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7期

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有效傳播的路徑分析

楊靜嫻
2019年08月16日13:18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7期

【摘要】網絡時代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的有效性,鞏固黨對網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需要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渠道﹔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拓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國際話語權。

【關鍵詞】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

作為我國的主導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有效傳播,對於全體社會成員養成與之相適應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價值觀,筑牢整個社會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網絡時代,互聯網已成為社會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必須建立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探索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有效傳播的新途徑。唯其如此,才能鞏固黨對網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

一、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渠道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交往形式不斷推陳出新。這些網絡交往形式是網民交流思想、表達觀念的重要載體,也是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介質。我們要在認識和把握各種網絡平台特征、功能、作用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各種網絡平台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加強網絡領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整合各種網絡載體,在各種網絡平台之間形成合力,促使它們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在網絡上唱響主旋律,弘揚主流價值觀。

(一)擴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社區的引導力

網絡社區是指通過虛擬交往所形成的網民共同體,是基於計算機網絡所形成的公共領域和公共空間。網絡社區的構成要素包括聯絡方式(如論壇、電子郵件等)、討論的主題、成員之間的情感歸宿等。從外延上看,網絡社區包括BBS/論壇、貼吧、公告欄等。在那裡,網民對生活領域中形成的問題加以感受、選擇、濃縮,並根據特定議題集束而成公共意見或輿論[1]。因此,網絡社區是重要的輿論策源地,是各種意識形態角逐主導權的重要陣地,必須善加利用。

首先,做好社會熱點事件發生時的網絡社區輿情引導工作,引導網絡社區的“居民”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和方法分析社會重大事件,有針對性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話語權。馬克思主義的網絡宣傳隊伍要在社會熱點事件發生后快速做出反應,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導網絡社區的輿情動態,積極引導網絡社區的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

其次,准確把握重點網絡社區的思想動態,充分發揮重點網絡社區在思想形塑、政治傳播中的作用,使重點網絡社區總是發出“正確的聲音”,使重點網絡社區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隻有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佔領重點網絡社區,使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在重點網絡社區中失去市場,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才不會動搖。

再次,切實發揮網絡社區版主、管理員的“把關人”作用,屏蔽錯誤言論,過濾非法信息,從源頭上堵塞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傳播的通道,不給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傳播的機會。版主、管理員對於網絡社區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負有重要責任。作為“網絡警察”“網絡消防員”,他們應該及時發現並處理網絡社區上的違規信息,尤其是過濾掉反黨、反政府、反社會主義的錯誤言論,以彌補“防火牆”等過濾軟件的不足。

(二)拓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博客中的傳播空間

博客是“weblog”的中文譯名,原意指在網頁上呈現的個人日志。由於博客允許網民隨時發表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並允許瀏覽者發表評論,其逐漸成為網民交流思想的重要通道。當前我國博客大眾化的趨勢非常明顯,但是具有重要網絡影響力的則是名人的博客。社會名人的行為容易吸引公眾的眼球,他們的博客也因此成為網民關注的對象。換言之,他們的網絡影響力得益於現實影響力。根據這一特點,要將社會名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博客上展示出來,以名人的示范作用,引導社會公眾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靠攏。另一方面,對於少數挑戰主流價值觀、非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名人博客,要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或關停等處罰。

政府(務)博客是提高公眾對主流價值觀認同度的重要工具。主要政府官員設立的個人博客、政府職能部門開通的政務博客,方便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交流,既有利於政府傾聽公眾的政策見解和百姓的心聲,也有利於公眾了解政府的政策意圖。政府(務)博客在促進下情上達和上情下達的同時,實現了“草根精神”和“官方話語”的有機聯結,改善了政府形象,有利於政府官員以自身人格的力量向社會公眾推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因此,應大力推廣政府(務)博客,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傳播提供推動力。

思政博客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開辟了新路徑。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與時俱進,才能提高有效性。博客的出現為師生互動交流提供了新載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學校尤其是高等院校應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宗旨的博客,實現師生之間“鍵對鍵”的溝通,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積極創建個人博客,利用博客刊載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資料,使之成為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園地。思想政治工作者還要與受教者平等對話,幫助他們“及時矯正偏離的思想方向”[2],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想。

