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連接 新技術 新敘事
——現代傳播體系版圖下的兩會報道
兩會報道既是媒體競技場,亦是對媒體融合進程的年檢。2019年全國兩會,內容生產創新再度升級,技術驅動下發力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的新型主流媒體大放異彩。隨著用戶對優質內容需求的提升、媒體內容生產能力進一步向移動端遷移、縣域融媒體中心打通“最后一公裡”,現代傳播體系版圖初現,顯示出全息、立體的特征和新型連接關系。
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更有看點,一方面,技術驅動內容生產創新再度升級﹔另一方面,隨著縣域融媒體中心打通“最后一公裡”,媒體融合發展布局漸漸收官,立體多樣的現代傳播體系版圖初現。在自媒體、政企新媒體等多元內容生產者共生的移動傳播場域,主流媒體在報道時效、廣度深度、技術手段、內容質量等各個層面再現專業實力。
新連接:現代傳播體系版圖下的兩會報道
最壞的時代已經過去,內容生態開始進入深刻修復期。隨著用戶對優質內容需求的提升,算法蘊藏的價值陷阱被揭示,互聯網治理日趨規范,初步完成技術升級迭代的主流媒體迎來了別開生面的新時期。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5年來,為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各地各媒體大力推行並積極探索。隨著縣域融媒體中心建設進入攻堅階段,黨和人民群眾信息溝通的“最后一公裡”逐步搭建完成,已經初步顯示出現代傳播體系全息立體的特征和新型連接關系。2019年全國兩會,主流新媒體的表現可圈可點,呈現出了新格局。
主流媒體成為移動互聯網上兩會新聞信息樞紐,匯聚聯通了主流新媒體、政企新媒體、優質自媒體、用戶生產內容。近年來,多家主流媒體集團開始建設自主可控的互聯網平台,例如,湖北的“長江雲”和天津的“津雲”,主要策略是“新聞+政務+服務”﹔人民日報的“人民號”2018年正式上線,國內媒體、黨政機關、各類機構和優質自媒體陸續入駐。
在主流媒體平台上,主流新媒體不再是傳統媒體角色,而是成為匯聚新聞信息的樞紐,其內容生產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往以媒體組織自身生產的原創新聞報道為主體的內容生產方式轉變為以自制原創新聞報道為旗艦,同時組織匯聚多元內容生產者生產內容的混合模式。而新的混合式內容生產模式正在發生化學效應及深層裂變。匯聚了多元內容生產者生產內容的主流媒體平台以協作策展、對話組織、新聞推薦、多種意見解讀等多種方式對內容進行二次開發,從而產生了1+1>2的增值效果。這一點在兩會報道中有所體現,主流媒體形成絕對優勢,匯聚聯通了主流新媒體、政企新媒體、優質自媒體及用戶生產內容。例如,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聯合人民視頻開展“2019全國黨媒看兩會”大型聯動活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報道兩會。入駐媒體作品入選后集中在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兩會專題網頁中呈現,並由平台進行全渠道推廣。
從中央到地方,構建全國兩會聯動信息雲,縣域融媒體中心的兩會聲音被納入快速傳播通道。伴隨大數據與雲平台技術在各省市的推進以及縣域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中央與地方聯動的信息連接聚合體系逐漸形成。這一體系打通了中央媒體、地方媒體、縣域融媒體中心等層級,既有集中式報道策劃,也有常態性探索。
例如,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在北京搭建了全國兩會媒體融合工作區,融合了天津日報、今晚報等多家媒體,在共享採訪區邀請重量級嘉賓(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實現多家媒體集中採訪,各自播發。“在共享直播區,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河北廣播電視台、天津廣播電視台三地媒體聯合推出直播報道《對話京津冀》,採制的節目文件化傳送,僅做一場直播,就能實現電視、廣播、網絡、手機全媒體共享。”①此外,津雲中央廚房作為指揮中心,每天和北京融媒體工作區等進行多方會商。
再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搭建的“全國縣級融媒體智慧平台”實現了與全國數百個縣的互動。平台推出《我給兩會帶個言》特別節目,聯合300多家矩陣號、140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及今日頭條產制傳播,反映了百姓關切,使得來自基層的聲音更具傳播效率和傳播廣度。
