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9期

大娛樂環境下的“抵抗式傳播”

胡瑾
2019年09月02日13:58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9期

摘要:工業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支撐,使大眾文化過度娛樂化成為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經階段。在大娛樂環境下,保持大眾文化多元和高質量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網絡普及以來,用戶參與表達的平台增多,工業文化形成的文化氛圍也隨多元文化的發展受到沖擊和扭轉,亞文化的報復式走紅、傳統文化的創新型發展以及主流價值觀“反沉默螺旋”式的傳播,讓長期以來的娛樂文化環境發生巨大轉變。多元文化以抵抗大娛樂環境的形式進行傳播,其深刻原因是大眾審美的日益提高,也是大眾價值觀的正向塑造。

關鍵詞:大眾文化﹔亞文化﹔傳統文化﹔抵抗式傳播

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人類社會運轉速度與日俱增,大眾接收信息的廣度增加,但接收信息的深度降低,這使得大眾長期處在一種快速信息消費模式中,對大眾文化氛圍產生較大影響。大娛樂環境下的文化產銷過程中,生產者追求快餐式的生產方式,消費者注重宣泄和快感的體驗,社會整體文化氛圍呈現狂歡和浮躁的狀態,大娛樂環境已成為大眾文化的趨勢和表現,但此種文化環境會隨著大眾審美和價值觀的提高而走向衰落。隨著我國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等理念的提出,近年我國的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曾經被工業文化浪潮所掩蓋的文化價值觀正以一種“抵抗式”的力量傳播開來。

一、亞文化的報復式走紅

網絡大范圍普及,用戶參與度提高,網民們憑借興趣愛好聚合成不同的網絡群體,原本現實中的小眾文化通過網絡形成了種類多樣的亞文化圈,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入更多人的文化視野。在亞文化的陣營中,首當其沖的是國產動漫行業。相對於國外的動漫產業,我國動漫產業過去一直處於低齡定位階段,缺乏本國特色和完整的動漫產業鏈,難以抵抗美日動漫的文化滲透。近年,我國動漫產業鏈日漸完善,並立足於本國特色,以傳統文化為創新基點,生產了一系列制作精良的國產動漫,從之前的《秦時明月》《天行九歌》到近年的《魔道祖師》《白蛇:緣起》等作品,都受到了好評和追捧,不僅拓展了動漫受眾的年齡段,更是將不少動漫迷的目光從美日動漫轉移到國產動漫上。分析近年國漫崛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立足本國文化,以家喻戶曉的故事或粉絲眾多的IP進行漫改,滿足受眾文化心理的接近性,容易引起受眾的共鳴,因而易被接受﹔二是制作精良,動漫畫質改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更為豐滿,劇情和台詞的邏輯更為合理,全年齡的設定讓更多人開始接觸和接受國產動漫。國產動漫的走紅樹立了更多人的文化自信,也促使更多人關注本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起到推動作用。

除實力日益增強的動漫產業外,2018年一部現象級的影視作品《鎮魂》也讓娛樂環境發生了巨大轉變,作為一部IP網絡劇,憑借其口碑和粉絲流量等因素迅速爆紅,從小眾劇一躍成為全民皆曉的作品,雖仍難擺脫影視劇粗制濫造的窠臼,但主演的演技卻為人津津樂道,讓近年影視圈從“看臉”的風氣轉變為“看演技”,而“演技”“實力”等詞匯也成為人們對娛樂作品的標准和要求。近年的綜藝節目亦順應此文化趨勢,像《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等節目皆是以實力為節目制作出發點和賣點,收獲了大批觀眾,並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對於亞文化的報復式走紅,雖然當前評價褒貶不一,但探析個中原因,不難得出這是大眾文化經歷狂歡階段后的降溫,在大眾經歷過對文化產品的快感消費后,開始追求更有價值、更為精良的文化作品,進入了審美的更高層次。

二、傳統文化創新型發展

十八大以來,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等概念被大力提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對大眾文化發展趨勢的一次導向,立足國情,發展民族特色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精神建設。隨著世界各國的進一步發展和交流,不同民族的文化交鋒不可避免,保護本國傳統文化成為國家文化發展和文化自信的重中之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成為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議題。

