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10期

褪去隱喻:疾病敘事的娛樂化——以《忘不了餐廳》為例

張桂雲
2019年10月11日10:06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10期

摘要:在疾病敘事范疇逐漸向社會科學范圍延伸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疾病開始凸顯其隱喻,疾病隱喻雖具有修辭與認知功能,但其對疾病的過度闡釋不僅扭曲了人們對疾病本身科學的認知,更是造成了嚴重的疾病“污名化”現象。以《忘不了餐廳》為代表的網絡綜藝節目,褪去疾病隱喻,將疾病敘事用娛樂化的方式表達,既是大眾媒體的責任與義務,更是對疾病敘事理性化表達的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隱喻﹔疾病敘事﹔娛樂化﹔《忘不了餐廳》

2019年4月30日,騰訊視頻推出的網絡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自播出以來就一直受到觀眾的喜愛。作為全國首檔關注認知障礙的紀錄觀察類公益節目,它准確捕捉到了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認知障礙。

節目中使用了大量的疾病敘事來展現患有認知障礙群體的生活與工作狀態,與傳統意義上的疾病敘事不同的是,它褪去疾病隱喻,通過娛樂化的表現方式將“認知障礙”這種疾病本身傳遞給受眾,將不被關注、飽受誤解的患有認知障礙的邊緣人群重新拉回廣大受眾的視線,這不僅有助於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壓力,更能提升全民對認知障礙疾病的認知、改善全民對認知障礙患者的態度。

一、疾病敘事的去污名化

(一)疾病敘事的隱喻

“疾病”一詞最早源於醫學領域,是一種生理狀態的表征①。在人們對疾病的描述或陳述中,逐漸形成了疾病敘事②,文學作品中對疾病的描述或陳述多為廣義上的疾病敘事,常因表達疾病之苦、求得身心治療、文學與醫學互融的需要而出現,作家往往憑借人物的生理或心理疾病來反映整個社會的“病態”。所以,文學作品中的疾病往往並非簡單的生理現象,疾病敘事也不再是“對疾病描述或陳述”的原本意義,而是被作者賦予了深刻的內涵。如魯迅筆下《藥》中的“癆病”、賈平凹筆下《古爐》中的“疥瘡”、郁達夫筆下《沉淪》中的“抑郁”等,都是作者本人在疾病敘事中傾注了其對社會“病症”深深的思考。在疾病敘事范疇逐漸向社會科學范圍延伸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疾病開始在文學藝術中凸顯出它們的隱喻性。

(二)隱喻的“去污名化”

隱喻就是用一事物來命名另一事物,具有修辭和認知功能③,疾病敘事的隱喻同樣如此。文學領域的疾病敘事不僅能夠修飾作品,還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認知疾病的方式。但隱喻將疾病意象陌生化、疾病內涵深刻化,這種過度闡釋不僅扭曲了人們對疾病本身科學的認知,更是造成了嚴重的疾病“污名化”現象,成為對疾病的非理性反應。

最早為疾病隱喻“去污名化”的是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她認為疾病隱喻的過度闡釋往往更讓人排斥與恐懼,甚至會耽誤疾病的正確治療。她在《疾病的隱喻》一書中考察了疾病敘事對疾病的修飾與隱喻作用,希望通過此舉恢復疾病自然屬性④。

自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之后,眾多學者、作家等開始認清疾病隱喻的本質及其泛濫的惡劣影響,並對其進行猛烈批判,以期為疾病隱喻“去污名化”。媒體作為醫療素養傳播的重要渠道,表現疾病的客觀樣貌、褪去隱喻不但是大眾傳媒的責任與義務,更是對疾病敘事理性化表達的探索。

二、疾病敘事的娛樂化表征

提供娛樂是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之一,能給人們帶來快感、緩解壓力。娛樂化作為網絡綜藝節目的主要特征,是其存在、發展的關鍵因素。《忘不了餐廳》首次將一種疾病(認知障礙)作為網絡綜藝節目的關注主題,以患者為主體、以餐廳為載體,進行疾病敘事表達,這與當下眾多網絡綜藝節目截然不同。節目中的疾病敘事作為一種娛樂化手段,具有鮮明的娛樂化表征。

(一)符號語言營造輕鬆氛圍

節目名稱冠以“忘不了”,聚焦到抽象的“遺忘”與“記憶”,“忘不了”是一種祝願,是病患親人希望患者忘不了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見過的人,期盼患者早日痊愈。節目字幕創意性地將完整的字淡隱為殘缺的“忘不了字體”,讓受眾直觀地感受到抽象“遺忘”過程的存在。節目畫面運用大量的動畫元素,如患者表情特效等,讓受眾在輕鬆活潑的氣氛種感知患者病情。節目音樂用聲音渲染氣氛,將背景音樂與當時的笑點或淚點相結合,營造恰當的氣氛以激發受眾的共情體會和情感認同。

