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花木蘭住進福建土樓? 古裝影視劇歷史錯誤應否被容忍

謝楊柳
2019年07月26日08:01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方人花木蘭 住進福建土樓?

真人版《花木蘭》預告片中出現形似福建土樓的建筑

孝庄太后在生前便自稱孝庄、貂蟬在東漢末年演唱宋詩、愛女被稱為“手上的掌上明珠”……觀看古裝劇時,細心的觀眾總能發現這類歷史或常識錯誤:無論是前些年風行一時的歷史正劇,還是近年來全民狂追的古裝網劇。古裝劇是否應容許這類錯誤,也成為網友一直以來津津樂道的話題。

近日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首款預告片的發布,再次掀起這一話題的討論高潮。在該預告片中,生活在北朝時代的花木蘭及其家族,卻住進了疑似福建土樓的建筑中,這一時空錯亂與文化錯位,令許多期待這部電影的網友大跌眼鏡……

奇聞 北方人花木蘭住進福建土樓?

據報道,美國迪士尼公司日前在官方微博發布真人版電影《花木蘭》首款預告片。一些眼尖的網友發現,在該預告片中,花木蘭及其族人居然居住在疑似福建土樓的建筑中。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史學界一般認為福建土樓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與花木蘭所處年代相距甚遠。

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跡被世代傳頌吟唱至今。然而,關於花木蘭的身世問題卻眾說紛紜。史學界通過對《木蘭辭》的創作年代及其內容進行考証,認為花木蘭所處時代大約在南北朝之北魏時期。《木蘭辭》中有“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一句,因此無論如何,花木蘭是北方人無疑。

不過,記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晉城古堡與福建土樓有相似之處,而晉城古堡所在地山西正是北魏統治的核心區域,那麼迪士尼預告片中的花木蘭祖居建筑是否為北方的晉城古堡?然而,進一步查閱即可得知,晉城古堡修建於明末清初,也不可能出現在花木蘭生活的時代。

現象 古裝劇中歷史錯誤屢見不鮮

其實,不獨國外關於中國古代的影視劇會犯歷史錯誤,國產古裝劇中的類似現象亦是屢見不鮮。

比如,正在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就有網友指出其中錯誤。劇中男主角李必一出場便聲稱“隨葉法善師修道法近十年”。然而據史載,葉法善卒於公元720年,而劇中李必的歷史原型李泌則生於公元722年,兩人絕不可能有師徒關系。不過,該劇既以“李必”之名代替李泌,且其劇情多半為虛構,這一人物便“有權利”以半虛構狀態呈現,對於上述問題也不應過於苛責。

但對於前段時間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劇中出現的諸多雷人病句,則令人不禁啼笑皆非。例如“手上的掌上明珠”、“獨個兒一個人”、“聽過一些耳聞”,這恐怕就應歸咎於編創人員的粗心大意與粗制濫造了。

除了古裝劇,一些旨在重現歷史的紀錄片也會犯類似錯誤。從事文字工作的葉女士告訴記者,她在觀看紀錄片《激變玄武門》時發現,唐高祖李淵竟坐在一張明代款式的木椅上,於是她便在微博上吐槽此事。該紀錄片導演劉元則在其微博下回復稱,片中木椅確實為明代式樣,“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唐代椅子的復刻版”。

對於劉元導演的回復,葉女士十分意外且感動,但對於片中出現的錯誤及其原因,她仍然表示不能理解。“可以接受一部以小鮮肉為主要賣點的唐代電視劇裡出現寫著宋詞的屏風,但一部口碑極佳的紀錄片裡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實在令人頗感痛心”。

觀察 這些錯誤古裝劇中經常出現

在古裝劇中,一部分歷史錯誤純系偶然,而另有一些則十分常見,甚至可稱為古裝劇的“通病”。

比如稱謂。在黃曉明版《神雕俠侶》中,郭靖談及當朝皇帝時曾說“理宗皇帝乃是個無道昏君”﹔在歷史大片《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則多次自稱“我孝庄”。其實理宗為廟號、孝庄為謚號,皆為人死后才獲得的名號。

再如貨幣。在許多古裝劇中,似乎不分朝代,人們都以銀子作為通行貨幣。其實在元、明以前,中國通行的貨幣是銅錢,白銀作為貴金屬非常罕見。直到元明時期,白銀才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涌入中國,逐漸成為通行貨幣。

最后還有詩詞誤用。一些古裝劇為了凸顯文化韻味,會令劇中人物演唱或朗誦詩詞,但因未留意劇中人物生平與詩詞寫作時代,因而產生時間錯亂。比如《新三國》中,貂蟬就曾演唱過一首南宋詩人華岳的詩作《奇見》。

分析 影視劇還原歷史難度更大

至於出現這類錯誤的原因,知名導演宋迪告訴記者,影視劇還原歷史本就比其他藝術形式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比如同樣是一把椅子,小說可以將其形象交給讀者去“腦補”,而影視作品則必須盡量保証其符合時代特征。此外,影視作品的畫面是流動性的,相當於成千上萬張生活畫卷,再嚴謹的古裝劇也很難保証不出紕漏。

紀錄片《激變玄武門》的導演劉元也在回復葉女士的微博中解釋,因該片拍攝經費有限,許多道具與場景都隻能將就,因此隻好將出現明代木椅的畫面調暗,且隻給唐高祖李淵近景鏡頭。

廣州大學影像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孔令順教授認為,近二十年來中國影視產業狂飆突進,影視產業規模逐漸龐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熱錢投資,整個行業難免泥沙俱下,影視作品良莠不齊。部分匆忙進入的從業人員傳統文化知識有限,又不用心研讀歷史、體驗生活,從而生產出大量粗制濫造的影視產品。

此外,近年來明清題材古裝劇被大舉開發,但對於秦漢甚至先秦這類歷史更為久遠的題材,從業人員更難把握,錯誤也往往比拍攝明清題材時更多。但也不排除部分移花接木或張冠李戴系有意為之,以制造槽點與話題,達成娛樂目的或營銷目的,但從長遠來看,這其實無異於飲鴆止渴。

爭鳴 古裝劇歷史錯誤應否被容忍?

對於古裝劇中種種錯誤,是持寬容態度還是批判態度,網友們意見不一,專家學者所見也有不同。

中山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原認為,古裝影視劇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歷史正劇,以尊重歷史為前提﹔一種是以娛樂為目的的古裝劇,其實質是一種消費導向的工業產品。正如所有產品都有高端與低檔之分,我們也應該允許“娛樂歷史劇”與“嚴肅歷史劇”同時存在。對於觀眾而言,則可以選擇用腳投票。

廣州大學影像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孔令順教授則認為,古裝劇中頻現錯誤,會對部分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並造成歷史虛無主義等價值觀混亂。另一方面,部分粗制濫造的古裝劇通過多渠道傳播,還會帶來國際傳播障礙,令國外觀眾對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產生誤解或形成刻板印象。

孔令順教授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與規范,給予政策性引導,至於採取何種手段去規范更有效則是可以摸索和探討的。良好的市場生態確實需要豐富的產品,但必須有底線,可以無益但不能有害。正如餐廳可以提供沒有營養的食品,但絕不應該提供有毒有害的食品。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