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融合的探索與思考
媒體融合中,技術融合是基礎、是支撐。技術融合需要打通技術壁壘,形成新型一體化技術平台,通過開放包容的技術體系支撐靈活的應用模式。大眾報業集團摸索出了4種技術打通手段,完成了10家供應商的17個技術系統的技術打通,逐漸探索出了6種應用模式,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媒體融合 技術打通 應用模式
當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探索已步入新階段,各媒體在經過艱苦探索和深入思考后,逐漸有了新的認識。2017年6月6日,大眾報業集團“中央廚房”暨山東黨媒公共服務平台(以下簡稱“中央廚房”)作為媒體融合基礎工程建成啟用,2018年升級建設齊魯智慧媒體雲。經過艱苦探索,摸索出了4種技術打通手段,完成了10家供應商的17個技術系統的打通,逐漸探索出6種應用模式。
技術融合的打通手段與應用模式
大眾報業集團在媒體融合中逐漸形成了建端、造房、納智、入雲的發展路徑。探索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困難是分散各處的技術平台形成的壁壘,解決之道就是技術打通融合。接下來遇到的困難是應用場景的多樣、多變,解決之道是採用開放的技術架構支撐靈活的應用模式。
媒體融合的技術路徑
當前業界的技術融合紛紛進入媒體雲模式,服務縣級基層單位的媒體融合。比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雲”與18家省轄市黨報平台共用、內容共享,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的“四川雲”與合作區縣共享千萬級用戶、共享平台,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新湖南雲”與合作伙伴共享內容、政務大數據和千萬級用戶,江西日報傳媒集團的“贛鄱雲”則讓合作市縣共享中央廚房、傳播平台、大數據等。
2018年,大眾報業集團啟動了齊魯智慧媒體雲建設。設計為混合雲架構,包含三個層次,即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基礎架構層,為媒體雲應用提供運行所需的網絡、存儲、計算、安全等基礎硬件支撐﹔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基礎平台層,為媒體雲應用提供運行所需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流式計算、Web服務、反向代理服務、檢索服務、語音識別、智能推薦、AI智能計算等基礎軟件支撐﹔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軟件服務層提供各業務功能模塊,形成包含機器寫稿、智能輔助寫作、視頻自動生成等智能應用的服務層。分層的目的就在於同類資源共享和專業化運維。齊魯智慧媒體雲的另一個目標是逐步匯集沉澱用戶數據、內容數據、行為數據、交易數據、行業數據、產業數據,一方面形成大數據資產,另一方面通過數據的聯合分析與挖掘形成數據變現的新型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
技術打通手段
伴隨著媒體形態的逐步轉變,各種系統也逐步建設起來。媒體融合生產,需要融合化的技術平台作為支撐。我們重點從技術打通角度進行了技術融合,形成了如下4種技術打通手段:
單點登錄模式:我們將“中央廚房”技術平台作為樞紐,與各媒體業務系統對接后實現“中央廚房”的一次登錄多系統順暢使用。我們在統一入口與各模塊連接中使用了這種方式。
數據交換模式:各模塊之間隻交換各自的數據。這種方式對各系統改動和影響都較小,模塊之間的關聯和影響也很小,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開發。我們在“策採編發”生產流程上不同模塊間的技術打通,主要採取了此種方式。比如在“中央廚房”與報紙採編系統打通時採用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數據格式﹔在“中央廚房”可視化模塊與圖庫、網絡組版對接時採用了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S 對象簡譜)數據格式﹔在“中央廚房”與第三方商業平台對接時採用了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信息聚合)數據格式。