(三)在網絡游戲中嵌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當前,網絡媒體的娛樂化傾向明顯。[3]有學者甚至認為,網絡時代的閱讀是“悅讀”,網民閱讀呈現出娛樂化、個性化特征,網絡語言呈現出形象性、趣味性特征。[4]一種網絡傳播方式如果不能很好地引起受眾的愉悅感,其傳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傳播必須堅持寓教於樂的原則。健康的網絡游戲既能夠滿足網民的娛樂需求,又能為網民設置教育情境,使網民為教育情境所吸引,在愉悅的情境中實現價值觀的升華,實現“玩”和“教”的有機結合。因此,健康的網絡游戲是淨化網民的心靈、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針對青年(包括未成年人)喜愛網絡游戲這一現實,可以創建出模擬道德情境,並把這些情境設計成游戲的形式。[5]這樣做可以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於網絡娛樂之中,從而達到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隱性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目的。

在我國,網絡游戲多數屬於“舶來品”,即我國網絡游戲市場過度依賴海外產品。[6]一些西方國家憑借向我國輸入具有意識形態色彩的網絡游戲,向我國網民尤其是青年網民實施“洗腦術”、思維控制和精神破壞,企圖對他們的身心進行大規模征服和奴役。從這個意義上說,某些網絡游戲是西方國家通過技術手段從根本上改變他國網民信仰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壯大我國網絡游戲開發企業,鼓勵它們開發和推廣反映民族精神、弘揚主流意識形態的產品,使我國逐步擺脫對海外網絡游戲產品的依賴。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了《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該文件要求大力發展網絡文藝,推動網絡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這說明我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發展包括網絡游戲在內的網絡文藝產品。同時,要明晰網絡游戲經營者的責任內容、范圍,明確網絡游戲經營者違規行為的問責主體、程序,決不讓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相矛盾的網絡游戲傳播、蔓延。

(四)發揮微信、微博、微小說、微視頻等“微產品”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手機網民的數量劇增。早在2012年,我國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已經超過台式電腦,智能手機已成為網民上網的最主要工具。移動互聯網的廣泛使用為微信、微博、微小說、微電影等“微產品”的流行創造了條件,經由這些“微產品”形成的“微空間”也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力圖佔領的思想文化場域。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必須強化“微空間”的陣地意識,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成為“微空間”的主流話語,絕不能將“微空間”的話語主導權拱手讓給各種敵對勢力。

移動互聯網技術使網民自制的視頻等“微產品”很容易傳播開來。而網民隨意的“關注”“復制”“轉發”“點贊”“分享”“評論”“鏈接”等行為,則使“微產品”的影響力呈滾雪球般擴大,這增加了政府對“微空間”輿論導向實施調控的難度。我們要在把握“微產品”傳播規律的基礎上,採取得力措施使“微空間”的輿論導向不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針對各種“段子”(故事或笑話)容易在手機網民中流行的現狀,有關方面要組織人員主動編寫內容積極健康的段子,以消解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英雄的各種“政治段子”的影響力。針對“微空間”流行的各種謠言,要提高網民的媒介素養,提高網民的信息辨別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防止網民被政治謠言所“裹挾”。針對“80后”“90后”是手機網民主體的客觀情況,要將“80后”“90后”作為“微空間”輿論治理的重點人群。“80后”“90后”知識化水平高、個性化特征明顯,但是也面臨壓力大、負擔重等現實問題。我們要在關心、愛護、幫助“80后”“90后”的基礎上,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把解決他們關心的現實問題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結合起來。習近平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關注青年願望、幫助青年發展、支持青年創業,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熱心人。”[7]

(五)重視網絡意見領袖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中的價值

網絡意見領袖是指在網絡平台上十分活躍,“粉絲”眾多,能得到網民普遍認可和引導網絡輿論走向的公眾人物,又被稱為網絡大V(意指網絡平台上的貴賓用戶)。有學者認為,“粉絲”在50萬以上的稱為網絡大V。[8]這為我們識別網絡意見領袖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標。由於“粉絲”眾多,網絡意見領袖具有“一呼百應”的輿論威力,既可以充當錯誤輿論的“放大器”,成為沖擊主流意識形態的先鋒和排頭兵,也可以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喉舌,助推馬克思主義輿論陣地建設,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和利用。

