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京報千龍網融合改革工作側記

2019年08月02日07:4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京報千龍網融合改革工作側記

  媒體融合改革在2018年開啟了新的變局。2018年8月,新京報、北京晨報、千龍網三家媒體整合方案獲批﹔2018年12月,新京報與北京晨報的整合完成﹔2019年7月25日,在北京市委宣傳部的整體統籌和全程指導下,在媒體改革大背景下,新京報社主導推動了千龍網改革﹔2019年8月1日,千龍網正式“上新了”!

  新京報社與千龍網融合改革的整體框架是怎樣的?改什麼?怎麼改?人員如何分流安置?千龍網改革后又將實現怎樣的發展願景?

  新京報社社長、千龍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宋甘澍:穩中求變、變中求進,是市委給千龍網改革定的總基調。“進”,是目的,關鍵在於怎麼“變”!媒體融合,給兩家屬性完全不同的機構整合搭了“橋”,向改革要效益,向導向要生命力,向市場要競爭力。聚焦主旨主業、實行全員轉崗分流,千龍網的改革是以“斷臂”求生存、用“融合”促發展。從265人到83人,“減”的不僅僅是人數,“改”的也不僅僅是流程,關鍵是“革”出了一個新的起點、新的希望。

  新京報社總編輯、千龍網公司董事長李海:千龍網與新京報以改革促融合,實行採編內容一體化、經營工作一體化、行政管理一體化,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守正出新再出發,是為了重新擦亮千龍網的招牌,為了更好地立足北京、輻射全國,全力打造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省級黨委新聞門戶網站。

  6月19日,一條召開千龍網改革發展員工動員會的信息彈出手機窗口,讓正在採訪的千龍網員工秦勝南心裡頓起波瀾,“這一天終於來了”。早在2018年,新京報、北京晨報、千龍網3家媒體整合的消息就已在京城媒體人中悄悄地傳播開來。改革,是新時代的主旋律,既讓人期待,也不免讓人忐忑。“改革后怎麼辦”,這個問題雖然在秦勝南心裡醞釀已久,但直到接到信息的那一刻,她心裡還是咯噔一下,既有絲絲的興奮,也有些許的焦慮。她已經成家並育有一子,有房貸、車貸的經濟壓力,改革會讓她原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突然發生變化,從心理角度,她需要調整,更需要和家人做好溝通。同時,對於秦勝南來講,改革也意味著新的挑戰、新的開始,一切都是未知,這種契機又讓她感到興奮和活力。

  像秦勝南一樣涉及千龍網改革的員工有265人,在變革中他們是相互探討激勵、相互出謀劃策的同路人,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熱心和從容,成為了他們相互化解內心焦慮的關鍵。這群年輕人,面對改革,更多地表現出了擁抱變化、尋求進取的朝氣。從千龍網公司員工的年齡構成看,90后佔大部分,這群年輕人沒有太多后顧之憂,對於改革看的明白、想的開。“讓狂風暴雨來的更猛烈些吧!”不甘於平靜的向浩這樣表達心境,他希望借改革這一契機,督促自己重燃激情,尋求新的突破。像向浩一樣,許多人也希望將這次改革當作新的起點。

  正視未來,不懈怠,周到安排,是千龍網改革方案的主基調。在了解到改革方案草案內容后,265位千龍網員工把關系切身利益的問題一一擺出。其中,改革方案主要內容的具體實施,崗位分流的補償金測算,崗位競聘失利或者競聘成功后再次選擇等一系列問題,都受到了普遍關注。

  穩中求變 變中求進

  確保融合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一邊是報紙平台,一邊是網絡平台,兩家不同形態的媒體機構為何要融合改革?這一問題不難理解。千龍網創立近20年來,互聯網高速發展,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迭代。即將進入的5G時代,千龍網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激發市場活力和提高整體運營能力,確保2020年扭虧為盈,這既是市場倒逼的結果,也是媒體轉型的必由之路。

  “身邊的朋友跳槽是件平常的事情,改革后如果選擇分流,可以再找工作,還可以剛好停下來想想下一步要選擇的職業方向。”在90后張華(化名)看來,改革不是件難以接受的事,重新出發可以更好地積蓄戰斗力。改革必有陣痛,但勢在必行,先減負再減虧,瘦身健體、調整機制、協同發展、充分解放生產力、向改革要效益,才能讓“千龍網”這塊金字招牌在市場競爭中煥發生機。

