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票房增長乏力 《沉默的証人》暴露寰亞迷途

2019年08月26日06:44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票房增長乏力 《沉默的証人》暴露寰亞迷途

  當演員張家輝帶著熟悉的港味再次出現在大銀幕上時,電影《沉默的証人》背后出品方寰亞電影也再度進入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2002年的一部《無間道》,讓這家已經有著25年歷史的老牌香港電影公司蜚聲海外,然而自《無間道》系列、《澳門風雲》系列之后,寰亞電影卻慢慢消失在了公眾視野,業績疲態盡顯。在內地電影市場崛起、港片日近黃昏的今天,寰亞電影這家老牌香港電影公司該何去何從?

  不及預期

  從《掃毒2》、《使徒行者2》,到《沉默的証人》,今年的暑期檔可謂“港味”十足。其中,另辟蹊徑瞄准法醫題材的《沉默的証人》備受期待。貓眼電影專業版顯示,截至8月25日14時,上映10天的《沉默的証人》票房報收1.75億元。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沉默的証人》上映兩天票房破億后,就出現了票房增長乏力的情況。更重要的是,《沉默的証人》的票房成績更像是一個縮影,映射了寰亞電影這家老牌香港電影公司近年來的業績軌跡。

  據寰亞電影母公司寰亞傳媒的財報顯示,早在2016財年,寰亞傳媒就開始出現了連年虧損。當年寰亞傳媒擁有人應佔虧損為9554.6萬港元,2018財年擁有人應佔虧損擴大到2.74億港元。在寰亞傳媒此前發布的2019財年三季報中,業績依然處於虧損狀態,擁有人應佔虧損為7581.6萬港元。

  寰亞傳媒將業績的虧損歸結為上映影片表現不理想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寰亞傳媒的核心板塊,自2016年以來,電影版權及發行營業額基本維持在2億港元左右。在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看來,電影板塊所帶來的2億港元收入在整體電影產業中屬於收入較少水平,從整體的市場份額來看,多數港台制片公司制作的影片都在內地市場中面臨著存在感較弱的困境。

  轉舵內地

  寰亞電影也有輝煌的時候,《無間道》、《大事件》響當當的名字就是一個印証。或許是率先嗅到了內地電影市場繁榮的味道,寰亞電影還將目光投向了更加廣闊的內地市場,並與華誼兄弟合拍了電影《夜宴》,隨后還投資了《集結號》、《南京!南京!》等影片。

  據貓眼電影專業版顯示,2016年以來,寰亞電影共有13部影片上映,其中票房最高的影片為2016年2月上映的《澳門風雲3》,票房為11.16億元。但《蕩寇風雲》、《搶紅》等影片的票房則未超億元,《哪一天我們會飛》票房僅為501.6萬元。在近三年的財報中,寰亞傳媒也頻頻用“上映電影不及預期”來評價寰亞電影的市場表現。

  對於寰亞電影近年來上映電影不及預期的表現,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寰亞電影方面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尚未予以回復。

  劉德良表示,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的格局一直在變化,傳統的影業巨頭如華誼兄弟等影視公司的票房表現都不佳,而壞猴子影業、開心麻花等新影視公司的入局則為電影市場帶來了更多的驚喜和可能,整體市場也朝向精品化邁進。面對內地市場的諸多變化,寰亞電影可能在投資上並不敏感。

  市場疲軟

  在香港電影人才流失、黃金時代遠去的今天,寰亞電影的業績困境也是整個香港電影產業的縮影。

  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興起以及好萊塢、東南亞等電影市場的沖擊,近年來的香港電影逐漸走向了落寞。邵氏停產,嘉禾電影被收購且不再涉足上游影視業務,新藝城也因利潤分配不均、創作觀念發生分歧等問題僅存活11年就宣告解體。面對市場的大浪淘沙,不少香港電影公司都面臨著產出量低或票房不佳的問題。

  然而,若是將時間再多向前倒回幾年,則可發現,此前在內地市場推出的香港電影,背后往往由一家香港電影公司完成制作、出品、發行的全產業鏈運作,可如今這類影片在內地的市場反饋並不樂觀,盡管香港市場每年也會產出少量諸如《黃金花》、《狂舞派》這樣保持港味風格的作品,但進入內地市場后,票房難以超過1000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現階段香港電影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至今仍活躍在電影舞台並具有票房保障的導演和演員依然是黃金時代的電影人。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香港電影僵化的制作模式和內容單一讓港片市場份額和影響力不斷縮減。寰亞電影這類老牌香港電影公司不僅要面對香港電影市場中內地、東南亞、好萊塢等多個市場的分流,還要面臨內地市場中因缺少類型差異化帶來的觀眾審美疲勞的考驗。

  如何謀新生

  在港片式微的同時,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卻是有目共睹,這使得不少香港老牌影視公司前來掘金。在合拍片已經蔚然成風的當下,老牌香港電影公司往往扮演著出品方的角色,為影片提供導演和演員,影片類型也傾向於內地觀眾的審美,而內地資本則為影片提供大量資金。

  以《紅海行動》為例,據貓眼專業版顯示,該影片的出品方涵蓋內地和香港兩地的影視公司,如博納影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英皇影業等,演職人員也是兩地兼具,比如導演為香港導演林超賢,演員則既有張譯、杜江等內地演員,同時也有任達華等香港演員。此外,《美人魚》、《捉妖記》等影片也是如此。

  影評人王方表示,雖然選擇借力內地資本的香港影視公司非常多,但實際效果卻是參差不齊,處於業績困局中的寰亞電影也不妨再大膽一些,發揮自身在港片制作上的優勢,集中發力精品影片的制作和投資。“此外,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電影院上映的影片數量有限,再加上現階段欲在院線上映的影片眾多,香港電影若想要借該渠道獲得較高的票房會面臨較大的競爭,而視頻網站則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並可直接對接受眾以獲得市場。”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寰亞電影還是應該更加積極地進入內地電影市場,同時朝向更為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如果僅依托香港本地市場來做香港電影,顯然已經不太現實了”。(北京商報記者 宗泳杉 實習記者 楊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