網絡意見領袖具有較強的政策議程設置能力。換而言之,網絡意見領袖雖然不能直接控制網民的思想觀點,即要求其“怎麼想”,但是它可以引導網民“想什麼”。有學者指出,網絡意見領袖能夠引導網民關注什麼樣的內容,使他的議程成為網民的議程。[9]這種政策議程設置能力是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所說的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發揮網絡意見領袖所擁有的軟權力(非強制型權力)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傳播中的作用,“政府應注重培養一批公信力強的‘意見領袖’”[10]。這些意見領袖在網絡平台上主動發帖,客觀解讀政策,理性分析熱點焦點問題,框定網民關注的對象和話題,使之成為一支重要的虛擬輿論引導隊伍。一方面,要鼓勵網絡意見領袖在網絡上“晒出”自己的先進行為,“貼出”自己的先進思想動機,以榜樣、模范力量推動更多的網民崇善向善。另一方面,對於在網絡上傳播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公開否定社會主義制度、攻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意見領袖,政府要依法管理,敢於亮劍。

二、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當前,世界的媒體形態和輿論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新興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就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11]。順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傳播上採用了新措施。

例如,“美國之音”通過其網站,日均向中國18萬網民發送電子郵件。顯然,美國政府已將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為實施其海外意識形態戰略的重要手段。面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潮流,我國不可置身事外。

2013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站在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高度,首次強調了媒體融合的重要性。[12]2014年,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再次強調了媒體融合的重要意義。該會議通過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國家的重大戰略。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進一步推動了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筆者認為,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發揮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價值引導力和精神推動力,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的原則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不是“誰吃掉誰的問題”,而是雙方發揮比較優勢、規避缺點的問題。毋庸置疑,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傳統媒體的受眾在變少,發行量也日漸萎縮,面臨著生存危機。但是,傳統媒體並非一無是處。報刊等紙質媒體易於保存、便於攜帶,廣播、電視等媒體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感染力強。尤其是傳統媒體更受信任。[13]新媒體具備互動、滿足個性需求等優勢,在記者人數和信息資源渠道等方面也優於傳統媒體。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就是要實現二者優勢互補、一體發展。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利用報紙品牌的權威性,提高了網絡報紙的知名度。[14]這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的典型例子。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才能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更好地服務於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更好地服務於黨的意識形態工作。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媒體融合發展與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是內在統一的。[15]這就是說,在任何情況下,媒體融合發展都必須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把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和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擺在首位,絕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損害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能力。那種認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就是為了增加贏利能力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看法是極其錯誤的,必然將媒體融合發展引向歧路、邪路。為了保証媒體融合發展的正確價值取向,必須堅持媒體的政治功能不含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丟、黨管媒體的原則不動搖。“互聯網自由”“媒體自治”等口號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隻有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媒體融合發展才能踏上良性發展的康庄大道。

(三)培養具備全媒體眼光和技能的高素質新聞人才

平面媒體數字化、電子媒體移動化、交互式媒體普及化對媒介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由僅熟悉單一新聞業務的“專才”向精通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多項新聞業務的“通才”轉變。長期以來,我國新聞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於傳統媒體的新聞工作者,導致他們“隻熟悉傳統的新聞採寫編業務。”[16]

近幾年來,我國報網融合、台網融合開始進入實施階段,但是,尚未實現深度融合。在一些媒體集團,盡管表面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實現了融合,但是傳統媒體從業人員與新媒體從業人員仍然各干各的事、各忙各的活,很少來往。[17]這種狀況制約了傳統媒體從業人員與新媒體從業人員之間的知識交流,使復合型、創新型新聞人才難以在媒體融合實踐中培養出來。因此,必須進一步優化我國新聞人才的培養目標。尤其是作為培養新聞人才主渠道的高等院校,必須順應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趨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新型媒體人才。

(四)整合傳播內容和方式

政治、法律、宗教、倫理、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說和觀點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色彩。學術期刊、報紙上發表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權威文章(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了收到聚焦效應,每天精選數量不超過10篇),可將其基本觀點濃縮為200—300字,由權威網站(如光明網)以及移動媒體每天推出,向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傳播,實現信息傳播向價值傳播轉變,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力、輻射力。針對特定時期學生群體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傾向,可以將上述權威性學術觀點向學生點對點推送,促進權威性學術觀點對象化、定制化、精准化傳播。此外,可以在有線電視機頂盒、智能電視上預裝軟件,將網絡上的紅色文化推送到家庭,拓展紅色文化的傳播渠道。

