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用“四力”奏響新時代出版強音

朱麗娜
2019年10月22日14:0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四力”奏響新時代出版強音

  當下,宣傳思想戰線都在著力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出版界當然也不例外。中國編輯學會此前在京召開“出版的本質:新時代編輯工作的價值和使命”研討會,與會出版人達成共識:隻有在實踐中增強“四力”,才能更好體現新時代編輯的價值與擔當。

  “四力”以其深刻的精神內涵為出版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更對出版人提出了具體要求:需要“立定腳跟”的腳力、“慧眼識珠”的眼力、“勤學善思”的腦力以及“力透紙背”的筆力。近日,圍繞“四力”話題,《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了出版界的各方人士,以期為業界提供更多思考。

  讓總書記牽挂的“懸崖村”,是大涼山脫貧攻堅的生動樣本,這些彝區脫貧攻堅的奮斗歷程都被寫入了報告文學《懸崖村》。在打磨《懸崖村》這本書的過程中,為了體驗“懸崖村”脫貧攻堅的艱辛,天地出版社的編輯還專門到“懸崖村”進行兩次實地調研,走了一段書中寫的完全是灰泥沙的老路,爬了一段鋼梯,這也是出版社踐行腳力的典型案例。 天地出版社 供圖

  立定腳跟 立足實踐

  在出版工作中踐行“四力”,是時代對各個出版社的出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出版社將緊抓“四力”作為提升出版質量的重要抓手。

  一副“鐵腳板”是踐行“四力”的基礎,隻有走出去,才能有更多的收獲,特別是現在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越來越方便快速,為出版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在圖書出版過程中,很多工作並不能隻在屏幕前完成,仍需要出版人腳踏實地地走出去。

  對出版者而言,腳力就是走向作者、走向讀者、走向書店,與他們深入溝通和交流,讓作者成為你的作者,讓讀者喜歡你的書,讓書店成為你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人民文學出版社就用行動體現了腳力的重要性。今年上半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帶領本社團隊,到山東、河南、湖南、浙江、江蘇等5個省份的多家新華書店進行實地調研,臧永清告訴記者,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通過腳踏實地的調研,密切與讀者、書店之間的聯系。“我們希望通過走訪、調研,發現銷售環節存在的問題,密切社店關系,向書店介紹人文社的好書。我們也希望通過深入書店,更真切地了解讀者的需求。”

  在這次調研中,人民文學出版社收獲的不僅是與書店的緊密聯系,他們還到部分合作作家家中,和作家溝通出版社的出版想法,交流行業的新變化。臧永清笑著說,最重要的還是希望作家能夠給出版社提供更多的精品佳作。

  “我深深地感覺到,通過這樣走出去的活動,對出版社來說有‘一魚多吃’的收獲,近距離對接書店、作者、讀者,是有效的上下游的溝通交流,我們在腳力的實踐中嘗到了甜頭,未來我們也將堅持長期走下去,因為讀者的審美和市場的變化是不斷前進的,想要跟得上這些變化,我們必須不斷地走下去。”臧永清說。

  《別誤讀中國經濟》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用腳力進行圖書推廣、密切與讀者聯系的體現,天津人民出版社根據不同的讀者群,在研究機構、大學中策劃了多場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讀者見面會活動,收到了來自不同讀者群體的積極反饋。

  “如果沒有這些深入到基層的活動,出版社就聽不到也看不到普通讀者對該書的喜愛,這也給了我們今后策劃、出版此類通俗理論讀物以動力和信心。”天津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王康對此深有體會。

  “不願走”和“不會走”是當前腳力實踐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安徽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劉哲看來,在當前的科技條件下,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選題資料和作者數據,選題就很容易陷入淺薄蒼白、盲目跟風,“作為編輯不能依賴點擊量、社會評價來判斷作品,滿足於‘從概念到概念’的調研推衍方式,要真正走到讀者心中去,但‘走’也要‘帶著問題走’,瞄准當前的國家需要、市場和讀者需求,明確調研方向和選題,把情況和問題摸清楚,減少選題調查的盲目性”。

  慧眼識珠 精准判斷

  在紛繁復雜的選題中,如何快速識別最有價值選題,做出適合的出版判斷,是對出版人眼力的重要考驗。踐行“四力”,前提是要有一雙“雷達眼”,政治方向、文化意義、出版價值都是對眼力的考驗,眼力不僅是發現力的體現,更是分析、判斷能力的綜合把握能力的體現。

  當前,主題出版物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劉哲認為要想增強眼力,還須練就自身的“三力”:第一,要提高鑒別力,對政治方向要能“看得准”,要善於把本職工作和國家大局、世界大事、發展大勢聯系起來,把握並圍繞事物發展的大趨勢策劃選題、組織書稿﹔第二,要培育洞察力,對主題范圍要能“定得准”,必須結合自身的特色和資源優勢﹔第三,要增強預見力,對發展趨勢要能“看得遠”,主題出版的一個重要衡量標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前瞻性、預見性。