  新京報和千龍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改革時間節點,穩中求變,變中求進,統籌協調,穩妥推進,確保網站業務正常開展,確保隊伍穩定,確保改革平穩有序進行。據介紹,新京報社與千龍網此次融合,依據“確保導向正確、確保優勢互補、確保平穩運行”的總體原則進行,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與千龍網高管和各部門中層、員工一一談話,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就大家反映的核心問題進行集中研究,找准病根,對症下藥。

  在扎實調研的基礎上,以改革為契機,千龍網改革最終形成了兩個“不變”原則。兩個“不變”怎麼理解?一是千龍網作為首都新聞門戶的屬性不變,繼續做好市委市政府的權威新聞發布平台,將千龍網打造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省級黨委新聞門戶網站﹔二是千龍網的獨立法人地位不變,持續打造千龍網品牌和市場競爭力,改革后,人員重新上崗、內容重新整合、成本節約化,讓千龍網真正走進市場,具有機構媒體融合改革的示范意義。

  新京報和千龍網在多層面實現深度融合,將來即可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搭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市級融媒體平台。千龍網聚焦主責主業,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北京新聞門戶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圍繞北京核心工作展開網絡宣傳,講好北京故事,做好北京文章。新京報社則充分發揮內容採編、經營管理、行政保障等方面的優勢,彼此形成合力,融合發展。

  統籌考慮 融合設計

  三個“一體化”破解發展難題

  改革的突破口在哪裡?千龍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密集調研,審時度勢,科學決策,把採編體制的改革和創新作為改革融合的突破口,多次開會討論研究方案。新京報社總編輯、千龍網公司董事長李海指出:“根據市委宣傳部統籌安排,新京報社控股千龍網,關於千龍網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在改革之初,工作組就形成共識,必須‘統籌考慮,融合設計’,千龍網與新京報以改革促融合,真正實現優勢互補,貫徹三個‘一體化’思路,即採編內容一體化、經營工作一體化、行政管理一體化,依托傳統媒體中生產優質內容的主體力量,賦予千龍網新要求、新元素,全力打造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省級黨委新聞門戶網站。”

  方向定了,行動就有了目標。李海指出:“融合改革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你就是我’才是深度融合。深度融合、整體轉型,不是另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是‘兩支隊伍一體化打天下’,在保持千龍網基本定位和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實現三個‘一體化’,彼此相互支撐、相得益彰,實施過程中統籌協調,協同推進。”

  改革后,千龍網取消了大中心制,推行部門制,實現扁平化管理,根據實際情況,部門內部設業務小組﹔裁撤了經營部門,千龍網經營工作由新京報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統一籌劃、運營,新京傳媒公司設千龍網經營部門﹔縮減了內容生產部門,聚焦核心功能,與新京報採編團隊協同運行。三個“一體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彼此高質量發展。千龍網專心聚焦主責主業,其採訪業務、經營業務、行政業務均由新京報社承擔,逐步向一體化運營過度,實現資源共享、渠道共享、后台共享,削減無效和低效產能,與新京報共建市場體系。

  截至7月25日,新京報採編團隊、經營團隊和行政后勤團隊已經完成了與千龍網相關部門的有序對接。后續,千龍智庫和新京智庫也將實現對接。調整后,千龍網設置總編輯一名,副總編輯兩名﹔原業務框架10個中心39個部門調整為5個業務部門:編輯中心、政務服務發展部、千龍智庫、技術部、綜合行政部,架構更加精簡,目標更加明確,管理更加高效。

  以“人”為中心

  人性化解決“人心”凝聚問題

  改革不誤工作,是千龍網改革進程中最為暖心的一幕。6月28日,千龍網改革方案正式實施,距離原定方案截止日期7月25日不到一個月。而在這期間,員工正常上班打卡,網站頁面、頻道更新正常運行。從改革方案看,對於原有的原創部門,比如採訪部、評論部等實施裁撤,而在改革實施啟動到正式結束前,被裁撤的部門始終正常運行,員工精神狀態和工作積極性一如往常,似乎完全未受改革影響,“站好最后一班崗”“謝謝,辛苦了”成為你我相互激勵、堅守工作的常用暖心語。