(五)培育規模化、品牌化的媒體集團

當前,我國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存在功能重復、內容同質、力量分散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將具有同質性的媒體予以合並,成立大型的媒體集團。經過多年的發展,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網站已進入了全球排名前100的行列。[18]應以這些知名網站為核心,培植媒體行業的龍頭集團,使之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模范,成為正確表達國家話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品牌,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拓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國際話語權

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以互聯網為技術手段發動的心理戰、輿論戰、宣傳戰等,影響我國個體思想、公眾輿論、社會意識的霸權行為,我們不能僅僅消極防范,還必須主動出擊,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加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對外傳播力度,贏得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國際話語權。當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參與國際互聯網規則制定,分享國際互聯網規則的制定權

在“規則制定權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誰掌握了網絡規則制定權,誰就獲得了國際信息傳播秩序和國際文化秩序的主導權。由於佔有先發優勢,“美國人為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制定了不爭的標准”[19]。201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聲稱:中美網絡戰,美國想贏就一定能贏。[20]奧巴馬之所以如此自信,主要原因是美國掌握著國際互聯網規則的制定權。國際互聯網規則由少數國家書寫,是全球網絡空間秩序不公正的根本原因。對此,我們應該積極作為,通過分享國際互聯網規則的制定權,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信息傳播秩序。2011年,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向聯合國提交了“信息安全國際行為准則”草案,這個“中國方案”的提出顯示了中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的願望[21]。但是,作為既得利益者,美國不希望中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規則的制定。由此,中美戰略競爭已拓展至一個新領域,在網絡規則上展開競爭,並成為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主要戰略矛盾。[22]我們不能因為美國的干擾而放棄參與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的權利。2015年10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要推動建設新興領域的新機制新規則,加強國際社會應對網絡信息安全等全球性挑戰的能力。[23]我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國紐約也表示: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包辦制定國際規則,國際規則應由各國共同制定。[24]這些努力顯示了我國政府參與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的決心,對增強我國網絡媒體戰略傳播能力的重視,對於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認知空間贏得人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構建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制度化機制

如何管理互聯網,規避互聯網的負面功能,使互聯網造福人類,是各國共同關注的話題。作為互聯網的利益攸關方,中國與世界各國均具有擴大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的願望。2014年,全球互聯網治理大會在巴西舉辦,包括中國在內的80多個國家第一次面對面交流互聯網管理經驗,尋求共同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互聯網名稱和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第50次大會上,中國部長級官員首次在全球互聯網治理核心機構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闡述了中國對互聯網領域重大問題的原則立場。尤其是對於美國的意識形態滲透行為,我們要運用“斗爭和對話”兩手策略。一方面,我們要善於、敢於開展網絡意識形態斗爭,抵制美國旨在妖魔化中國的網絡宣傳﹔另一方面,要積極與美國展開對話,表達我國的利益關切,增進了解,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畢竟,中美兩國在打擊網絡黑客、網絡犯罪、網絡恐怖主義等方面具有共識。這些共識為中美兩國管控互聯網領域的分歧奠定了前提條件。

近年來,中美兩國利用雙邊、多邊機制開展了多次網絡安全對話,中美互聯網產業高峰論壇、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暨中國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多次召開。在2015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暨中國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上,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局長、五角大樓首任網絡司令部司令基思•亞歷山大和美國國家發展與創新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郝葉力與中國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工信部的相關領導進行了公開對話。2015年,時任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率公安、安全、司法、網信等部門負責人訪問美國,同時任美國國務卿克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等人就網絡安全等問題舉行會談。特別是2014年以來,中美元首會晤不再回避互聯網治理問題。中美之間就互聯網治理、網絡安全等問題開展坦率深入的交流,有利於美國了解中國的立場態度,增進中美網絡互信,減少中美網絡對抗的可能性。

(三)增強我國網絡媒體的傳播效果

傳播不能改變事實,但可以改變人們對事實的看法。這啟示我們,必須重視對外宣傳的作用,提高我國媒體的對外傳播能力。互聯網的開放性決定了其利用主體的多元化,西方國家可以利用互聯網對我國開展意識形態攻擊,我國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向西方社會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改變西方國家民眾對中國的錯誤看法。

為此,第一,要構建健全的對外網絡傳播體系。本著資源整合、分工明確、特色突出的原則,依托中央重點新聞單位形成的網站,打造叫得響的對外傳播網站和國家級對外傳播網絡平台,構建由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重點地方新聞網站—駐外領事館新聞網站形成的對外網絡傳播體系。