  作為地方黨社,經過60多年積澱,安徽人民出版社的黨政資源優勢明顯,融合發展就瞄准黨建的關鍵點,以點帶面,進行輻射,多層開發。如安徽人民出版社開發的“智慧黨員活動室”系統平台現已銷售到全省許多黨政機關和國企,“智慧黨員活動室V2.0”產品榮獲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融合發展創新應用獎。

  天津人民出版社策劃的“中國道路與中國共產黨”系列就體現了出版社選題的精准眼力。201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與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陳學明等合作出版了《中國為什麼還需要馬克思主義》一書。在出版該書時,陳學明教授談到想從“中國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3個層面打造一套“中國道路與中國共產黨”三部曲,致力於回答與這3個層面緊密相關的問題。

  王康說:“作為黨政讀物出版工作者,我們覺得這3個問題解析中國發展的理論思考,非常契合現實需要和時代背景,而且能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直接關涉中國的命運以及中國能不能對世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需要出版工作者及時主動策劃、出版此類選題。”因此,在201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繼續與陳學明合作出版了《中國為什麼還必須由共產黨領導》,並將在今年推出《我們為什麼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力圖對上述3個問題加以完整地回答。

  《中國為什麼還需要馬克思主義》一書出版后,相繼榮獲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入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版工程”等國家級獎項。《中國為什麼還必須由共產黨領導》入選2016年天津出版傳媒集團重點出版資助項目。王康表示:“這一系列成績印証了我們的策劃初衷和選題方向是正確的,隻有以專業的眼光、敏感的意識准確捕捉時代脈搏,挖掘其背后的深層意義和價值,才能不斷地推出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優秀通俗理論讀物。”

  勤學善思 全程策劃

  如何策劃、發現好選題,並把它們編好,如何做好渠道開發,如何做好營銷宣傳,這些都是對出版人腦力的考驗。

  在臧永清看來,腦力是做出版的智慧,是從業者對出版工作的理解,是編輯對所編圖書的理解、把握和規劃,是發行人員對市場的認知和整合能力,是宣傳人員對賣點的提煉、制造引爆點的能力等。要提升出版從業者的腦力,出版從業者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向書本學,從實踐中學,要學會復盤,不斷地總結經驗,然后運用於出版實踐中。為什麼有的編輯能持續地出版好書,就是因為他們對出版有理解,對選題有洞察力。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杜甫全集校注》體現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精益求精,這部書歷時36年、有680萬字的龐大體量,由三四代學者接力方才完成。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曾這樣評價《杜甫全集校注》:“文獻之豐備、校勘之精審、注釋之周詳、考斷之穩妥,確能代表當代別集整理新注之最高水平,是一部總結1000多年來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在杜甫研究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腦力,是編輯思想水平、政治水平、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的集中體現。劉哲眼中的主題出版策劃,既要想得細,又要想得深,在擰緊導向弦兒、樹立精品理念、增強市場觀念、強調用戶思維等方面不斷發力,努力把宏大主題裡的政治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大眾話語,把決策部署轉化為理論成果、普及讀物。

  力透紙背 緊跟時代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但出版工作的筆尖功力依然重要,筆力是出版人安身立命的基礎之一。好的出版人一定需要自身有筆力,自己筆下有功力,才能與作者形成合力,加工潤色好才能讓好作品更放光彩。

  筆力是檢驗“四力”效果的終端和落腳點,具體呈現在出版物內容的字裡行間,劉哲進一步闡述了他的理解,他認為筆力是選題闡釋、文稿提升的能力,也是出版社編輯最基礎的工作。

  現在有些專家雖然在某些領域非常專業,在著述時並沒有考慮讀者的接受問題﹔即使考慮到了,多數作者也不知如何操作。“這就要求編輯不僅要能提出選題,還要能拿出像樣的編寫提綱,提出創新的寫作方案,這樣可讀性才可能有保障。我社《話說絲綢之路》原是一部學術性很強的科研著作,作者是研究絲綢之路的國際知名學者,但沒有考慮到通俗化出版細節。我們就反復與他溝通,協助他整理出書稿裡通俗性強、有閱讀價值的內容,從‘話說’的角度,配上圖片,重新包裝,推陳出新,最終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圖書中的一抹亮色。”劉哲說。

  “現代編輯增強筆力就是既要善於編,又要長於寫。進入21世紀以來,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形式層出不窮。狹義的筆力主要指編輯紙質寫作能力,而現在廣義的筆力包含通過各種途徑、形式、載體進行呈現的表現力。因此,現代編輯在以手機為載體寫作傳播時,需要能夠用好微信、微博等客戶端的編輯技巧,加以視頻、音頻、互動等方面的新變化、新要求,以期在媒介融合時代提升綜合的筆力,獲得更好的傳播力。”劉哲說。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