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京報:面對"私生飯"藝人要敢於劃出邊界

2019年08月06日07:19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面對“私生飯”藝人要敢於劃出邊界

  王一博的微博截圖,配圖展示了上百個騷擾電話。

  【娛情觀察】

  演員王一博的個人信息泄露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有截圖顯示,王一博的未接電話有194個之多。“別再打我電話,也別再買我號碼了。”王一博發微博“求饒”,同時宣布要更換新的手機號。

  新京報的調查顯示,存在一個買賣藝人個人信息的利益鏈條。粉絲能夠輕易購買藝人的手機號、身份証號、航班號,可以掌握自己偶像的動態,包括他們的行程和入住酒店。所以,我們才能經常在機場和酒店看到粉絲聚集迎接、歡送藝人的盛況。

  大多數時候,藝人對這種局面是滿意的,畢竟這是自己人氣的直接體現。如果藝人出席一個商業活動,沒有粉絲圍觀,那會無比尷尬,也會影響到藝人的個人價值。進入社交媒體時代,如何“運營粉絲”成了每個藝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藝人紛紛入駐微博,向粉絲“匯報”自己的動態,是這幾年社交媒體的一大奇觀。不管是戀愛、結婚還是分手,藝人都要在自己的賬戶上“官宣”,這是在向自己的粉絲尋求一種更緊密的“情感聯系”。為了營造被圍觀的感覺,有些藝人不惜買粉絲,也會動用一些營銷策略。最終,在平台、藝人、經紀公司、商業公司的共同推動下,粉絲經濟下的“愛豆文化”得以形成。

  相比於電視主導的傳統娛樂形態,社交媒體時代明星和粉絲的距離更加接近,粉絲甚至“反客為主”,以為自己“供養”或者“掌握”著藝人。粉絲在心理上已經掌握了某種“主動”,他們在通過自己的行為,重新塑造愛豆。

  那些“私生飯”,也就是追逐、打擾藝人私生活的粉絲,是粉絲中最極端的一群。有些藝人和粉絲會作出區分,想把“私生飯”驅逐出粉絲隊伍,這顯示出他們內心的某種困惑。事實上,“私生飯”幾乎是粉絲經濟的必然結果:有人滿足於虛幻地“掌握”或“供養”偶像,也就有人想把這種感覺變為現實。

  和偶像的關系近一點,再近一點,不滿足於站在遠處圍觀,和他通話,坐在他身邊,不再接機,而是同機……毫無疑問,有些事情已經涉嫌侵犯隱私。此前,有媒體報道肖戰的“私生飯”冒用他的個人信息幫他更改了航班,如果是真的,這已經是比較嚴重的侵權行為。那些在高速公路上追逐偶像,或者到酒店影響休息的,也都在違法的邊緣徘徊。

  藝人們真要維權,就要堅決地對這樣的“越界”行為說不,最好的辦法就是報警,讓法律的歸法律。人們希望粉絲和明星之間,能夠有更理性的關系,這是美好的期望,現實則是“私生飯”越來越猖獗,而藝人出於復雜的目的,不斷后退,直到他們的真實權利在現實中被侵犯。

  把這些越界問題訴諸法律,有利於在公共生活中形成更好的分寸和空間感,藝人需要勇氣,他們倒不是怕這些“私生飯”,而是擔心如果自己態度太堅決,會傷了粉絲的心,也會影響自己的收益。他們有時候會許諾給粉絲一種“我們可以更近一點,直到心連心”的虛假希望,如果要捍衛自己的隱私和個人生活,他們自己必須先劃出那個邊界。

  同時,平台也在不斷地模糊著粉絲和藝人之間的邊界,你不但可以關注他,還有可能被他評論,在“空降”中偶遇,被轉發,你的名字和明星的名字連在了一起,各種虛擬場景的塑造讓粉絲的一方也更加確信那種“供養”和“掌握”是真實存在的,對於一些年齡尚小、分辨能力差,或是對人際關系交往距離有認知障礙的人來說,一些字句和訊息就是一種感召,在這個層面上,這個邊界也需要平台方更加明晰。

  □張豐(評論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