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安徽日報》專欄:"金名片"裡細說大成就

王弘毅
2019年09月10日13:2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安徽日報》策劃推出《70年安徽之最》專欄——金名片”裡細說大成就

  “中國好人”總數全國第一、基層醫改全國領先、家庭農場總數居全國首位……這些安徽改革發展的特色典型、先進經驗,知名度高、影響力大,成為安徽的一張張閃亮的“金名片”。

  《安徽日報》策劃推出的《70年安徽之最》專欄,立足安徽、放眼全國、追溯過去、展望未來,通過回顧和梳理多年來安徽領先全國的亮點、經驗和典型,在點與面、小與大、過去與現在的交織呈現中,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壯闊歷程和偉大成就。

  展現特色標簽挖掘“安徽經驗”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宣傳涉及面廣、時間跨度長,如何在宣傳中有的放矢,讓廣大受眾尤其是外地受眾在一篇篇報道中看到70年安徽發展顯著成就?《安徽日報》突出重點、緊扣亮點,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手法,精選一批知名度高、影響面廣、叫響全國的“安徽之最”,使之成為見証70年發展成就的“標簽”與“符號”。

  沈浩、高思杰、張劼、葉連平……說起這些常見諸於報紙、電視和網絡的名字,廣大讀者受眾都不陌生,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來自安徽的“中國好人”。《美好安徽的“道德年輪”》以聞名全國的安徽籍“中國好人”切入,通過列舉好人數量,講述好人故事,闡述好人影響,分析好人頻出的原因,將安徽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巧妙地展現在受眾眼前。

  用家庭農場的龐大規模,展示現代農業的發展成就﹔以基層醫改的實際成效,體現黨委政府改革魄力和群眾收獲的改革碩果﹔以銅陵長江大橋的建成見証著交通建設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加速度﹔以安慶的一家汽配企業的發展實踐,展現安徽積極融入全球制造業產業鏈的收獲與成果。專欄的每一篇報道、每一個典型,不面面俱到、不泛泛而談,在特色與亮點的敘述與挖掘中,反映了70年發展變遷的宏大主題。

  百姓“小故事”訴說發展“大成果”

  改革發展,人民群眾是見証者、參與者,也是獲利者。這組報道注重以群眾的身邊故事、切身感受為切入點,由小及大、層層遞進,形成“百姓故事”——“安徽之最”——“70年發展成就”的三級式講述模式,讓報道讀來真實可信、親切自然。

  “我在家門口的鎮衛生院做的闌尾切除手術,花錢少,爸媽還能照顧到我,確實蠻好的!”“總費用1896元,起付線200元,報銷比例85%,加上部分乙類藥品費用,個人僅需自付503元”……《勇當醫改“排頭兵” 百姓看病更舒心》一開頭就講述了天長市新街鎮王店村村民虞殿昌關於“看病”的感慨,細算了他的“醫保賬”,朴實的話語、翔實的數據,字字透露著群眾對於醫改成效的滿意度。報道多處使用群眾、基層醫生的直接引語,通過前后對比,道出改革政策讓“看病難”“看病貴”“以藥養醫”等突出問題有效化解,展現叫響全國的“天長經驗”的改革成效及其給百姓帶來的改革紅利。

  “追溯式”敘述呈現時代巨變

  重大主題宣傳離不開“今昔對比”的敘述模式。這組報道的特點在於沒有將“過去的落后”與“現在的成果”作簡單對比,而是回溯“過去走過的路”,闡釋“安徽之最”是怎麼來的。這種帶有啟示性的“追溯式”敘述手法,為報道增添新意。

  “世界最大的活塞環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汽油機缸套生產基地”……這家來自安徽安慶的企業“來頭不小”,可這家企業原本只是做農機修理的。《構筑全球汽配產業堅實一“環”》簡述了企業“逆襲”的“成長史”,尤其是敘述了該企業與多國股東實行開放合作的“三方五國”機制,從20世紀90年代,到2013年、2014年、2018年,一次次的合作實踐,論証了開放合作的重要性,展現了中國企業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讓產品與品牌走向世界的強大自信。

  《皖江第一橋,連南通北筑通途》從1984年銅陵長江大橋建設動議說起,再到1991年開工、1995年建成,報道細細敘述了當年建橋的故事。一部“建橋史”,見証著安徽交通的“成長史”,更是改革開放以來地方經濟騰飛的“發展史”。這種“追溯式”敘述,將不同時間點交叉串聯,讓70年發展的“時代巨變”清晰地呈現在受眾眼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