  深度融合的關鍵就是人的整合,就是要讓主力軍進入主陣地,“人”的問題成為每次改革關注的焦點。那麼此次改革如何實行人員分流安置?2019年6月中旬,新京報社正式啟動千龍網改革工作,按照北京市委宣傳部批復方案,成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改革專班,包含採編、人力、財務等核心部門人員。領導小組召開多次專題會,反復推敲改革方案,工作做在前端,做在細處,做在人心,從前期摸底到政策設計、上報方案,再到一線宣講、個別談話,直至分流人員簽約完畢,前后不到兩個月時間,一切按照既定方案和時間表,高效、平穩、有序、依法、合規地完成了改革所有流程。

  按照新的機構設置,千龍網265名員工“全臥倒,再上崗”,所有員工全部參與競聘,按照能力、經驗、敬業程度和個人訴求進行重新選擇,擇優上崗,從高管到普通員工無一例外,按照倒金字塔結構,從副總編輯開始,逐層完成競聘。同時,新京報社也面向千龍網員工提供了23個工作崗位,包括採編、行政、經營、政務、視頻等,千龍網員工自願申報,經新京報面談評議,符合崗位要求者,與新京報或其下屬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自願選擇離職的員工或未取得新崗位匹配的員工,經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改革之后,千龍網團隊共83人。從265人到83人,“減”的不僅僅是人數,“改”的也不僅僅是流程,關鍵是“革”出了一個新的起點、新的希望。

  改革在平穩有序中推進。對於千龍網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對於千龍網員工來說,千龍網平台依舊,只是已不再是那個找不到目標的“千龍網”。千龍網並未另建團隊,而是老團隊的新使命,更是“新團隊”的新打法、新模式、新願景。“留下來繼續從事之前的工作,在熟悉的環境下心情舒暢,我對改革后的千龍網充滿期望。”選擇競聘留下來的員工,既有對千龍網的眷念,更多的則是一份期許和盼望。

  向改革要效益

  在“破”與“立”中擦亮新招牌

  短短一個月,千龍網改革順利完成。在改革實施的這段時間內,大部分員工開始利用招聘平台、好友推薦等方式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多數90后更容易收到面試邀請。求職期間,同事間也會相互推薦,相互探討,氛圍融洽。在7月25日階段性完成改革的前一周,同事們之間探討最多的話題是關切彼此未來的工作去向。交談中,大家對於改革的初衷、改革的目的很是認同。在他們看來,媒體變革的浪潮中,創新不足,新聞作品不能滿足大眾需求,產品呈現形式不能與時俱進等等,必然會阻礙媒體向上向好高效發展。唯有在改革中尋求新的突破,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久,“無論是媒體,還是媒體人,都要時刻保有危機意識,這樣才會在奔跑中不被甩下。”

  “改革不是目的,進才是目的。晚改不如早改,被動不如主動。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推進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短期改革與長期改革之間的關系,注意各項改革任務和措施的協同性。千龍網改革工作雖完成了階段性目標,但只是邁出了第一步,構建深層次融合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是今后發展的關鍵。三個‘一體化’改革,可以重新擦亮千龍網的招牌,重新找回首善之區市委新聞門戶網站的定位。”新京報社社長、千龍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宋甘澍如是說。

▲千龍網8月1日首頁截圖

  ▲千龍網8月1日首頁截圖

  7月26日,千龍網正式開始新的運行模式。頁面呈現、欄目更新一切正常,30多人的編輯團隊負責十多個頻道的運營維護,員工明顯感受到了責任感與緊迫感,“一天下來,工作緊湊,但動力很足,感覺很有奔頭。”選擇留下來的一位員工已經沒有時間和朋友分享工作心得,因為他們對千龍網充滿了無限期許,而千龍網的未來更需要他們的傾心付出。千龍網改革工作雖然完成了階段性目標,大家深切感受到,改革不是簡單的裁員、簡單的合並,而是一個機制再造的系統工程﹔改革也不是簡單的“破”,更需要科學的“立”﹔改革不是簡單的減法,而是圍繞核心定位,打出加減乘除組合拳﹔改革不是完成了,而是剛剛開始……(孔繁麗)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