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長安十二時辰》受關注是有原因的

張博
2019年08月07日13:3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講述發生在一天中的懸疑故事《長安十二時辰》受關注是有原因的

開播以來,豆瓣評分8.6,頻上熱搜,被用戶戲稱為盛唐版“反恐24小時”的《長安十二時辰》,在優酷平台的播出讓受眾的關注與話題持續走熱,為2019年國內平淡已久的影視劇市場帶來了久違的驚喜。從原著小說到口碑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可謂變化不小,而這其中又給讀者、用戶帶來了哪些不一樣的感受?

做不一樣促數據攀升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起源其實只是作家馬伯庸2016年年初的一個網絡回帖,當時的知乎網帖名叫“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游戲)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裡?”次年,馬伯庸把網帖回復寫成了小說《長安十二時辰》,隨即引發熱議。優酷方面表示,用戶目前看到的網劇便是以此為藍本創作而來。

從7月4日數據看,《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優酷會員的第二次更新,一周的等待和發酵,充分調動了用戶對於后續劇情的期待,更新后《長安十二時辰》迎來觀劇用戶的井噴式增長。上線14分鐘內,優酷播放頁涌入的用戶數量,超過上一周一小時的總量,60分鐘用戶數超過上一周同期3倍。

誠然,從“大荒落”“陽氣熾盛”“陰陽相交”到“日中”“日正”再到后來的“日沉”“困頓”“陽氣混沌”……這些注解巧妙地暗喻了單集劇情。“我們拍《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要把時辰那些東西拿出來,就是要拍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樣才能區別於美國的24小時。每一集的片頭,或明或暗的光線變化都跟這集的劇情有所關聯。緊湊的劇情是原小說帶給我們的,如果我們能在緊湊劇情的基礎上,加上我們民族獨有的東西,外界才會對你尊重,對你有興趣。這也是《長安十二時辰》能以付費內容形式在北美地區視頻網站上線的根本所在。”該劇導演曹盾說道。

細節之處見真章

《長安十二時辰》一開篇的盛唐長安繁華景象就被贊為“滿足了大家對萬人來朝、繁華至極的長安的所有想象”:朱樓之上,歌姬吟唱著李太白的詩,街道有小吏挂上貼有上元節字號的燈籠,鏡頭一掃還能看到唐時長安路邊就已經有的排水溝。

熱播劇尤其是古裝熱播劇開播后,“考據帝”們也開始活躍起來。《長安十二時辰》自然沒逃出他們的“法眼”,並且其得到的考據更多是認可。

比如“叉手禮”。《長安十二時辰》開播兩天,網友“森林鹿”就專門發微博詳述了這個禮節的由來。“這是我們歷史上曾經流行一千多年、又消失了近五百年的日常生活細節。”“森林鹿”介紹,這個禮節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到元代和明代小說裡還常見,最流行的時期就是唐、宋、元。作為佐証她還貼出了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其中幾位聽曲子的官員就正在行此禮。

又如服飾的細節。在一個配角所穿衣服的翻領處發現了一個紋飾,就真的出自原汁原味的唐代織物。這個名叫聯珠肥鹿的紋樣在存世的唐代織物裡,名氣數一數二,其真實文物出土自新疆阿斯塔那唐墓。

情節緊湊AI選角

原著小說走紅的第一標簽就是“十二時辰”,馬伯庸把所有故事都濃縮到了大唐長安城的一天之內:不用宵禁、可以全城狂歡的上元節前夕,一伙秘密潛入的“狼衛”密謀焚毀長安,城中反恐機關“靖安司”不得已從死牢中“撈”出殺人如麻的死囚張小敬,勒令他在燈會前抓住“狼衛”。哪知越查發現事情越大……

原著就有的精巧之處是,遍布全城的望樓為了即時傳遞信息所用的緊密的鼓聲、飛奔的信使,全都在強調時間的緊迫。而用戶在網劇的觀看中也時刻感受著這種緊迫感,不少人被長安城24小時內發生的故事所吸引。

這還只是故事主線,享各種查案特權的“靖安司”,自然被當朝宰相視為眼中釘,阻撓、上奏彈劾成了這“十二時辰”裡的家常便飯。在緊湊劇情的延展下,用戶對劇中演員的表演也給予肯定。

曹盾做客優酷時透露,其在選角問題上沒有猶豫,讀小說時心中就有了相對適合的演員。但這其中,選擇雷佳音飾演張小敬,則有賴於優酷的大數據選角能力。進一步了解后得知,此前優酷通過大數據智能預測平台對《長安十二時辰》的劇本進行人工智能分析,並結合主演各維度標簽進行對比,最終確定了最適合扮演張小敬的人選。

其實,早在兩年前,優酷技術團隊就開始構建泛內容大數據智能預測平台,該平台通過用戶觀影數據與全網輿情分析,已被全線運用於版權內容採買前的評估、籌備期的選角、播中運營、播后復盤等方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