數據接口模式:一個模塊通過調用另一個模塊的數據接口實現模塊間的聯動和交互。我們在利用一個模塊擴展另一個模塊功能時採用了這種方式。比如“中央廚房”與圖片庫對接時採取了Web Service(Web服務)的接口方式,用圖片庫的分類、檢索等功能擴展了全媒體稿庫的圖片處理能力﹔再比如,“中央廚房”與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系統對接時採用了各平台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借助兩微發布后台功能擴充了“中央廚房”發布功能。
數據窗口模式:通過直接連接另一個模塊的數據庫,將數據庫裡的信息呈現給用戶。這裡“窗口”的意思就是隻查看而不操作。這種方式是對前面幾種對接打通方式的補充。上百個合作伙伴在使用“中央廚房”向黨端發布稿件時無法了解稿件狀態、稿件進度。為此,我們直接連接黨端發布后台數據庫,把上述信息在“中央廚房”裡呈現給合作伙伴。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打通手段,大眾報業集團完成了“中央廚房”與新銳大眾、海報新聞、齊魯壹點、大眾網、報紙採編(5報2刊)、網絡組版、報道指揮、大眾視覺圖庫、大數據熱點與傳播分析、歷史數字報、視音頻系統及第三方商業平台等17個平台的技術打通,涉及10家供應商的技術平台。
“中央廚房”技術平台在不斷應用中逐漸完善,目前已完成了全媒體稿庫、輔助寫作、協同報道指揮、H5設計制作、音視頻處理、視頻直播、移動營銷、自建子端、圖片庫、智能推薦、熱點分析、傳播分析等功能建設。獲得國家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全國傳媒界科學技術獎“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第二屆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優秀案例30佳、2017∼2018年度中國報業技術產品(項目)創新獎,作為山東省重點文化項目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推介。
技術應用模式
大眾報業集團總編輯趙念民指出,通過“中央廚房”的日常化機制化使用,要逐步實現“輿情監測網絡化、報道策劃即時化﹔採寫制作平台化、報端微呈現立體化﹔傳播力影響力數據化、績效考核一體化”。因此,我們逐步探索了“報、網、端、微、號、視”等平台的技術打通,逐步形成了6種平台應用模式,以適應多種應用場景。
總編輯指揮中心模式。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后,立刻迎來了黨的十九大、全國兩會、上合青島峰會等報道工作。在這些重大報道中,逐漸探索明晰了融媒體產品的生產機制、傳統報道與融媒體產品的雙向轉化機制以及集團融媒體矩陣大合唱的調度機制。
合作伙伴入駐模式。2017年8月,大眾報業集團與濰坊市委宣傳部簽訂媒體深度融合戰略合作協議,之后16個縣(市)區整體入駐“中央廚房”平台。2018年7月,全省153個縣(市)區和新增的18個專業大眾號全面入駐該平台,基本實現了山東縣級單位全覆蓋,共同探索縣級媒體融合和垂直行業媒體融合模式。
業務平台模式。2018年初,大眾日報開始基於“中央廚房”設計新運營平台,從信息監測、選題提交、策劃會商、採寫制作、編排發布、傳播分析等環節,全面使用“中央廚房”各項技術功能。7月,生活日報開始基於“中央廚房”進行“融媒體採編流程”再造,2019年2月,齊魯晚報同步啟用。新稿提醒、大數據一鍵選稿、手機報題審核等都是在應用中逐步完善的。
合作共建模式。2018年4月,魯中晨報基於平台接口,自主開發了手機客戶端“掌握魯中”。編輯通過平台向“掌握魯中”每天發布上百篇稿件。這樣魯中晨報技術團隊可以依托平台專心負責前端展現的開發,內容數據、用戶數據可以沉澱到平台上,同時共享給魯中晨報運營使用。
完全依托模式。農村大眾是大眾日報農村版,經濟導報是集團所屬經濟類行業報,沒有專職技術團隊,完全依托平台技術團隊和平台建子端的能力,分別建設了具有數字報功能的農村大眾客戶端和具有網友報料功能的經濟導報客戶端。同時對接“中央廚房”大數據智能分析平台,匯集數據,實時分析內容與用戶數據輔助運營。
第三方平台擴展模式。平台通過技術開發實現了與人民號、百度百家、今日頭條、騰訊平台(天天快報、騰訊新聞、QQ瀏覽器、QQ看點)、網易新聞等第三方商業平台公號的對接。目前,“新銳大眾”“掌握魯中”實現了第三方平台的擴展。
技術融合中需注意的四個問題
媒體的深度融合需要依靠人來落實
