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南傳媒:技術變,內容的核心作用不變

孫海悅
2019年07月10日13:0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追求“希望被尊重,而不僅僅是被關注”的理念。中南傳媒人說——技術變,內容的核心作用不變

《中國古代歷史圖譜》、《歷代辭賦總匯》、“走向世界叢書”、《湖湘文庫》、《延安文藝大系》……走進位於長沙市營盤東路38號的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映入眼帘的一部部厚重大書向人們詮釋著“出版多勁旅,無湘不成軍”。

2018年在全國出版集團中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地方出版集團中位居第一,連續11年進入“全國文化企業30強”……是什麼成就了“中南速度”?

“這是由於我們通過堅守出版主業,夯實了基礎、增厚了資源、儲存了能量,始終把社會責任擺在首要位置。”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給出了答案。

接力奮斗

尊重原創推文化標高

在一些出版集團探求多元化發展之時,中南傳媒始終保持戰略清醒:把挺拔主業當作第一使命。

“一定要看長遠,做真正有價值的傳世之作”是岳麓書社社長易言者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岳麓書社的立社之本,即使投入再大,也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岳麓書社副社長馬美著說,在岳麓書社,做了幾十年、十幾年,凝聚幾代編輯心力的書有很多——

獲得第四屆韜奮出版獎的楊堅,整理出版的兩部湖南地方古籍《郭嵩燾日記》和《船山全書》被奉為湖南圖書出版的范本,他年過八旬仍然堅持每天到岳麓書社上班,直至臥病在床﹔

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的唐浩明做《曾國藩全集》時,用3個多月清點、復印很多已經發黃、發霉、腐爛、虫蛀的曾宅老檔,一字不漏地啃讀1000多萬字原始材料,又用整整4年對《曾國藩全集》進行全面修訂﹔

2012年,不到30歲的王文西接手《中華大典·藝術典》編輯出版工作。最終呈現1400萬字成品時,他與搭檔孫世杰留下了幾十箱書稿檔案……

幾代岳麓人初心不移,青藍相繼。正如王文西所說:“在岳麓書社,不僅有人告訴你怎麼做,而且永遠有人在向你展示應該怎麼做。”

更多年輕的湖南出版人也同樣堅守著出版的本真。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論讀物編輯部主任黎曉慧看來,“編輯是一份可以讓靈魂安頓的職業”。她說,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熱愛出版這一職業、堅守編輯這一崗位,同樣也是一種境界、一種定力。

在2018年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中南傳媒“連中三元”,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山河袈裟》和《流水似的走馬》同獲散文雜文獎。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陳新文看來,這是對該社十幾年堅守原創的褒獎。

從連續14年打造“原創之春”品牌,聚攏眾多一線名家,推出上百部原創精品,到在全國范圍內劃片、分區“繪制作家地圖”,跟蹤作者的創作計劃、題材和時間表,陳新文說,湖南文藝社依靠“笨拙而誠懇”的態度與作家交往,因為“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雖然中南傳媒每年都有大量暢銷書在榜,但龔曙光更關注出版機構的當代使命:尊重原創,讓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體現文化標高的人類文明成果,通過出版對社會進步產生影響。

融合發展

直面轉型永遠在路上

身處數字化浪潮中,中南傳媒在思考從產品制造商向出版服務者的轉型。“融合發展是我們必須直面的課題,這個坎兒邁得過去還是邁不過去,關乎興衰生死。我們已經在路上,也許永遠在路上。”龔曙光說。

一家積澱深厚的古籍社,何以憑借融合發展思路領跑市場?“過去,我們總希望一個產品能坐賣100年,而互聯網告訴我們,隻有能夠快速迭代的產品才可能賣100年。”龔曙光的一席話給了易言者很大啟發。

“如同圍棋布局要看到五步以后方能提高勝算,做出版也不能隻看眼前之事。”易言者說。2010年,岳麓書社居安思危,提出創新的戰略安排,名家演播版四大名著打響了頭炮。

岳麓書社邀請曹燦等名家演播,中國古代文學專家郭英德詳解相關內容,歷時5年錄制了約300個小時的音頻內容,讀者掃描書中二維碼即可進入融“看、聽、學、探”為一體的文學經典世界。“做到讀者心坎裡去了。”一些業內人士如是評價岳麓版四大名著。

有著37年發展歷史的湖南教育出版社同樣沒有滿足於四平八穩的傳統出版之路。“以技術創新推動教育創新,以資源均衡推動教育均衡”是社長黃步高帶領團隊的願景。K12精准教育互動平台——貝殼網成為均衡教育資源的抓手。

“我們希望從內容出發,但不止於內容。”貝殼網運營中心副總經理朱世昱說,為此,貝殼網開發了優課大師、在線教研、綜合素質評價、智能測評雲、翼生涯·新高考整體解決方案等一系列教育產品,創辦了家校共育網,目前已有注冊用戶330多萬。

經歷過業態、載體更迭,面臨著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創新求變的步伐卻愈發堅定。該社黨支部副書記胡蓉介紹說,除了在親子育兒、個人提升和人文新知3個板塊加大有聲產品開發力度,也在打造“快點聽”這一自有平台,以新技術、新媒介、新體驗為導向,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且個性化的內容需求。隨著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該社也一直在權衡產品內容深度與知識體量間的比重,希望通過差異化定位,讓內容傳播實現價值最大化。

如今,中南傳媒的任何一本書從選題生成到編輯過程,從銷售配送到讀者反饋,無不與移動互聯網相關,數字化產品豐富而深刻。

戰略投資

產融結合構建新業態

走出去,在與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既是中南傳媒作為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的國際戰略,也是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

2017年3月17日,商務部主導、中南傳媒承擔的我國首個綜合性教育援外項目正式交付。中南傳媒也成為國內第一家為他國設計頂層教育體系、開發教材、培訓教師的出版企業。

“教材的成品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期望,必將幫助我們改善南蘇丹的教育體系!”教材驗收時,南蘇丹教育部教材處處長布倫激動地說。

2017年3月,中南傳媒向英國IPR License在線版權交易有限公司投資50萬英鎊,佔股10%。“從完善對外文化交流布局、豐富對外文化交流介質的角度考慮,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國際化的專業平台作為支撐。入股IPR這樣一個世界性的版權交易網站,我們就佔據了一個對外宣傳交流的制高點,打通了一條世界范圍的版權推廣渠道。”龔曙光表示。

作為第一家全產業鏈整體上市、在全國文化企業中首獲金融牌照並創“產融結合”先河的出版企業,如何充分發揮資本作用,是擺在中南傳媒面前的新課題。

“我們建立金融體系不是為了博取投資收益率或最高利潤,而是要反哺出版主業,推動資金向出版主業傾斜、金融為出版主業服務、項目向出版主業集中。”龔曙光說,通過資本杠杆作用,中南傳媒極大地提高了內容產品的生產能力。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一家出版單位,隻有與人類前途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時,才能立意更高、視野更遠、格局更大。在龔曙光看來,出版業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一輩子隻做一部書”的靜氣和定力,中南傳媒“希望被尊重,而不僅僅是被關注”。讓他引以為豪的是,能夠在飛速變化的時代始終從容應對不慌張,就在於中南傳媒擁有一批隻講德行不事宣揚的員工,他們始終堅守傳統又有所作為,“不為趨時而趨時,不為守舊而守舊”。

談及未來發展,龔曙光依然堅定:“5G時代甚至后5G時代,出版業的核心問題是:資源在哪裡?技術發生時,這些資源可否被調度、激活?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發揮內容的核心作用,准備好資源、資本和技術。”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