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媒體與人的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答菲科時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媒體融合要以“服務人民”為中心,與人進行深層次融合,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1、媒體與用戶需求的融合
人民是包括媒介工作在內的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說,“受眾在哪裡、讀者在哪裡、用戶在哪裡,我們的工作重點就在哪裡”,融合發展離不開用戶的參與,在媒體融合發展中“以人民為中心”是必須始終堅持的導向,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體體現在用戶思維。用戶思維是適應媒介市場競爭環境的舉措。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用戶的需求是媒介經營的指向標和方向盤,擁有穩定、大量的用戶媒介才擁有盈利的資本。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用戶是內容產品與業務的連接樞紐,媒體要善於根據用戶需求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群體進行分類經營,提高經營的精准性,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用戶通過人際傳播的分享是使媒體用戶產生裂變反應的重要節點。
所以,媒體在融合過程中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為了體察民情,打贏脫貧攻堅戰,親自深入重慶貧困農村進行調研,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更要俯下身子深入到基層貧困的人民群眾中去,貼近百姓生活,切切實實的感受百姓的所需所想。貫徹落實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切實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提高百姓“獲得感”,真正實現媒體與用戶需求的大融合。
2、媒體與用戶文化的融合
彭蘭在《新媒體傳播的新圖景與新機理》中說到:“在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過程中,文化性障礙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傳統媒體總體的文化特質,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廟堂式’文化,它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對受眾更多的是俯視的、教化的姿態,強調的是對多元價值觀的‘統合’。而新媒體的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競爭性的‘江湖式’文化,表現出開放、分權、兼容、共享、戲謔、多元等特點。”[7]所以在新舊不同的媒體文化下培養出的受眾和用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傳統媒體培養出的是受眾文化,“議程設置”理論是最好的印証,受眾在接受媒體傳播的信息時處被動的位置,媒體對某些信息的重視程度會影響到受眾對該信息的認知和態度。而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下出現的用戶文化,用戶被賦權主動性增強,在四通八達的網絡平台上,用戶可以隨心所欲的發表觀點、分享生活、接收消息,面對媒體他們不再是仰視、服從。“公眾議程”成為了發展趨勢,議程設置的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體控制權。
媒介融合的過程,面對用戶文化的轉變,媒體繼續走傳統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媒體要積極與用戶文化融合,進行精准的自身定位,掌握主動權和引導權。同時也需要尊重那些仍停留在受眾文化中的群體特別是老年群體的需求與文化特質,減少文化性“數字鴻溝”。而媒體也需要分眾化服務,來增加文化的兼容性。[8]媒體與用戶文化的融合要始終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奠,正確引導和融合用戶文化,提高用戶媒介素養,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媒體與專業人才的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新媒體憑借著在傳播速度、覆蓋廣度等方面的優勢迅速搶佔媒介市場的大量份額,傳統媒體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同時,傳統媒體在人才管理機制上固步守舊,行政化嚴重導致人才大面積流失,沒有人才媒體就像魚兒離開了水。所以媒體在融合發展的契機下要著力培養具有媒介融合思維, 集採、寫、攝、錄、編、播於一體的全媒體專業人才,加快媒體與專業人才融合的步伐。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為例, 該集團積極打造自己的融媒體平台, 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融媒體技術水平[8]。
在融合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教育觀,破除傳統思想的束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培養媒體人才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全媒體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新聞志向, 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深入實際、洞察民情、深入思考, 著成真正有靈魂、反應人民與時代呼聲的文章, 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9]。
(三)媒體與技術的融合
1、媒體與人工智能的融合
習近平在“1.25”講話中說:“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1]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了媒體融合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如何讓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運轉的各個環節發揮優勢成為重要命題。回顧媒體融合的發展,機器人寫作是人工智能技術垂直於媒體領域的主要運用。新華網的“小新”、今日頭條的“張小明”、騰訊新聞的“Dreamwriter”和南方都市報的“小南”在體育與經濟領域的新聞稿已經多次登上客戶端呈現在用戶的視野中。此外,2018年互聯網大會期間,搜狗與新華社聯合發布的全球首個AI合成主播初次亮相,三個月來,首批入職新華社的一中一英兩位AI合成主播,已生產3400余條新聞報道,累計時長達10000多分鐘,參與了包括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首屆進博會、2019春運、春節等若干重要報道,成為中國人工智能與傳媒業大膽融合並付諸規模化應用的典型案例[10]。所以,在構架全媒體的理念指導下,媒體要加快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搶佔媒體智能化發展的制高點,解放和提高生產力,提升效率,推動人機協調發展。
2、媒體與大數據的融合