媒體深度融合,技術平台建設只是一環,要借助技術平台逐步完成融媒體生產、運營、業態等的轉變,轉變的主體是人。新媒體實踐中,工作人員往往缺乏積極性、新思路、敏感性。由於融媒體技術平台是多種技術的融合,匯各家之長,集各系統之能,需不斷使用完善。我們最初就陷入由於不完善而不願用,由於不用又無從完善的惡性循環。后來,大眾報業集團黨委高度重視,頂層推動,採編、技術人員共同努力,各自經歷痛苦煎熬,才逐步進入良性循環。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人來落實,需要形成人機合一的系統。另外,還需要鼓勵全員參與,激發團隊創造力,為年輕人提供施展機會。
完善相應的考核激勵措施
在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考核措施、激勵方法是指揮棒和基本保障。在與眾多同行交流時,融媒體考核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大眾報業集團提出實行報紙與新媒體一體化考核的思路,鼓勵運用新媒體手段提高內容的傳播力、影響力。目前,我們設計了一體化考核模型,收集了稿件的屬性數據,自有平台、第三方平台的網絡互動數據,“中央廚房”監測的傳播數據。考核系統將數據匯集后自動計算量化分值,同時引入評委評定環節,最終形成量化考核結果。其間,讓我們頭疼的是數據的真實性、重復性、完整性問題。我們採取了避免惡意重復點擊、自動合並相同稿件數據等技術方法和手段,同時提供人工審驗校正環節來解決。考核系統還設計開放接口,以便接入更多數據。
技術團隊亟須轉型
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對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技術的責任越來越大。通過近幾年的摸索,筆者認為如下幾方面的技術人才愈發急需:數據分析、運營優化、軟件開發、H5設計、音視頻採集制作、AR/VR制作等方面的生產型技術人員﹔網絡技術、安全技術、雲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移動技術等方面的基礎支撐技術人員﹔不久的將來會更多地需要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人員。
因此,技術人員需增強危機意識,及時更新技術和技能,完成媒體深度融合進程中所需的技術轉型。同時及時發現和培養對新技術、新方法感興趣、愛嘗試的人員,支持他們向復合型人才轉型。
從新聞流到信息流的觀念轉變
融媒體環境下,傳播內容正在逐漸從新聞流向信息流轉變。簡單理解,新聞就是具有時效性的那部分信息。筆者調研了5大中央網媒及5大商業網媒定位,其中商業網媒騰訊、百度、新浪、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基本以傳播信息等為定位﹔傳統媒體的網媒,如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網則以新聞為主,逐漸加入信息的概念。融媒體在嫁接了互聯網后突破了時空局限,可容納的內容更加寬泛,讀者逐漸轉變為用戶,面向用戶的多元化需求,新聞服務也需要逐漸向信息服務轉變。據中國互聯網協會2018年7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網絡廣告中的信息流廣告近幾年持續高速增長,體現出信息流的商業價值。
媒體深度融合,我們一直在路上,改變正在我們身邊潤物細無聲地發生。技術的進步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把我們的設想變為現實,逐漸加快著變革的速度。
本文為國家新聞出版重大科技工程《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媒體協同工作系統(編號為1141STC40519/07)項目及應用試點項目(項目編號XWCB-ZDKJ-FHCB/SD-4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湯代祿系大眾報業集團融媒體中心副主任,信息技術部系統分析師﹔賈立平系該集團信息技術部高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
參考文獻:
①湯代祿、賈立平:《媒體融合中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未來之策》,《青年記者》2018年11月。
②宮魁、孫應琢、湯代祿:《“中央廚房”技術平台的建設與應用思考——大眾報業集團融媒體中心的實踐探索》,《青年記者》2017年7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