現代傳播體系版圖下的兩會報道顯示了新的傳播生態,借由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新技術,移動互聯網端形成了跨越中央、地方、縣域的主流新媒體信息樞紐﹔媒體成為移動端、網站、微博、微信、電子閱報欄、手機報、網絡電視等各類新媒體的內容供應者﹔媒體平台成為主流新媒體、政企新媒體、優質自媒體、用戶等多元內容生產者的組織者,成為用戶與媒體和政府企業的連接者。
新技術:5G和AI引領行業風向
光明日報推出“鋼鐵俠”三代、新華社為記者配備“智能眼”(智能AR直播眼鏡)……各類黑科技紛紛亮相,助力兩會報道。技術革新是近年來媒體內容生產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兩會報道則是媒體技術應用的一次重要展示。2019年,5G和AI成為兩會技術熱點。
自問世以來,5G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都備受關注。5G不僅代表著更快的網絡,也意味著人、機器、物體和終端之間互聯互控。2019年,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會推出5G手機,5G網絡下的視頻流量爭奪戰即將打響。兩會報道中,5G技術如何亮相,各方矚目。早在2月26日,天安門廣場多個5G站點就正式開通,北京聯通率先實現廣場5G信號全面覆蓋,這也標志著全國媒體的兩會報道正式進入5G時代。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山東衛視、浙江衛視等媒體在直播中採用5G+4K的技術,兩種技術的結合加快了直播內容的傳輸速度,提高了視頻內容的畫質,給觀眾更優質的體驗,這成為5G技術的基本打開方式。此外,5G技術應用給VR/AR類融媒體產品提供了更多支持,提高了新聞作品的可視化、互動性與沉浸感。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通”民心 “道”信心》系列報道,通過VR全景技術,在展現代表委員通道第一視角的同時,更注重互動感。報道以現場場景為基礎,融入中央電視台直播音視頻,網友通過點擊浮標,便可收看、聆聽、閱讀代表委員發言的核心內容。
2019年,人工智能連續第三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AI+傳統行業”的應用在未來將迎來高速成長,AI技術也給智媒時代的兩會報道提供了更多想象。隨著人工智能語音技術日趨成熟,2019年兩會新聞報道迎來了全新體驗。新華社聯合搜狗公司發布了全新升級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並推出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這個以屈萌為原型的AI合成主播“新小萌”,向世界播報了我國兩會盛況,引來眾多外媒關注甚至“驚嘆”。“新小萌”已從過去AI合成主播“坐著”播新聞,升級為具有肢體動作的“站著”播報,其長相、聲音、表情和主持人屈萌幾可以假亂真。此外,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專為兩會記者服務的卡通機器人AI記者助理“小白”則為AI與從業者的共生提供了新思路,人機互助才是未來行業最好的發展方式。這款AI機器人借助科大訊飛的個性化語音合成技術,能模仿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岩鬆的語音和語調,智能處理新聞信息,方便記者更快更好地發布新聞信息。
AI技術在其它層面也有更多想象空間。如光明網出品的《委員全息履職》節目,借助影譜科技AGC引擎,根據語義場景實現機器自動化生產視頻內容,以可視化、智能化方式呈現了政協委員履職情形,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講述了政協委員履職故事。再如,新華社打造問答機器人“小思”,24小時為公眾解答兩會知識,在線播報熱點問題並與網友進行實時語音交互。
新敘事:移動端報道方式走向深度探索
講好故事始終是媒體內容生產的核心,但是不同的傳播載體往往需要不同的講故事方法。從莎草紙到移動媒體,報刊、廣播、電視……每一種媒介從新媒體到舊媒體,都經過了至少長達10年的敘事探索。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新聞敘事亦將開始較長的深度探索期。今年兩會報道呈現出的不同特點有:
視頻內容繼續發力。今年兩會報道中,視頻內容佔據了更多的視線,各類短視頻內容和幾乎全天候在線的直播成為媒體發力的主戰場。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兩會直播中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的聯動。人民日報的《兩會進行時》,搭建起全國融媒體供稿渠道,根據會議議程,每天設置若干主題,向全國媒體征集視頻節目。欄目對接各地黨媒,最終在該直播節目中形成“全國媒體看兩會”的模式。除在人民網平台直播外,《兩會進行時》還在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21家終端進行同步直播。
