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各顯其能,更需因地制宜
對於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來說,離中央明確提出的“2020年底基本完成在全國的全覆蓋”這一時間表以及任務目標隻剩下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
自從2018年8月21日中央提出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這一國家戰略后,各地的動作就沒有停止過。經過之前的試點試行,到如今大部分省(區、市)的系統鋪開,幾乎每個月都有各地關於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好消息傳出。
但是,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不容忽視一樣,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應該引起重視和思考。
現狀
探索創新的三種模式
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9年)》藍皮書顯示,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以建設的主導權限分配為依據劃分,目前的融媒體中心建設實踐主要存在三種模式,分別為“省域統籌”“市域聯動”“縣域自主”。
所謂“省域統籌”,即在“雲端”構筑起一個預先規制、全域共享但又部分開放的技術基座,省域內各縣可以在既定框架內搭建滿足自身需求的子系統。目前比較成熟的案例是江西的“贛鄱雲”與湖北的“長江雲”。
而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觀察,“省域統籌”的模式在不少省份都在積極建設中,並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中央廚房”,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技術、平台、內容、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務。如陝西的“秦嶺雲”、廣西的“廣西雲”、貴州的“多彩雲”、甘肅的“新甘肅雲”等。
“市域聯動”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另一種模式,主要是以北京、鄭州、成都等為代表,這些城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特點是通過資源最優配置打通信息孤島。比如,鄭州是以鄭報融媒“中央廚房·新聞超市”為基礎,聚集16縣(市)區、開發區協同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探索“新聞+政務+服務+電商”的智慧運營模式。
第三種是立足本地目標、定向融合創新的“縣域自主”模式。據記者了解,浙江長興、河南項城、甘肅玉門、江蘇邳州、河北辛集等地均採取這種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以這種模式建設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基於“新聞+服務”的優勢,搭建了“政務+民生+文化”服務平台,同時建立融合傳播矩陣,持續推出有影響力的融合產品。如浙江長興傳媒集團旗下的“掌上長興”客戶端,除提供信息資訊外,還提供申請身份証、更換駕駛証、辦理居住証等便民服務,並積極籌辦小浦鎮銀杏節、呂山鄉湖羊節等公益惠民活動﹔福建尤溪縣融媒體中心綜合運用直播、虛擬現實(VR)、短視頻、H5等多種傳播介質,打造“智慧尤溪”客戶端,開設網上服務大廳,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江西分宜縣融媒體中心也是採用類似的思路,通過全力打造的“畫屏分宜”客戶端,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目標。
統觀全國,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面鋪開,進程加快。多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都按照既定的時間表穩步推進。
定位
既是新聞媒體也是治理主體
雖然各地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如火如荼,但是“挂個牌,等靠要”的現象也普遍存在,甚至不少地方並沒有完全認識到為何要建縣級融媒體中心,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定位更是不清楚。
據記者了解,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負責人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理解為傳統媒體的硬件升級換代或者中心大屏的購買與展示。事實上,在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過程中,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准確定位並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在建設初期必須要思考清楚的重要問題。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品曾公開表示,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架設在大平台上的小平台,是全媒體、融媒體,主責是新聞宣傳,也承擔著縣域綜合信息服務的職責。從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試點經驗來看,其功能模塊應包括新聞資訊、電子政務、電子黨建、智慧社區、頻道頻率、互動社交等。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近日撰文提到,應把縣級融媒體中心和省級融合技術平台打造成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新平台,即通過構建起“互聯網+媒體+智慧政務+政府數據公開+智慧城市運營”的智能媒體新平台,利用自身的制度優勢獲取盡可能多的優質資源,並且把優質資源轉化為治國理政的新能力和新平台。他認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具備四大功能——主流輿論陣地功能、綜合服務平台功能、社區信息樞紐功能、智慧城市功能。
具體來說,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當通過整合縣級區域內的所有媒體資源,成為當地新聞傳播和輿論引導的核心與主導力量﹔在整合縣級政務網站等體制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向當地用戶提供各類本地化服務,包括各類政務服務、黨建服務、公用事業服務以及各種生活服務﹔進一步下沉到社區、街道、農村,成為當地社區信息交互、相互促進的重要空間,更好地促進文明程度的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可以作為當地智慧城市建設的牽頭方和運營方,真正成為黨委和政府提升現代治理能力的核心抓手。
機制
盤活全局的關鍵鑰匙
隨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深入推進,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在機制創新上進行解決和突破。
據《中國記者》雜志值班主編、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傳播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國權觀察,縣級媒體改革的最簡單做法就是實行企業化管理,這樣人員、編制、薪酬、績效難題都能迎刃而解。但是,在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完全企業化的少之又少,採用的都是全額撥款或差額撥款形式。例如,湖南省共有89家縣級廣播電視台,其中全額撥款事業單位49家,差額撥款事業單位40家。即使實行企業化管理,大部分縣級媒體也隻能依靠政務、購買服務,或者活動經營來實現,賺的也都是政府的錢。比如邳州廣電的“政企雲”,為政府、事業單位、國企等客戶提供宣傳、信息發布、數據、托管、活動、技術等服務,一年創收500多萬元。長興傳媒集團的經營收入中,政務合作、活動營銷、產業運營、商業廣告比例為3:3:2:2。其中前兩項就主要來自政務。因此,陳國權認為,縣級媒體實行企業化管理切忌一刀切,應因地制宜。
而產業運營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培育造血功能的必由之路。楊明品認為,一般情況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具有產業運營的條件與市場:一是依托專業人才團隊,為相關部門、單位、鄉村搭建宣傳展示服務窗口,提供微信、微博等自媒體運維服務﹔二是開展用戶運營,利用廣泛的用戶連接和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各種生活服務,並引入經營服務主體,利用平台資源提供商業服務﹔三是助力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在平台上開展各種旅游文化和農特產品宣傳與電商業務,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四是為縣域各類商戶提供服務,滿足群眾衣食住行娛游教等方面的需求。
在《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9年)》一書中更明確提出,如何完成管理與實踐層面的機制創新來盤活全局,是未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一個全新階段性任務。
從管理層面上看,縣委、縣政府應從基層工作創新的實際困難出發,在制度紅線范圍內預留適度“容錯”可能。
從實踐層面上看,要推進兩方面創新。一方面,需重點推進激勵機制的創新,突破固有編制帶來的壁壘和區隔,通過對定期的業績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獎勵,營造出縣級融媒體中心內部的良性競爭氛圍,以提高工作的實際效率、效果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需著重探索生產或相關協同機制的創新,針對傳統的新聞傳播業務,以組建生產小組或項目工作室的方式來局部先行試點推進內容生產的深度融合﹔針對非新聞傳播業務,則需要探索和不同黨政部門或社會機構間的合作規程與通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