目前媒體平台在進行內容分發時都會利用算法技術,雖然算法技術的出現引起了學界和業界關於隱私保護的爭論,但是就發展形勢來看,算法技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算法技術的核心是大數據,通過對用戶的社交范圍、消費習慣、興趣愛好等數據的收集、整合、處理、儲存、分析來為用戶精准畫像,從而進行個性化的內容定制。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媒體融合大數據應用產業聯盟成立,利用互聯網推動媒體集約發展、建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以及利用融媒體發展趨勢強化政府服務功能,成為當下媒體融合的轉型點,在這一過程中大數據的作用越來越大。所以媒體要樹立大數據思維,將媒體的轉型發展與大數據技術融合,將大數據最新技術成果運用到新聞數據採集和分發過程中,使得內容優化、成本降低、傳播高效,實現融媒體產業與大數據技術有效融合、優勢互補,一體發展。
3、媒體與5G的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時代,要對信息化大勢和發展機遇敏銳把握,要引領中國的媒體融合走上快車道。面對5G浪潮的來襲,媒體融合將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5G促進了媒體深度融合,廣電等傳統媒體擁有公共媒體公信優勢和豐富的內容資源,運營商不管是電信、通信,還是網絡擁有穩定的客戶、先進的技術和龐大的數據,這種媒體融合,是強強聯手,優勢互享,劣勢互補,實現“內容+技術+渠道”的融合發展模式,必將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11]。5G是信息時代的重要裡程碑,為媒體融合構建全媒體開啟了智能時代的大門,不僅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聯,更讓機器、物體和終端之間互聯互控,促進萬物皆媒、萬物互聯的步伐,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
(四)媒體與產業的融合
彭蘭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與媒體相關的多種產業的融合背景下發生的,產業融合與媒介融合, 始終如影隨形。目前平台型媒體正朝著多元化產業鏈發展,內容+服務+社交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媒體運營框架。全媒體促進媒體向縱深方向融合,需要媒體積極拓展產業鏈,與多邊產業融合發展。
1、媒體與服務行業融合
學者胡正榮在談及媒體融合時說過:“所有的信息、新聞、推送背后都要帶著服務才有黏度。今天面對的用戶, 不僅需要消費信息, 還要轉發再生產信息、發現信息背后延伸的服務, 而且必須和用戶的生活聯系在一起, 需要全方位、智能化地與用戶關聯[12]。媒體平台本質是提供信息服務,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主要向受眾提供內容服務,而在新媒體時代,用戶對媒體的要求更進一步,媒體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紛紛拓展服務范圍,一方面優化用戶體驗,另一方面促進經營多元化。以人民日報客戶端為例,為用戶提供水電燃氣費繳納、城市路線、車票查詢、天氣預報、電影娛樂等生活服務。此外,“東方明珠”和“百視通”進行換股合並,百視通吸收合並東方明珠,SMG將向百視通注入東方購物、尚世影業、五岸傳播和文廣互動四塊優質資產,通過提供多重服務打造中國互聯網電視第一入口,搭建“內容+平台+服務”的互聯網媒介生態圈。
2、媒體和社交行業融合
抖音、微信、微博三大爆款媒體產品都是屬於社交媒體的范疇,三大平台的成功是對社交為王最好的實証。隨著年輕一代的興起,社交平台成為了人們日常工作、生活、學習的一部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移動社交應用已成為中國網民手機中的必備工具,近一半的用戶每日使用移動社交應用三次以上,80%的用戶每天使用移動社交應用的時長在1小時以上[13]。在該趨勢下主流媒體和傳媒集團紛紛布局社交渠道,與社交行業融合,求變求新。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媒體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注冊賬號,擴大傳播范圍,整合多種傳播形態,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努力佔領新的輿論場。
三、結語
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全媒體是大勢所趨。習近平總書記說:“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對全球一張網,需要全國一盤棋。各級宣傳管理部門要改革創新管理機制,配套落實政策措施,推動媒體融合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1]。在習總書記全媒體思想指導下,合力推動媒體與媒體融合、媒體與人融合、媒體與技術融合、媒體與產業融合,實現全程媒體、全員媒體、全息媒體、全效媒體的框架構建。創新報道形式,創新話語表達,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多樣載體、多維視角,通過精細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產品,形成多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傳播矩陣。時刻保持黨性和人民性統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守正創新,融合求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
參考文獻:
[ ]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6).
[2]岳弘彬,曹昆.推動媒體融合,習近平提到這“三新”[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26/c1001-30591439.html.
[3]毛梓銘.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做大做強主流輿論[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220/c40606-30807497.html.
[4]賀綠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EB/OL].http://www.dangjian.cn/djw2016sy/djw2016wkztl/wkztl2016djwztk/specials/ztk1000t/sgzdsj/201609/t20160922_3751029.shtml.
[5]宋心蕊,趙光霞.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發布[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9/0326/c120837-30994743.html.
[6] 高蕾.今日頭條生機大會:新CEO、生態升級、給創作者派發變現工具[EB/OL]. http://finance.youth.cn/finance_jsxw/201811/t20181121_11791720.htm.
[7] 彭蘭.新媒體傳播:新圖景與新機理[J].新聞與寫作,2018(7):5-11.
[8] 王媛媛.融媒體環境下融媒體人才培養策略分析[J].新聞戰線,2018(24):104-105.
[9] 姜銀華,王勇.基層新聞記者要練好“四力”提高職業素養[J].傳播力研究,2018,2(28):230.
[ 0] AI合成主播再次進化 全球首個站立式AI合成主播誕生[EB/OL]. http://www.sohu.com/a/295670276_123753.
[ 1] 陳宏坤. 5G引領媒體融合走上快車道[N].學習時報,2019-03-01(003).
[ 2] 劉赫.媒體的未來:共享與智能——胡正榮訪談錄[J].新聞戰線,2016 (23) .
[ 3] 齊鳴.《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 [EB/OL].http://www.cinic.org.cn/xw/tjsj/44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