第二,要優化我國網絡媒體對外傳播內容。將執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當代中國真實的經濟社會情況、執政黨和政府對國際重大問題的立場和原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作為向世界宣傳中國的重點,讓中國“主旋律”登上世界舞台。同時,要主動回應敏感問題和熱點問題,增加我國網絡媒體對外傳播的現實性,滿足國外受眾獲取相關信息的需求。

第三,要堅持“內外有別、外外有別”的原則,改革我國網絡媒體的對外傳播方式。摒棄“傳播者本位”思維[25],正視對內對外宣傳的差異。在網頁設計風格、欄目設置、報道風格等方面要符合國外受眾的心理,選題、寫稿等方面要符合國外受眾的偏好。採用國際通用的語言體系和“網言網語”,避免在對內宣傳中經常出現政治化話語。

第四,要遵循“平衡報道”的原則,提高我國網絡媒體對外傳播的公信力。平衡報道要求,全面反映各方的意見和觀點,有利於從思想層面影響國外受眾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受眾。

第五,要重視中文網站在對外宣傳中的作用。把國際中文網站建設好,有利於增進華人華僑對祖國的了解,發揮他們在對外宣傳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當然,在建設國際中文網站時,不可忽視多語種對外網絡平台建設。

第六,要注重我國網絡媒體對外傳播的效果調查,明確我國網絡媒體的境外點擊率和受眾分布,根據科學的調查結論,調整報道方式和策略。

(四)善於利用他國的主流網絡媒體

拓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國際話語權,不僅需要我國網絡媒體“走出去”,進入國際社會,也需要將他國的主流網絡媒體“請進來”。西方網絡媒體內部絕非鐵板一塊,其內部不乏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深惡痛絕、向往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代表人士。要將對華友好、對馬克思主義持正面看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主流網絡媒體的負責人或欄目負責人請進來,與他們建立業務交流關系,邀請他們來華採訪,讓他們觀察社會主義中國的生機和活力,體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帶給中國的滄桑巨變,了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畢竟,“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也需要內容”[26]。通過國外主流網絡媒體以“第三者”的身份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聲音,能夠增強對外宣傳的說服力,減弱國際上反共反馬克思主義宣傳的影響力,使一些敵對勢力“抹黑”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行徑不攻自破。面對信息革命的浪潮,我們應充分利用他國的主流網絡媒體,把邏輯的力量與事實結合起來,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國際傳播能力,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文明的了解,為我國和平崛起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境外宗教虛擬化傳播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7BKS08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網絡時代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被邊緣化的風險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1CKS027)]

參考文獻:

[1]哈貝馬斯.在事實與規范之間[M].童世駿,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446-454.

[2]王愛玲.中國網絡媒介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9.

[3]吳虹飛.娛樂至死[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282.

[4]劉基,蘇星鴻.網絡境遇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142-144.

[5]李向國,李曉紅.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新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8-329.

[6]郭明飛.網絡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86.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4.

[8]楊永志,吳佩芬,等.互聯網條件下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106.

[9]王嘉.網絡意見領袖研究:基於思想政治教育視域[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102.

[10]高桂雲.公眾網絡政治參與的引導與規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209.

[11]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6).

[12]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84-85.

[13]新報:調查顯示中國大多數網民更相信傳統媒體[EB/OL].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319/362822.shtml.

[14]范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與融合[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

[15]陳印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政治安全價值導向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4).

[16]劉政序.傳媒融合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困境與破局[J].現代視聽,2015(7).

[17]高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難點與對策[J].新聞愛好者,2014(12).

[18]光明日報.陸先高:融媒體才是王道[EB/OL].http://tech.qq.com/a/20141119/017554.htm.

[19]李倫.鼠標下的德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93.

[20]奧巴馬聲稱:中美網絡戰“美國想贏就一定能贏”[EB/OL].鳳凰網: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913/13970523_0.shtml.

[21]劉慧,李艷.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現狀與路徑選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93.

[22]閻學通.網絡競爭的重要性己超核競爭[EB/OL].http://pit.ifeng.com/a/20151014/44834567_0.shtml.

[23]習近平.推動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為我國發展和世界和平創造有利條件[N].人民日報,2015-10-14.

[24]崔天凱指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包辦制定國際規則[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1016/c1002-27704001.html.

[25]張昆.國家形象傳播[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78.

[26]約瑟夫·奈.軟實力[M].馬娟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45.

(作者為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陳原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