短視頻生產也是兩會重兵器,除了創意短視頻以外,各媒體也尋求視頻新聞內容的垂直化,試圖根據自己的平台特色,制作具有鮮明媒體特色的新聞視頻內容,構建品牌系列兩會視頻欄目。例如中國青年報聚焦兩會中的青年人物、青年話題、青年聲音、青年觀點,引導廣大青年關注兩會、聆聽兩會。視頻博客Vlog則是今年兩會視頻的新兵種。人民日報微博推出“人民日報新媒體記者兩會Vlog”,人民網官方微博開設#我的上會Vlog#話題,用全景VR直播與短視頻展現記者每一天的所見所聞,鮮活有趣。
此外,媒體開始借助更多的短視頻平台分發,傳播渠道更廣泛。近年,隨著抖音、快手等各類短視頻平台的迅速發展,兩會報道不僅在傳統的兩微一端上分發,不少媒體也將短視頻平台納入視頻傳播矩陣,採用了“兩微一端一抖”的視頻傳播方式。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小眾平台也受到關注,如嗶哩嗶哩視頻網站在2018年同人民日報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之后,也成為兩會內容報道傳播的重要平台,利用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特有的二次元屬性,將兩會內容傳播到年輕一代。今年兩會期間雙方以“追夢·奮斗”為主題建立了2019兩會專欄,而“達成B站看兩會成就”成為B站用戶的流行彈幕。
融合新聞報道從注重技術到創意優先。被作為品牌媒體創新利器的H5、VR、微視頻、移動直播等融合新聞報道形式走進量產階段,成為常態性報道。從2019年的兩會融媒體報道來看,隨著媒體融合深化,內容生產能力整體向移動互聯網遷移,優質內容生產者漸次轉型,融合新聞報道開始進入深度探索期,一些初創時期出現的問題陸續被糾正。例如在各類重兵器之中,央廣推出的《小聲漫觀兩會》可謂“輕騎兵”,不疾不徐,令人耳目一新。《小聲漫觀兩會》立意新穎,以一個關注時事的上進青年的口述式漫畫報道為切入口,畫風清新親切,娓娓道來。“小聲”關注小學生減負、關心養老和育幼……雖然都是國計民生,但是主題以小見大,不同於長篇圖文報道的沉悶冗長,也不同於一些重磅爆款的華麗炫技,《小聲漫觀兩會》文字親切簡潔,畫風簡朴俏皮。一定意義上說,品質報道面向移動互聯網傳播時開始展露新氣象。傳統媒體在線下內容制作時的選題策劃、內容把關、報道優化能力逐漸適應移動傳播的新渠道,煥發出新的生機。
值得關注的是,媒體開始更多不走尋常路的創新型表達。如人民日報的“時光列車”報道行動,“由人民日報新媒體聯合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傳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以‘流動的時光,行進的中國’為主題,讓乘客在旅途中,通過圖片展示和‘時光博物館’明信片互動活動,與時光‘對話’,感受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成就,為祖國獻上一份寄語。”②
內容生產者跨界合作。主流新媒體與新興互聯網公司、新興技術公司的合作更為頻繁,形成了內容、技術、渠道的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使得融合新聞報道質量獲得大幅提升。例如,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為迎接2019年全國兩會聯合快手制作的《喂,你好嗎》H5作品獲得眾多用戶喜愛,成為爆款。在H5中,使用者可以隨機撥打一個“視頻電話”,虛擬場景中共有40位快手用戶出鏡,迷藏卓瑪、手工耿、愛笑的雪莉吖等快手網紅用微視頻再現了普通人的生活。再如,CGTN與數據新聞公司數可視合作,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的3D交互和爬虫技術重磅打造了一系列數據新聞,設計精心,交互效果極佳。
基金項目:本文為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算法分發背景下首都移動公共新聞信息供給質量優化研究》(項目號18XCB00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王佳航系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研究所副教授﹔李瀟系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注釋:
①張麒麟:《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兩會報道准備就緒》,人民網傳媒頻道,2019年3月3日,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303/c40606-30954005.html
②王建剛:《坐上“時光列車”,感受穩穩前行的幸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046310316957139&wfr=spider&for=pc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