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4期

加速高質量融合 推進 “四全媒體” 建設

——經濟日報兩會報道的創新實踐

朱 磊
2019年08月26日15:17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加速高質量融合 推進 “四全媒體” 建設

經濟日報以精心組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和重要講話報道為引領,發揮經濟報道優勢,充分利用媒體融合的新技術、新手段,積極宣傳新思想,全面展現新作為,兩會報道呈現出“站位高、特色濃、效果好”的特點。以此為契機,經濟日報“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建設全面推進,高質量融合發展再上台階。

全國兩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本任務、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提出建設“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總書記講話使全社會對媒體融合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為新形勢下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兩會期間,經濟日報精心組織有關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和重要講話的報道,以解讀重要報告為抓手,發揮經濟報道優勢,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全媒體報道立體呈現,高質量融合亮點頻現,以實際行動推進“四全”媒體建設。

以內容創新的高“言值”,推進“全程媒體”建設

按照“全程媒體”的具體要求,兩會報道需要全流程跟蹤、全鏈條播報。經濟日報牢牢把握兩會各個新聞節點,及時跟進、全程參與、有效發聲、深度介入。以高“言值”評論言論搶時效,以高質量經濟報道貫全程。

以高“言值”評論搶時效,及時報道總書記六下團組情況。每一次總書記下團組的報道都是一場內容創新戰役。在獲悉總書記講話內容的同時,經濟日報新媒體就利用網端微屏各平台及時發聲,以短評的形式闡明觀點,率先形成第一輪融合傳播小高潮﹔獲悉總書記講話后一小時內,經濟日報全網推出重點欄目《兩會快評》,並迅速在第三方平台推送﹔次日,報紙刊發評論原文並配以專版,全方位解讀講話的時代背景、現實意義、實踐要求。六下團組,8篇快評、24篇短評均在第一時間刊播,既保証了“快人一步”,又體現了“言值”擔當。多篇言論作品被中央網信辦全網轉發,實現了快與深、質與效的統一。

以高質量經濟報道貫全程,立足自身特色擴大影響力。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所闡述的脫貧攻堅、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創新創造等內容,句句關乎經濟發展。經濟日報聯通會內會外、對接海內海外,以言論、述評、訪談、特寫等欄目,暢通報網端微屏各平台,進行濃墨重彩報道。品牌欄目《兩會經濟話題》刊發多篇文章,對中國經濟形勢做出及時准確判斷,引起海內外強烈反響。

此外,經濟日報前方記者先后參與了開閉幕式、大會發言、記者會、小組討論等260余場活動。按照先網后報、多點開花、經濟為主的思路,著重展示委員履職盡責、自信開明的良好形象,深入解讀兩會經濟聲音。各平台各司其職,形成多形態新聞產品,全媒體稿件《對“培根鑄魂”的工作,習近平這樣說!》《首場“部長通道”開啟,你關心的熱點問題,部長們回應了!》《關於火星探測器、5G手機……兩會上的信息很勁爆!》等報道,獲得大量好評,讀者評價“干貨滿滿!硬貨滿滿!信心滿滿!”。

以融合創新的高質量,推進“全息媒體”建設

“全息媒體” 力求新聞作品的全形態呈現、全維度體驗。兩會期間,經濟日報通過高質量的技術創新和流程創新,運用雲技術、視頻、VR、AR等多種形態立體化呈現新聞信息,取得了良好傳播效果。

技術創新方面,亮點在於“全景報道+中經雲端直播平台”和“短視頻+長訪談”。經濟日報自主研發“全媒體工具箱”,上會記者使用“5G終端設備+6K全景相機”進行採訪,使“全景新聞”“輕直播”等實時報道成為家常便飯﹔中國經濟網推出“全景看兩會”融媒體VR報道專題,兩會期間共刊發全景報道80余篇﹔經濟日報推出“兩會現場報道”中經雲端直播平台,通過手機、攝像機等多種方式,完成26個場次的直播,吸引10余萬網友關注,實現與代表委員的實時互動﹔新媒體團隊利用動漫手段制作的短視頻《秒懂!政府工作報告@了哪些板塊》《藍天、碧水、淨土——代表委員共譜美麗中國交響曲》《代表委員熱議減稅降費:沒想到!有信心!》等均在第一時間上線、多平台推廣,閱讀量均超百萬。