近年,關於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頻出,掀起了濃厚的國學熱。從《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節目,將中國文字以多種形式加以展現,並結合現代的賽制模式,富有趣味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同時年輕化的節目設定吸引了大批學生受眾,使傳播更具效果。除文字類節目,國風類節目還以多種新穎的形式進入大眾視野。2017年,《國家寶藏》橫空出世,該節目融合了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對傳統文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表達,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推崇。節目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喚起大眾對國寶的珍視和保護,更是將中國幾千年文明展示給大眾,每件國寶所採用的工藝、所包含的精神都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這一節目通過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交接,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復蘇,使傳統文化得以全方位展示。

2018年,兩個國風音樂類節目也憑借其創新性獲得了廣泛關注。一是央視出品的《經典詠流傳》,該節目用“和詩以歌”的形式讓傳統經典詩詞與新時代流行元素結合,挖掘詩詞背后的深厚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述人文價值,充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獲得了廣泛好評。這一節目堅定文化立場,在藝術形式上的創新增強了國民參與度,在文化創新層面起到了引領作用,將大眾審美上升到一個新高度。而網綜節目《國風美少年》則將原創古風歌舞發揮到極致,眾多年輕人的參與為傳統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其中一首名為《探清水河》的改編歌曲更是火遍了街頭巷尾。近年傳統文化的爆紅式發展,是對大眾文化的替換和重組,多年來浮躁喧囂的大眾文化氣氛得以沉降,大眾文化的發展被傾注了更深遠的內涵。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對我國文化的創新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主流價值觀“反沉默螺旋”傳播

“反沉默的螺旋”即輿論背反模式,是指在網絡傳播時代,受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受眾有自己對信息的解讀與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用顧忌自己是否被孤立,從而使得沉默被打破,與通常意見相左的意見也更多地出現在網絡上。這些少數意見往往會引起受眾的反向思維,得到更多受眾的接受,從而使沉默的螺旋迅速倒戈,發展為與多數意見勢均力敵甚至超越和改變多數意見的情況,少數人的意見翻轉成多數人認可的輿論。

隨著現代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女性話語權進一步開放,女性消費能力進一步提高,使得女性成為大眾文化的主要消費人群。而為了進一步迎合女性大眾的文化審美,文化傳播者從“女性凝視”的角度進行文化產品的生產制作,以女性視角、女性思維進行文化敘事,甚至於近年出現了物化男性的文化趨勢,以滿足女性審美的方式去定義和包裝男性,致使男性公眾人物表現出“娘化”的風氣。這一審美的發展並不是女性審美的真實需求,而是一種過猶不及的文化方向轉變方式,嚴重影響大眾的審美標准。針對這一現象,國家和社會紛紛發聲,要嚴格控制公眾人物的形象塑造和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傳播。主流價值觀意識的覺醒,以看似“反沉默螺旋”的方式被傳播。在大娛樂文化氛圍下,文化娛樂環境進行了較大的改善,社會文化需求不再一味追求獵奇和刺激,更多是正能量的傳播。積極正向的價值觀成為大眾的需求,大眾的精神文明得以更深層次的塑造,社會文化則更加和諧穩定地發展。

從近年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看,無論是亞文化的發展,還是主流文化的傳播,都以一種近乎抵抗的方式對大眾文化進行顛覆。這得益於網絡時代話語權的進一步開放,也得益於網絡時代信息的多樣化傳播。在這種看似抵抗式的文化傳播背后,是大眾價值觀日益完善、審美觀日漸提高的表現,也是大眾文化深刻變革和發展的開端。

參考文獻:

1.姜小凌,黃偲佳.儀式狂歡與消費快感:對網絡低俗信息傳播的再思考[J].西部學刊,2018(11):17-20.

2.孟威.新媒體語境下對“反沉默螺旋”現象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8):48-49.

3.王國華,戴雨露.網絡傳播中的“反沉默螺旋”現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16-120.

4.姚珺.互聯網中的反沉默螺旋現象[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286-288.

5.朱政德,牛靜.男色消費對女性凝視的隱性消解——以優酷IP劇《鎮魂》為例[J].東南傳播,2018(09):38-39.

(作者單位:沈陽體育學院)

(責編:陳原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