上有幾十億個攝像頭在給你上傳內容,我覺得這個處理模式和方法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人工智能應用進去,給人工智能的教育,我覺得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到現在來看,就是在去年到今年,最厲害的一些事情,就是關於Facebook、谷歌平台上面的虛假信息。就是這些信息如何把關,扎克伯格說,對信息不太清楚,還是傳統媒體人對信息把控能力比較強。我們看,5G后台大量數據輸出的時候,這個結構,我們原來老師教給我們,上學的時候還叫“把關人”,現在誰來用人工智能把關結構、架構和輸出的方式,我覺得這就是下一個階段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我們對於內容,新的技術形態的發展下,這個內容的進一步變化,我覺得做非常多的嘗試。我們經常叫新聞機器人,聽說經常用人來寫這個新聞。我經常跟他們笑,我說你們一個報紙,你們要新聞機器人干嘛?一共16個版,寫出8000條,放到哪兒去?你把新聞機器人一天寫出這麼大的量,你准備放在哪兒?為什麼要放?

還有像這種智能的主播,就是我覺得合成以后,來替代人來做播出。大家現在的領導對智能主播的感官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他們7×24小時工作,還不要加班費,基本沒有情緒,讓干什麼干什麼,所以領導怎麼看播出的機器人就怎麼覺得心情舒暢。

在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內容的后台,就是原來是做個性化推薦。這個深度學習,就變得往人工智能上靠近,就發展比較快。雖然它還是一個低齡的智能和低齡的學習階段。但是,在后台的編輯、識別和更多的內容結構上,我覺得會是發展的一個重點。我們能不能把報業的思維放到這裡面來?我們能不能把電視台的思維放進來?能不能把網站的思維放進來?甚至把客戶端的思維放進來?我覺得整個變化以后,也許思考方法都要調整。

最后調整的核心,就在於說,我們必須要考慮原生的內容,也就是說當人工智能、5G發展以后,人工智能的原生新聞、原生內容和5G的平台原生內容和物聯網上的原生內容是誰?我們可能一直期望,就是在傳統的轉過來來做這個,但是我們其實也比較看好,創新性公司在原生態上做5G、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採集和內容的輸出生態是什麼樣的。我覺得這種原生的智能視聽產業的發展,一定是有突破性和創新性的。我就給大家匯報這麼多,謝謝大家。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