流程創新方面,優化再造“集、策、採、編、發、推、饋”為一體的全媒體、全平台新流程。經濟日報全媒體中心持續發力,依靠精准的數據分析深度融合報刊網端微各種資源,打通報紙、網站及新媒體之間的壁壘,實現各種資源有效整合。從每天的晨會開始,輿情採集、策劃、採訪、編輯、發布、推廣、反饋等新聞生產傳播的每一個環節均由全媒體中心全程掌控。上會記者一次採訪實現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新聞產品多次生成,通過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極大增強了兩會報道的生產效率和傳播效率。

以載體創新的高進階,推進“全員媒體”建設

從今年兩會報道情況看,經濟日報記者已經普遍具備融合意識,初步完成了從文字記者向全媒體記者的進階轉變。在此基礎上,經濟日報以自身的新聞採訪活動為基礎進行載體創新,更大范圍激發代表委員、自媒體、第三方平台傳播活力,為“全員媒體”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經濟日報構建的全媒體矩陣,包括直屬的7報4刊1網12家單位、兩微一端所屬各個平台以及報社運營的頭條號、網易號等共近百個平台,全部參加此次宣傳報道。上會記者、后方記者、媒體編輯、技術制作、評論員、傳播推廣等200多人組成採編隊伍,由全媒體中心統籌指揮。全員、全網、全渠道,新聞生產各個載體實現全面融合一體化,做足了“全員媒體”大文章。兩會期間,經濟日報發揮矩陣合力,品牌欄目《中經在線訪談》《中經兩會之夜》共完成11場“中經之夜”和12場“中經在線”訪談節目錄制,64位代表委員成為網上輿論熱點,頻頻與網友進行觀點互動,讓“我說你聽”的一對多傳播變成了多對多傳播,互動性大大增強。同時,內部融合紙媒和移動端,外部連接今日頭條、騰訊、快手、抖音等平台,實現了從策劃、議程設置、內容生產到傳播的全鏈條融合。

以推廣創新的高精度,推進“全效媒體”建設

“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是兩會報道追求的目標,也是“全效媒體”提出的具體要求。從兩會的報道實踐看,經濟日報通過流程創新提升新聞生產效率、通過內容創新增強傳播效果、通過推廣創新提升傳播效能,取得了明顯成效,贏得了民眾點贊。今年兩會報道,經濟日報出品的“爆款”新聞產品遠超往年。

原創短視頻《總書記跟農民想到一塊兒了》,記錄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的精彩瞬間,以微小切口闡述宏大主題,喚起了民眾強烈共鳴。視頻播放量達到2200萬,點贊106.3萬。

一條不到一分鐘的短視頻“全國政協委員徐曉呼吁:關愛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經濟日報抖音平台點擊量達到2300萬,點贊量31萬。這條短視頻以一份提案為切入點,引發了全社會對“快遞小哥”群體的關注。新媒體和APP制作《一條短視頻背后的故事》,融合文字、圖片、視頻各種元素,形成了傳播合力,在全社會凝聚起關愛“快遞小哥”的正能量。

原創融媒體欄目《問委員》,通過設置小話題,獨家專訪委員,拍攝短視頻,制作微信圖文,並刊發報紙稿件。該欄目打通了短視頻與文字的邊界,以民生話題拉近了百姓與代表委員、新聞媒體之間的距離,4期產品每期播放量均超百萬。

縱向與自身相比,我們的融合發展成效顯著﹔但與兄弟媒體橫向來比,短板明顯,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全媒體”依然有不小的距離。在兩會報道的實踐過程中,經濟日報暴露出融合發展諸多問題,如自有平台的影響力不足,許多具備影響力的新聞精品“酒香也怕巷子深”﹔技術的支撐力不夠,許多獨特新穎的新聞創意被“卡了脖子”﹔人才的儲備量不足,尤其是新聞復合型人才極端缺乏等,均有待於在新一輪融合發展過程中逐一破題。

(作者系經濟日報新聞協調部協調室主任)

(責編:徐銘遠(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