(二)非虛構敘事喚起共情

節目中的疾病敘事多為患者病情的自述或患病狀態的表現,參加節目的五名認知障礙患者被安排在正常的工作環境中。因此他們對病情的自述與患病的狀態都是本能的表露。如“公主姐姐”忘記了昨天剛剛服務過的一對母女,盡管她們曾愉快地跳過秧歌﹔“小敏叔叔”認不出認識了幾十年的老朋友,盡管距離他們上次見面還不到一年﹔“蒲公英阿姨”記不住餐廳用語“招牌菜”,盡管她努力地反復記憶與練習。在這樣的非虛構性疾病敘事中,患者狀態被真實、自然地呈現出來,讓受眾在笑與淚中深刻地了解認知障礙⑤。

(三)第三方視角呈現平衡敘事

節目中的疾病敘事還包括他者的評價,如嘉賓、顧客、家屬的評價等,他們的評價從第三方視角出發,穿插在患者病情自述或患病狀態表現中,因而客觀與中肯。如前來就餐的顧客知道母親患有認知障礙卻不知如何告知,在“珠珠阿姨”和“蒲公英阿姨”的病情自述和勸導下,顧客的媽媽坦然地接受了自己患病的事實。患者母親及其女兒的真情流露,對病情及防治手段的評價令人信服。

(四)回歸理性敘事實現節目傳播目的

節目中患者、親屬、嘉賓、顧客的表述建立在感性的基礎之上,生動形象而富有感染力。解讀專業醫學知識的“小貼士”和專業醫生,則從理性的角度出發,讓節目對認知障礙相關病情的解讀全面而又准確,充分考慮到想進一步了解認知障礙的受眾群體以及希望進行認知障礙相關健康信息尋求的患者及其親人。“小貼士”以提示板的形式從病因、防治等多方面簡潔、准確地對認知障礙進行了解讀,節目最后的專家解讀以講述的形式更為全面、系統地向受眾展示了認知障礙的病情、治療等相關情況。

三、疾病敘事的娛樂化傳播方式

在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中,疾病敘事作為一種表現手法,往往直接服務於主題,而並非展示疾病本身。在人文醫學領域,疾病敘事是醫囑、病志或患者的自我病情書中的主要內容,缺少藝術手段的加工與創造,不僅傳播范圍小,同時也晦澀難懂。在《忘不了餐廳》這檔網絡綜藝節目中,疾病作為節目主題,疾病敘事作為節目重要的敘事手段,一改病患的傳統角色,將真實、自然、樂觀向上的患者形象展現給受眾。

(一)塑造真實空間

作為非虛構性的疾病敘事,“忘不了餐廳”這五位認知障礙患者服務員,在自然的工作環境中與真實的顧客交流和溝通,從而回歸正常的工作與生活,自然的舉動、言語都被完整地記錄下來,展現給受眾。

(二)凸顯患者形象

認知障礙大多因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經衰弱、癔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正是這類“污名化”嚴重的疾病孤立了認知障礙的病患群體。《忘不了餐廳》立足於關注認知障礙群體,著力凸顯患者與以往不同的正面形象,採取疾病敘事的形式,如鼓勵患者自我講述、大膽展現患病行為,通過捕捉細節表情、制造感情沖突來實現娛樂化傳播。

(三)提供認知途徑

新媒體的參與讓疾病敘事的公眾影響力大增,在《忘不了餐廳》中,除大量使用文字記錄、口頭敘述、行為動作等疾病敘事形式,更是將知乎、丁香醫生、騰訊醫典等新媒體手段以“小貼士”的形式展現出來,既為疾病敘事增添了新的渠道,又通過疾病敘事的形式為受眾提供了了解認知障礙的捷徑。

四、結語

《忘不了餐廳》是大眾媒體對認知障礙一次有力的“正名”,能為諸如艾滋病、乙肝、癌症患者形象的改善提供有效的借鑒。對於大眾媒體而言,褪去隱喻是疾病敘事娛樂化基本的要求,如何實現疾病敘事理性化表達,為疾病“去污名化”,進而幫助深受“污名化”疾病困擾的病患及親人減輕心理壓力、減小受到的歧視與非議,最終讓其得到有效的救助與治療才是更重要的使命。

注釋:

①蔡祎,秦海濤.創傷敘事、疾病敘事之比較研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7(06):32-37.

②劉明錄.品特戲劇中的疾病敘述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③陳戰.《黃帝內經素問》隱喻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5.

④[美]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M].程巍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⑤龐慧敏,郭少芳.歷史口述紀錄片的真實再現——以紀錄片《習仲勛》為例[J].中國電視(紀錄),2014(03):59-61.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新聞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