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文學改編影視作品 亟待放大格局提升境界

詹慶生
2019年08月02日07: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放大格局 提升境界(高峰之路)

  核心閱讀

  互聯網思維和流量標准不能取代影視創作的藝術思維和審美標准,網絡文學原著與影視藝術之間的形式差異與改編創造要充分重視

  網絡文學以及由之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要想突破相對狹窄的視野與格局,既要展現個人命運,也要折射時代精神、傳播主流價值,主動尋求高遠的思想文化境界

  原作好不等於改編好

  在互聯網語境下,文學創作與傳播的互聯網化成為必然趨勢。截至2018年底,中國網絡文學作者高達1500萬,在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如此大規模人群同時進行文學寫作和故事生產實屬罕見﹔在受眾方面,當前網絡文學讀者已達4.32億,在網民中佔比超過50%。與此同時,網絡文學作者與受眾都呈現顯著的年輕化趨勢,2018年新增網絡文學作者中90后佔比已超七成。伴隨文學發展互聯網化和年輕化,基於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也順勢而起。

  經過近幾年發展,網絡文學已貫穿影視、動漫、游戲、有聲讀物、衍生品開發的全產業鏈,成為文化產業重要引擎。今年6月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互聯網影視峰會發布“2018年度百強IP(知識財產)”,其中網絡文學佔比近90%,正是“網絡文學+”趨勢的縮影。

  網絡文學對於影視發展的助力是多層次的:網絡文學先天具有互聯網基因,與“互聯網世代”有天然文化與審美共鳴,網絡文學龐大的讀者群為影視改編作品提供大量可轉化的受眾資源﹔網絡文學側重故事、突出類型化寫作、強調戲劇性與矛盾沖突的特征,與影視藝術有天然接近性﹔網絡文學蓬勃增長的作品庫,為影視創作帶來源源不斷的內容資源。

  在前互聯網時代,無論是四大名著還是當代小說《圍城》《紅高粱》,傳統文學改編一直是影視劇作重要來源。而在今天,《琅琊榜》《七月與安生》《大江大河》《都挺好》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出現,則証明網絡文學改編創造藝術精品甚至經典的可能性。不過,目前網絡文學影視改編,仍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以及諸多類型局限。當下網絡文學影視改編題材多集中在玄幻、仙俠、言情等有限類型,時代架空、背景懸浮、故事程式化低幼化、人物臉譜化扁平化問題時有發生。此外,一些劇作由於原著版權與明星片酬擠佔高額成本,二度改編創作與制作的投入被急劇壓縮,導致粗制濫造、劇集注水、表演堪憂等問題。

  一系列被寄予厚望的網絡文學改編影視作品口碑遭遇挫敗,使影視創作者愈加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思維和流量標准不能取代影視創作的藝術思維和審美標准,粗疏粗放的取巧糊弄不能取代影視轉換所需的精耕細作,網絡文學原著與影視藝術之間的形式差異與改編創造應當得到充分重視。

  尊重影視藝術創作規律

  應當指出的是,當前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的瓶頸不僅僅源於網絡文學本身,而是源於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的粗放處理方式。可以說,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正在迎來一個拐點,要度過這個市場倒逼而來的發展拐點,網絡文學影視改編需要經歷一次全面轉型升級。

  首先是基礎認知的觀念轉型。要正視文學藝術與影視藝術的類型差異,網絡文學有價值有優勢,但僅提供故事和受眾基礎,並不意味“旱澇保收”。好的文學作品也可能拍成差的影視作品,二度創作與制作的水准高低才是成功關鍵。數據分析能探明市場需求,卻不能代替前端內容創作,網改作品可以借力“粉絲經濟”,但不能吃定“粉絲經濟”、將自己局限為粉絲作品,應努力使自己具備“破圈出圈”的能力。藝術精品標准是共通的,小眾粉絲的追捧並不能扭轉差評,優秀作品則能夠跨越圈層受到廣泛認可。

  其次是類型選擇的路徑轉型。網絡文學改編的類型選擇應更加多元化,不能局限於玄幻、言情等傳統類型。網絡文學創作題材正在不斷擴展,“2018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前50名的作品覆蓋10余種品類,現實題材日益受到作者、讀者和平台普遍重視。近兩年創造中國電影票房奇跡的《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都是原創現實題材作品,《流浪地球》《都挺好》《大江大河》並非“超級IP”,卻取得良好口碑,引發熱烈討論,而被追逐熱炒的玄幻、仙俠等題材,鮮有作品獲得公認的成功。可見,隻有不斷提升對文學原著的價值識別和發掘能力,才能擁有一雙“火眼金睛”,找到真正具備開發價值的內容資源。

  再次是影視改編的專業化升級。影視改編專業化程度、精細化開發能力,決定網絡文學改編是加分還是減分。在劇作層面,網絡文學經年日更的寫作方式形成“長篇”傳統,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字體量的作品比比皆是,要將之精簡提煉並容納到數十個單集45分鐘的劇集或者90—120分鐘的影片當中,本身就要求高度專業性。故事內容的增刪取舍、敘事線的穿插協調、矛盾沖突的整體安排、草蛇灰線的伏筆細節、結構上的完整性、敘事上的節奏感、邏輯上的嚴密性,都需要細細考量。人物形象既要保持網絡文學人物特有的“網感”,也要避免臉譜化、扁平化的痼疾﹔既要尊重原作創意和亮點,也應在把握原作精神的基礎上求新求變。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膽刪除原作“穿越”設定,避免網絡文學的程式化套路,反而呈現出一幅細膩動人的宋代風俗畫卷。在制作層面,優秀網絡文學改編作品應通過攝影、美術、服化道、特效諸環節的高水准制作,營造更高級的畫面,為觀眾創造極致視聽審美體驗。出色的網絡文學影視改編不應是簡單的縮寫改寫,而應是融入強烈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藝術實踐。

  提升精神境界與文化格局

  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應著眼於精神境界與文化格局的突破與躍升。網絡文學自誕生以來,其寫作初衷、作品風格、意義指向一直帶有強烈個體傾向和個人化色彩。一味強化升級打怪的閱讀爽感、價值意義淺表化,一直是長期存在的局限。

  網絡文學改編影視作品,要想突破相對狹窄的視野與格局,既要展現個人命運,以接地氣的方式反映現實生活,也要透過個體命運折射時代精神、傳播主流價值,主動尋求更高思想立意和更深遠文化境界。一己悲歡讓人感同身受,但家國情懷、人類文明觀照更能引發廣泛深沉的精神共鳴。在《都挺好》《歡樂頌》《大江大河》等影視作品中,能夠看到平凡人命運背后的時代關切和家國變遷的歷史軌跡,《長安十二時辰》《軍師聯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作品則展現盛唐氣象、魏晉風度、東京夢華的獨特氣韻與神採。中國文藝工作者正不斷從本土歷史文化與現實生活中尋找創作資源,越來越自信地展現自己的民族文化,這也充分說明網絡文學改編作品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影視創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保持水准方能成就一部藝術精品,網絡文學影視改編也不例外。從理念到類型、從形式審美到文化精神,網絡文學影視改編隻有進行全面轉型升級,才能成功突破困局,迎來螺旋上升的發展新階段。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